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籍作家专刊(二)

咸阳籍作家专刊(二)
世相小说 《校长》

窦俊彦

镇长请校长喝酒,问:“咱们中学这几年教学质量怎么样?”

校长说:“这我不清楚,你得问学校教导主任。”

“有人跟我反映说咱们中学校风不太好。”

“这事儿你得找学校政教主任。”

镇长放下酒杯,“那你管啥?”

校长笑了笑,“我啥都管,又啥都不管。”

镇长伸长了脖子,“那土地的事,你管不管?”

校长眨眨眼,“你说呢?”

镇长大笑,敬了校长一杯酒。他请校长喝酒,本来就是商谈土地问题。紧挨中学西墙的那块地,镇政府计划盖商品房。那块地有点小,如果学校的西墙能缩进去几米就好了。酒足宴罢,镇长说:“明天我叫人拿合同来,你签个字。”校长打着哈哈,“好啊,明天再说。”

第二天,合同送来了,校长却不肯签:“土地的事属于校产,上面有明文规定,我做不了主。”

镇长十分恼火,觉得自己被耍了。他请来几名镇人大代表,细细叮嘱一番。几名人大代表俯首听命,回去以后连夜起草了一份要求罢免中学校长的报告,提交到县人大。校长被免职,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尽管校长不再是校长,可学校教职工仍喜欢叫他校长。备课上课之余,校长还是爱喝酒。

新校长到任当天,镇长走进校长办公室,将学校转让土地的合同扔在办公桌上,“签字吧!”新校长害怕重蹈老校长的覆辙,提起沉甸甸的笔,就要在合同上签字。

“不能签!”随着一声大喝,门开了,老校长手里提着酒瓶,摇摇晃晃走了进来。

镇长冷笑着说:“你已经不是校长了,凭什么管这事?”

老校长咧着嘴说:“只要是学校的事,我就管。”然后,他指着合同对新校长说:“转让学校土地是违法的事,你懂不懂?”

新校长当然知道,他放下笔,默不作声。

镇长咬着牙对新校长说:“你别听他瞎扯,只有签字,你才能在这个位子上坐得稳、坐得住。”

老校长将酒瓶敲碎在桌上,指着镇长说:“只要你敢把他从位子上拉下来,我就非告倒你不可。不信你试试!”说完,摔门而出。

学校的地没少一分,商品房也没盖成。镇政府只好将那块地栽上树,种上花,开辟成人们休憩的场所。

窦俊彦,陕西精短小说研究学会理事,陕西咸阳作家协会会员,三原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佛山文艺》《百花园》《辽河》《天池》《金山》《四川文学》等刊物杂志。其中《饭钱》《小满》《觉醒》《鼓殇》《南北锁王》《赈粮》等小小说被编入年选或在全国性小小说大赛中获奖。

另类小说《娇妻美妾》

梁新会

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如果没有生养,在夫家的地位肯定要受影响。可是这老一套到了王熙凤跟前没有一点用。没有生儿育女,领养一个堵堵众人的嘴不就得了。王熙凤照样威风八面,稳稳地当着荣府的家,邢夫人、王夫人乐得清闲。
   我们不妨从贾母想方设法为王熙凤生日说起。《红楼梦》里贾母只为两个人操办过生日——王熙凤、薛宝钗,凭这一点,你就知道王熙凤在贾府混得有多好了。且说那日偏偏贾母兴致高,出了一个新法子,既不生分,又可取乐——学那小家子,大家凑分子给王熙凤过生日。贾母的喜好向来是贾府的风向标。一时,贾府上下人等欣然应诺,就连两位姨奶奶也答应每人拿出一个月二两银子的月例。尤氏悄骂王熙凤道:“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两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王熙凤笑道:“一会儿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账。”

