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植被截流
植被截流
植被截流是指植被通过树冠滞留、根系阻挡、延滞下渗等方式减少降水对地表的影响,植被截流与植被覆盖率有关
植物的残枝落叶落在地上然后形成一定厚度拦住水流,以及植物吸水导致一部分水下渗吸收水分。树冠作为森林植被接收降雨的重要部分,能通过截留降雨减少有效雨量和雨滴能量,使得进入林内的降雨减少,削弱雨滴对地表的打击和冲刷,降低土壤侵蚀,减少地表产流,起到削减洪峰流量和涵养水源的生态功效。
降雨初期,雨滴落在植物枝叶上,几乎完全被叶面截留,呈小水滴或薄膜状,在没有满足最大截留量之前,植物下的地面,仅能获得小量降水,有不小的一部分降水在降落过程中,因与植物冲击而被分裂,有的落至地面,有的在降落过程中被蒸发掉,植物截留水量直到水滴重力超过表面张力时,才下落至地面。
降水期间,植物截留水量包括植物表面的截留及降雨期间的叶面蒸发,截留总量与降雨量和降水时间成正比。
植被覆盖率越高,郁闭度(郁闭度也称林冠层盖度,是描述乔木层树冠连接程度的指标,以林冠层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 郁闭度的最大值为100%,表示树冠层全部连接起来,形成完全郁闭的状态,林冠层完全覆盖了地表。)越高其植被截流能力越大,两者成正比关系。
中低雨量级(0~49.9mm)时,林冠、根系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 ,并逐渐趋向于饱和;而当林冠、根系截留量接近或达到饱和截留量后,林冠截留量增加很少或者不再增加。
(1)植被截流作用使降雨在数量上进行了第一次再分配,减少了到达地面的有 效雨量,从而削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击,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有保护土壤、削减洪峰流量和涵养水源的水文生态功能。
(2)植被截流的降雨消耗与蒸发,减少了地面的实际雨量和林下土壤水分的有效补充,是雨水资源的无益损失。
(3)植被截流作用通过截留降水,可以调节空气温度及湿度。
(4)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充当着“海绵体”的作用,可对雨水进行滞留、下渗、调蓄、净化等作用。
(材料)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1.B 2.B 3.D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水体的运动规律
1.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可减少河水含沙量,对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影响很小。
故本题选B。
2.据表一中降水历时和降水量数值分析,2天降水量是90.7mm,是降水强度最大的,不是历时最长的,所以下渗少,植被好截流多。所以B正确。
故本题选B。
3. 根据前4次降水没有形成明显洪峰,说明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已起一定作用,但第五次强降水形成洪峰,至第6次降水的洪峰流量1750m3/s最大,说明连续性强降水已经超过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才出现如此大的含水量。所以泥沙主要来自植被覆盖坡面。
故本题选D。
说明:本文转自高考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