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82期:思想在手上不在嘴上,小训练大成长,小坚持大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82期#
最近这两三周的时间里,连续给好几个班都开了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和人生智慧”的课程。来听课的有本科、有硕士,也有博士,有十几岁的孩子,也有六十多岁的长者,有资产上亿的企业家,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大家坐在一起努力学习,热情参与,课堂氛围特别好,这个场景本身特别让人感慨和感动。课后有很多同学希望,在把读书学习进一步提升的话题进一步再讲一讲,那么接下来我就再强调几个要点。
在课堂上讲到情绪管理这个模块的时候,我们会提出一个观点:情绪过激是理解方式偏差,通过调整理解方式可以有效的掌控情绪。在讲这个原理的时候都会举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男人都是“管状眼神”,看得见美女,但是逛不了街。每次讲到这个案例的时候,现场的同学们都会觉得特别有趣、特别开心。大家仔细想一想,这种学习的快乐不是原理带来的,而是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带来的。原理本身是抽象的、是枯燥的,但是当它跟日常生活相结合,跟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一下子就会变得特别生动有趣。
我们经常强调“讲抽象的知识一定要讲的生动”,其实生动生动,就是跟生活多多互动。大家看《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乐”字指的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快乐。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能获得这种快乐呢?方法很简单,把学和习紧密的相结合,大家看“习”字,它指的就是长翅膀的小白鸟要练习飞翔。这个“习”说的是动手去做的实践活动,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复习,那样就肤浅了。所以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所强调的核心意思就是,把读书所学到的那些抽象的原理,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愉悦会自然产生。
确实知行合一是一条修养之路,是一条成长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快乐之路。正所谓“知一丈不如行一寸”,坐在书斋里点灯熬油的死记硬背几百条原理规律,真的不如行动起来,把学到的一个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一句话,“思想在手上不在嘴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坐在书斋里边嘟嘟囔囔、念念有词,这样的方式既不能产生思想,也不能提升智慧。只有走到实践当中去,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去做,在这个动手做的过程中,智慧就会提升,思想就会产生。这点就是有关于读书学习,我给大家提的第一点建议,浓缩起来四个字,“行动思考”。就是说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保持行动导向、问题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吃透精髓,快速进步。行动思考是知行合一之路,是能力提升之路,也是快乐学习之路。
说到这呢,有一个本科同学讲出了他的困惑,这个同学说目前我就是个大二的学生,我接触到的人和事很少,我实践的空间和领域都很小,老师你强调行动思考,但是你看我行动的资源、空间、背景都非常的不充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相信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也有这样的考虑,我的建议有两个:
第一个注意吸收间接经验。行动思考所强调的这个行动并不是某一个人的行动,而是一类人一群人乃至整个人类的行动。我们在关注行动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直接经验,也要关注来自他人的间接经验。
第二个建议是,安住当下,立足眼前,从自我管理入手,把每天该做的小事都做好。确实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来说,资源有限,平台有限,能力有限,所以很多领域我们无法进入,很多大事我们无法参与。不过这个没关系,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强调,咱自己不是太阳,不可能照亮世界,我们就是一根蜡烛,只要认真的发光发热,把眼前照亮就可以了。所以真正的进步提升并不是做好天边事儿,而是做好身边事儿。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从每天的日常生活入手,把时间管理、沟通管理、情绪管理、选择管理这些内容都吃透了,都做到了,将来有一天风云际会,机遇来的时候,我们当然就可以去纵横天下,成就一番事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小习惯,大素质;小训练,大成长;小坚持,大未来。
好了,关于行动学习这件事儿我们就讲到这儿,另外还有两三件事儿需要强调,这个内容我们要留给明天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