说话间,早已有人合算了,共凑了150余两银子。贾母发话道:“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尤氏)了。越性叫风丫头别操一点心,受用一日才算。”
    尤氏答应着,等众人散去,私下里向王熙凤讨主意。王熙凤说:“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眼色行事就完了。”尤氏恭喜王熙凤行了大运,王熙凤却不买尤氏的账,尤氏笑说:“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
    尤氏在人情世故上,不比王熙凤差,要不然出身寒微的她也当不了宁府的女一号。尤氏收分子时,该收该退,毫不含糊,随后又和鸳鸯商议,只听鸳鸯的主意行事,便可讨得贾母的欢喜。转眼已是九月初二日,园中人打听得尤氏办得热闹,全都打点着取乐玩耍。
    偏偏宝玉一早上就偷跑出去给金钏儿烧纸了,贾母急得直骂下人。待宝玉回来之后,众人就像得了金凤凰一般,才安心看戏。贾母说:“让凤丫头坐在上面,你们好生替我待东,难为她一年到头辛苦。”各色人等会意,便都上前敬酒,凤姐儿自觉酒沉了,心里突突突地似往上撞,要往家去歇息。平儿很敬业,时刻留心主子的动静,也忙着跟上来。凤姐扶着她,刚到了廊下,一个丫鬟见她俩来了转身就跑。凤姐儿起了疑心,唤住丫鬟细问端详后,打了丫鬟一巴掌,便知道琏二爷招妓上门了——正在屋里和鲍二家的风流快活呢!
    原来,贾琏只要离了凤姐便要生事。上次,他们的养女出水痘,大夫让他们供奉痘疹娘娘,凤姐儿吩咐贾琏搬到外书房,自己和平儿都跟着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贾琏平日里,内惧娇妻,外惧孪宠,趁着那几日无人管束,竟然和下人的媳妇多姑娘勾搭在了一起。平儿整理被褥时,发现了端倪,巧妙瞒过王熙凤,救了贾琏一回。贾琏感激平儿,搂着平儿求欢,平儿死命挣脱。平儿知道王熙凤是个醋坛子,自己不生养,也不给别的女人留一点机会——找借口打发了贾琏原来的屋里人,折磨死了几个陪嫁丫头,又怕人说闲话,让自己做个名义上的通房丫头罢了……

凤姐闻二爷招妓,此间乐极生悲,但还算镇静,捉奸要捉双。她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听见里头有妇人笑说:“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她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那妇人道:“她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贾琏道:“如今连平儿她也不叫我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屈,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凤姐听了,气得浑身乱抖乱战,便回身把平儿打了两下,再一脚踢开门进去,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一顿厮打。又怕贾琏溜出去,便堵着门叫骂道:“好淫妇!你偷了主子男人,还想治死主子!”说着又把平儿打了几下。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是气得干哭,哭着哭着便打起了鲍二家的。一时间三个女人厮打起来,贾琏不好对凤姐发作,踢骂平儿道:“好娼妇!你也动手打人!”平儿急了,跑出来找刀子要寻死。这里凤姐一头撞在贾琏怀里撒泼,气得贾琏拔出剑来要杀凤姐。

正闹得不可开交,只见尤氏等一群人来了,贾琏见得人来便逞起威来,越发“依酒三分醉”,故意要杀凤姐儿。凤姐儿情急之下,便逃到贾母处。

姜还是老的辣。贾母见多识广,处理这类家庭纠纷,轻车熟路。先说叫他老子来收拾,吓退了贾琏,再说凤姐道:“什么要紧的事儿!小孩子们年轻馋嘴,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凤姐儿再委屈,也不敢多说一句话。贾母又意欲把祸根转嫁到平儿身上,幸亏尤氏说:“平儿没有不是,是凤丫头两口子不好对打儿,都拿着平儿煞性子。”平儿才免遭祸端。
    众人拿话劝慰了半天,事主方才渐渐平息了。宝玉因自来从未在平儿跟前尽过心,深以为憾。忽思及贾琏唯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胭脂粉。又思平儿并有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不禁伤感起来,潸然泪下。
    第二日,当着贾母的面,贾琏先后给娇妻美妾赔礼道歉,三人和好,一道回家。鲍二媳妇自知没有活路,只好上吊自尽。贾琏给了鲍二许多银两,又许诺再给他另挑个好媳妇。鲍二得了贾琏这多银两,又有贾琏多来的体恤,觉得徒增许多体面,一步步反倒成了贾琏的心腹。

夫妻第一次过招,基本上打了个平手。贾琏和他的娇妻美妾继续过着幸福生活。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贾琏守着这一对不会下蛋的娇妻美妾,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加之有父母撑腰,贾琏便盘算着以此为借口再纳个称心如意的小妾。想想人家贾琏好歹也是贵族子弟,怎么能没有个一男半女呢?再说了,贾琏的老爸都一大把年纪了,妻妾还是贾府里最多的,贾琏年纪轻轻,只有一妻一妾也真有点说不过去。

