一个人的真正教养,要看他身处陌生环境
文|洞见
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结尾曲:韩雪 - 想起
01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在熟悉环境中彬彬有礼的人。
公司单位工作时,他是低调谦逊的小王小李;
亲朋好友聚会时,他是善良礼貌的亲人挚友;
客户爸爸洽谈时,他是君子风范的合作伙伴。
对大多数人来说,熟悉环境中的一双双眼睛,就是最有力的道德约束。
而在陌生环境中,有些人便迫不及待地释放天性放飞自我,前后“判若两人”。
常言道:“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为何舍近求远,绕路去吃外面的草?
因为兔子知道,吃草是一种破坏生态坏境的不文明行为,吃了窝边草,王兔子李兔子等相熟的兔子一看到,就会想,“哎呦,你这只熊兔子没教养!”
这样兔子的颜面尽失,在兔圈也不好混了。
去年,我和以前的一位同事小蛮结伴去旅游。
在大巴车上,一向斯斯文文的小蛮竟脱了鞋,把脚放在前座的靠背上,抖个不停。
导游提醒了一下,小蛮跳起来破口大骂:“我给你钱,你TM有什么资格管我?”
黑瘦的导游姑娘,眼圈红了,“我出来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
小蛮那双不大的三角眼一瞪,眼里一道渗人的寒光迸出,她用手戳着导游鼻尖呵斥:“你算什么东西?还谈尊严!”
我回想起以前在公司里的小蛮,中午大家一起吃饭的路上,她不止一次蹲下来,摸摸路边小乞丐的脑袋,弯腰给他一点零钱......
所谓的教养,温柔和善良,都是一场精心的伪装。
到了陌生的环境,便自揭画皮,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
02
在熟悉环境中友善有礼,而在陌生环境中教养尽失的人,这些年来频频出现在各类社会新闻里。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重新拷问着个人教养的真正底线。
在八达岭长城、故宫等文物古迹上刻字,还沾沾自喜的中外游客们。
武汉,因为晚到误机发飙,一言不合掌掴机场工作人员的女博士。
还有著名学者光天化日之下,在地铁上暴打邻座小姑娘......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有地位有学识之人,他们在熟人圈子里礼貌友善,甚至有口皆碑。
但一个转身,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沉默的文化古迹,放纵自我,肆意妄为;
面对陌生的服务行业工作者,倚富欺贫,倚贵欺弱;
面对女性老幼等弱势群体,恃强凌弱,仗势欺人。
在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他们素常所表演的“教养”,便荡然无存。
风气纷杂,人心功利。现代人很多早已忘记传统文化中“教养”的含义。
《礼记 · 中庸》云: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在无人之境,也能坚守自我。
人有一种本性,越到了陌生的环境,越是面对陌生人,人越是真实,因为越是陌生,犯错的成本越低。
他们欺凌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伤害比自己弱小的陌生人,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若被欺负的人是同事、朋友甚至领导呢?代价太大,甚至会影响仕途、前程、事业,所以一个人在熟悉环境中“表现”的教养,不一定是真正的教养。
一个人真正的教养,是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依然友善,依然彬彬有礼。
不熟悉,不是口无遮拦的借口;不认识,更不是伤害别人的理由。
03
林则徐在《观操守》中说过: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作家梁晓声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法国,他去郊区旅行,那天风很大,梁晓声看到前方一辆车后座,坐着两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
前车车轮卷起尘土,前挡玻璃被弄得很脏,梁晓声问司机:“能超车吗?”
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
这时,前车却停下来,一位先生下车跟司机耳语几句,将车停到路边,让后车先过。
司机告诉梁晓声:“那位先生说,一路上你们的车始终跟在后面吃灰,他车上坐着两个女儿,他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所以人常说,旅游见教养,红灯见素质。
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周围完全没有监督时,是一个人最放松的时刻。人在熟悉环境中压抑已久的的本性,显山显水。
所以说,在陌生环境中识人,才能看清一个人骨子里的教养 ——
不是在熟境中惺惺作态的客套,而是在任何环境下推己及人的周到和体谅。
教养是在骨子里,而不是浮于表面。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人面前,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都自然流露。
不因无人认识而心存侥幸,
不因陌生无益而置若罔闻,
不应对方身份卑微而骄纵,
不因事不关己而漠然无视。
有教养的人,走过的阡陌,踏遍的土地,都存着他的芬芳。
-END-
作者简介: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洞见(DJ00123987),这是一个洞察与见解的公众号,不是每一个观点,都可以叫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