贾琏偶见了尤三姐,也不顾国孝家孝在身,便偷娶了过来。本打算生米做成熟饭——生下儿子再告诉家里。没想到王熙凤这个崇尚一夫一妻制女权主义者,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风闻丑事后,王熙凤先下手为强——趁着贾琏出差,使尽甜言蜜语把尤三姐骗进贾府,再慢慢收拾。偏巧贾琏差事办得顺利,父亲赏了秋桐与他做妾,便把尤二姐丢在了一旁。小三未除、小四又得了宠。王熙凤一时气得牙痒痒,脑瓜子一转便想出了一石二鸟的妙计,害得尤三姐吞金自戕,秋桐失宠,贾琏官司缠身,尤氏低声下气赔礼道歉……害死了两条人命,王熙凤却一脸无辜,恁是让贾琏抓不住任何把柄。夫妻二次过招,贾琏只好甘拜下风,继续过娇妻美妾的平静生活。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尽管王熙凤做老婆很尽职尽责,长期专房独宠,但也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流产、妇科疾病,家事繁多,折磨得美人失色,对贾琏寻花问柳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人命关天的事儿,终究埋下了祸患——贾雨村听人信口开河,抓住话柄,参了贾府一本。鲍二媳妇一语成谶,娇妻美妾的形势发生了大逆转,王熙凤一命呜呼,平儿不战而胜。王熙凤争强好胜,聪明反被聪明误,反送了卿卿性命。人都说平儿守得云开雾散。但是谁能相信贾琏这个纨绔子弟,真能长点记性——听平儿的劝告,安安生生过日子呢?要想新一幕的娇妻美妾的好戏不再上演,除非平儿也如尤氏一般——装聋作哑,对老公的放纵视而不见。

梁新会,女,陕西永寿人,笔名红酥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咸阳秦汉文学馆签约作家。供职于陕西咸阳渭河发电有限公司英才学校。出版有散文集《静日玉生香》和长篇小说《陪读》。散文《不能忘却的纪念》《水湄》曾获全国性散文大赛一等奖,已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散文随笔《哈数》  

李俊辉

陕西关中方言把下念“ha”,下楼说成“哈楼”,下基层读作“哈基层”。众多关中方言当中,有一个词使用频率比较高——“下数”,关中人读作“哈数”。意为规矩、规定、讲究、标准、原则等等,也可以理解为“分寸”或“度”。为了方便阅读,本文当中统称为“哈数”。

在陕西,东起潼关,西到宝鸡,八百里秦川,经常会听到长辈训斥晚辈:这崽娃子,不懂“哈数”。估计这年轻人,办事不懂规矩,给长辈留下一个不懂“哈数”的印象。

十多年前,初次去女朋友家,饭桌上,我就给未来的老丈人留下了一个不懂“哈数”的印象。

那时与妻子谈恋爱,老丈人态度很勉强,总觉得把女儿从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嫁到干旱半干旱的北部乾县,有点太委屈女儿。在这种情况下,我极力想好好表现,让她的家人打消顾虑。终于有一天,妻子约我与她的家人一起吃饭,席间,我双手端起酒杯,起身给未来的老泰山敬酒。越是想好好表现,越容易紧张,结果双手颤抖,话不利索,最要命的是碰杯时我的酒杯高出老泰山酒杯一点点,而我当时过于紧张,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是事后妻子悄悄告诉我的。第二天,妻子传过话来,他爸对我的印象是——“这娃不懂哈数。”听了这话,我沮丧了好几天。后来,为了消除这一不良印象,工作上我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生活中处处留心细节,时时在意礼节。当然,在妻子家人跟前,努力表现为一个懂“哈数”的人。最终,通过良好的表现,我赢得了老泰山的信任。

杨凌人康克俭先生在新疆工作多年,一次去一家陕西人开的岐山面馆吃臊子面。面端上来后,他吃了两口,对老板娘说,面薄、劲、光,汤酸、辣、香,就是有一点需要改进——臊子肉太少。康先生让老板娘多加一份臊子肉,他多付一份肉钱。老板娘不同意,好说歹说都不行。“为啥不行?”康先生十分不解。老板娘说:“不行就是不行,赶早做多少臊子,擀多少面,那是有哈数的!”

一碗面吃得康先生又气又笑,感叹陕西乡党做生意不灵活,太死板。据说两年后,康先生再去吃面,那位强调“哈数”的老板娘恰好不在,她的儿子按康先生要求,给面里多加了一份臊子肉。这一次,康先生如愿以偿。

六七十年代,关中小伙子谈对象,要给女方家配“四色礼”,这是“哈数”;婚后回门,新女婿会带一名本门子侄一同前往,到了丈人家,老丈人和丈母娘都要给带去的小孩红包,大小无所谓,但是必须有,这也是“哈数”。若是大人们忘了给小孩红包,新媳妇的公婆会嘲笑她娘家人不懂“哈数”。在这个层面上,“哈数”所体现的更多是传统礼数。

如今,“哈数”在关中仍然被频繁使用,懂“哈数”不懂“哈数”,有“哈数”没“哈数”,成为了关中人判断人或事的基本标准。老一辈人教育下一代:凡事要讲“哈数”,做人要懂“哈数”,工作要守“哈数”,遇事心里要有“哈数”,“哈数”意识代代相传,已经潜移默化到关中人的灵魂深处。当然,讲“哈数”也不能墨守成规,对于陈规陋习要坚决唾弃;许多方面,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需要年青一代的关中人不断创新,最好能赋予“哈数”更多新意。

李俊辉,陕西乾县人,1976年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杨凌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文章散见于《三秦都市报》《咸阳日报》《劳动早报》《农业科技报》《西安商报》《华商报》《参花》等报刊;2014年5月,短篇小说处女作《苹果熟了》获得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文华杯”全国小说大赛三等奖,出版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等。

散文诗欣赏 《一只迷途的飞鸟》

囗 殷朋超

三九、四九的天很冷,很冷。

尤其在这大西北,冷更不用多说。

出来觅食的雀鸟寥寥无几,那些树老态龙钟般地站立在风中。

聆听这桃源仙境般的古村子在诉说一段久远的历史。

习惯于说三道四,扯东家长西家短的树叶,如今已回归自然。

等待下一个轮回……

现存的几片叶子变成了一个归宿,一所避风港,一个叫做家的地方。

此处虽说没有炊烟,没有鸡鸣狗吠,没有劳作的农人。

一只迷途的飞鸟却让这里活了起来,

几句简短的嘶鸣,唤醒了沉睡的冬天,唤醒了熟睡的婴儿,唤醒了春天的第一片新绿。

殷朋超,1994生,有诗文见《散文诗》《华语诗刊》《遂宁新闻网》《岷州文学》《诗歌周刊》《秦都》《陕西诗词》《秦风》《西北文学》《悦读》《羊城晚报》《陕西诗歌网》,国画作品见《咸阳日报》《三秦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

名家画作赏析之王尧

用淡墨浓彩妙绘人生

——著名画家王尧先生国画赏读

囗杜育龙

中国画是一种表现力非常丰富的绘画形式,重精神、重气韵、讲格调、讲内美、写意境、写情感,把生活所有美的感受转化成艺术的审美感受。

西画侧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的方法表现物象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而著名国画家王尧先生的创作是将中国画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西方艺术形式美相结合,也成就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在传统技法写意中创新并融入了一种全新的浪漫的表现形式,构建起了自己在艺术领域里的一个新的标识。

欣赏王尧先生的作品,必须要做好心理和精神两方面的准备。他的画面构图立体感十足,物象强烈充盈于有限而又无限的空间,加之淡墨浓彩的视觉效果,往往使人心理震撼,惊叹得不知所措。还有,他的作品总是可以撞击心灵的,使心灵被撞击后超然飞越,像坐过山车般实现那种空灵、震撼而又愉悦的飞越。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画家内在的精神诉求与追求,能深刻的体会到一种强劲的震撼生命的宏伟力量。他的画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读到比物象更有内涵的东西,这也许就是画家赋予作品的全部精神和思想。

王尧,陕西省陕南城固县人。1962年出生,八十年代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北大学艺术系专业画家。主攻山水,兼花鸟,人物、篆刻。自幼习画,师法大自然,得石鲁等大师点拨。

他作品里的山水、花鸟、人物,弥漫的尽是生活的情趣,这些质朴、亲切的表现形式构筑了他的艺术灵魂,闪现着他创作的灵性和灵感。他描绘的霞雾袅袅的灵气山水,韵味十足的灵动花鸟,以及灵活富有妙趣的人物,无不含情脉脉交融于情景之中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满溢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依恋的融和情感。它们宁静婉约、鲜活典雅、舒缓和煦,体现了自然生机的静态美,表达出了温馨的情感、诗化的意境,笔触交汇处是使人畅怀舒目、心旷神怡的至高的精神享受。

我们不得不感叹是古都长安这片神奇的土地蒙养了他的心性与才情,是渭河之滨和秦岭脚下的民俗风情丰富了他的艺术语言。于是他以最真挚的情感,以细腻的笔触,在“水”与“墨”与“色”交融下采用自然添趣的绘画语言,展现具学养、笔墨、气韵之大境界。

先生喜欢采用情趣与味道来表现美。画幅或六尺、或四尺、或斗方,用浓淡的水墨主体完美衬托,整个画面井然有序。将画面与情感的内涵有机结合,并通过细节描写精神,表现出超然洒脱的哲学审美情趣。王尧先生的作品笔法粗狂大气、线条分明、布局合理准确,于静态中展现动态,在稳重中展现气势,从色彩中寄托内涵,空间的布局令整个画作大气磅礴,是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强烈艺术震撼力的作品,时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和精神的双层享受。

先生爱用淡墨表现周围环境。醒目的近景山水给人以希望的同时又有阳刚之美,而远处朦胧的表现又给人梦幻般的遐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生命,体现出一种能量。一幅幅作品匠心独到的色彩展现,恰如一场场大自然的洗礼,即使阴雨霏霏,也使人能体会到一种站立的坚强姿态和满满的铿锵之音。

在山水作品里,水光涟漪,远山沉默,屋舍俨然。每幅作品都有一种被压抑的渴望更有一份狂野和不羁,强悍与坚韧,彪悍和豪迈在这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花鸟作品中,花的艳丽,鸟的生动,笔墨味道十足,又不落俗套。更难得的是,调色准确,一次成功。人物画中,传统与创新并举,动态与神色呼应,线条与水墨相融,造型准确又夸张地恰到好处。是的,在这里容不下半点含糊和将就,作品透露着画家对艺术的认知和热爱,仿佛我们也看到作者用生命在创作,用深情在创新。

王尧先生的勤奋和灵气都活生生的生长在宣纸上。看不透的山水,品不完的花鸟,叹不尽的人物,默默化生出来的老辣沧桑,是天底下独有的风韵,它醉美到令许多同行及收藏家惊叹。我想,没有一颗柔软的心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是无法创造出这样的美丽的,王尧先生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多年来,王尧先生以高邈宏大的天外之境为基调,以粗狂广博的秦岭为主,运用中国水墨之趣以及西方构成之妙,使其作品有风格,有高度,有新意,有韵味。

在他的作品里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到,水墨幻化的淡逸,也可以读到浓墨重彩的厚重。先生的作品即精心于“形”的具象表现生命,又致力于“意”的空间描绘空间、创设意境。

一幅作品精美绝伦并非朝夕之功,也非简单的笔墨组合,这既要求创作者的思想和技法相融和,更要求艺术创作与精神层面的融和。艺术需要锤炼,需要创新,需要发展,艺术的创新便是对艺术家艺术语言的锤炼过程。而语言的价值,决定了内容的价值。特别是艺术的视觉。王尧先生是把目光放在了以意带形的深邃之境。在这里他尝试壮丽恢宏的心境然后把自己置之度外。这样的作品不是山水,也不是花鸟,而是一座人生的山峰,它巍峨凌厉更像是刀剑不是直插云天,而是戳入了我们的内心。

现实生活里我们都渴望有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使我们独立、坚强、不屈不挠、无所畏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逆境或迷茫时所最最需要的,姑且用“洪荒之力”这个当下流行的词来概括吧。王尧先生恰恰是在用淡墨浓彩的绘画艺术为我们滋生了、滋养着这种洪荒之力。

(刊发作品作者自负文责,公众图片源于网络)

《渭河文艺》微刊

公众号 weihewenyi

总  编    杜育龙  

                         主  编  王   

副主编    吴  朝    

编  辑    王  科   严新芳

投稿邮箱1175314756@qq.com (原创)

选稿平台http://bbs.cnwest.com/forum-125-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