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浔州古人文之——四县“八景文化”
“八景文化”指的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一种地域文化景观与地方的旅游资源,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景观,景点的组合。用现在的说法,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地域旅游业对景区景点的的宣传广告词!
就像在桂平流传的“八景”说法,远的如浔州八景,(就坊间说的“桂平旧八景”)实际上就是在浔州府城桂平境流传下来的自然与人文文化之一。(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对这古八景有过一篇文章综述,有兴趣不妨了解下。《桂平:古浔州人文之——浔州八景》)。
一,白石洞天
二,西山晚照
三,罗丛岩月
四,东塔洄澜
五,南津夜渡
六,铜鼓秋涛
七,金莲夜雨
八,北岸渔樵
类似这种“八景文化”,现代社会很直白,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旅游事业,促进地方GDP增长的宣传手段。但对于古代社会来说,这种“八景文化”却没有多少功利意义。古人认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而皆以胜概名,故志山川则必志名胜......”,这种认知也就扩大了这种文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的源起,始于宋代。宋朝是一个在文化方面承上启下的朝代,很多专家都认为宋朝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文人的地位,在此朝空前的提高,在传统历史的大一统王朝中,是最重文轻武的朝代,翻看历史,宋代其他领域有诸多欠缺,但在文化领域的各方面,却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历史高峰,享誉千古,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八景文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当然,“八景“只是一个代称,实际上并不止于"八",在很多地方,也有“十景”“十二景”之说等等,地大风景多,自然就多几景了,比如陕西的“关中八景”,杭州“西湖十景”之类,总体上都是釆用传统文学中的四体诗形式,朗朗上口又富含诗意。
现存文献记录中,关于八景文化较早的是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僧人文莹所著的《湘山野录》一书,书中就有“潇湘八景”。而宋以后的元,明,清三代,八景就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文化景观,全国各郡县地纷纷出现当地的八景之说,郡郡现美景,县县多风光。
到了清代,各地都比较重视修撰志书,志书中“八景”文化都占据一定的篇幅,同时,在各地流传下来的诗文中,各代文人雅士也必定有关于这些文化的创作。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化的形成,总的来说,必定和这个地方曾有过的繁荣有关系。社会稳定,人们生活有保障,文风兴起,一个地方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才会关注自己周边的美好事物,才会衍生出各种美好的思想与审美。
这种氛围,这种八景文化也流传到到偏远的南疆各处,翻看史籍,浔州府境各地也有关于八景的众描述。
开宝五年(972年),桂平所属地界又一次重新划分,翌年,确立桂平建城之城址,也就是现在桂平城区所在区域作为建城的开始,从这一年到清初,几百年中,桂平城池经过十次大大小小的扩改建,才有了清代史书中记录的样子。
而建设过程中,必定有很多各式建筑建起,民院,官院,景观楼,庙堂等,每个建筑所在位置看到的景致也必然不一样,境内的山山水水在日月变换中,也产生多种意境组合画面,这些在各式文人骚客雅士的眼中,自然就产生各种诗境与美感,就会产生各种对景观的描述,或诗,或赋,或记,才有我们今天欣赏到的各种古文。
如老一辈桂平人津津念道的“四穿楼”,就是宋代始建,作为城中高楼,在楼上远眺近望必定是有最好的视角。而已消失的古城池的城墙,城门楼之上,也必定是当年观山听水之绝佳处,古籍资料中的“浔楼春晓”,估计就是宋代流传的“桂平八景”。
境内那些曾经千年不变,万年不改的自然景观,也必定是在八景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前面提到的清初桂平八景,肯定和前几代的流传的八景有传承关系。而综观各地对八景塑造,文人骚客士大夫们往往取有典型意义的遗迹或生活生产场易来表达审美观点。如晓月,夕照,夜雨,秋风,古渡,断桥,渔船等等,无一不是营造意境的事物。所以不难想象,罗丛岩月,西山晚照,这些景观必定在本地宋八景,元八景,明八景之列中,也许只是稍有改动而已。
这些人文景观产生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如历代,历朝的政权变换,各朝,各代的思想变化,千百年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有自然环境的变化,建筑格局的变化等等。致使八景或消失,或残缺 ,同时,为了补回缺憾,又会增添新的景观,以保持八景之数。就像现在搜索到的桂平古八景说法,就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应该就是不同时期缺补所产生的说法。
桂平·红霞映塔
如史籍中提到的“浔楼春晓”,清代以前必定出名,而到清代时,浔阳楼已被迎晖楼所替,同是楼,“迎晖春晓”却传承不了浔阳楼的诗意上韵味,只得退出八景之列,取代而入的,却是同地点的“南津古渡”;又如“东塔洄澜”,塔从始建到正式建成,历经六十载,塔成之后,方有新意,自然又会替代当时已经发生变化的某一景观;再如清初的“莲塘夜雨” ,曾经古城南门外,有三里之宽的南湖,引过多少浔城文人仕官赋诗赞誉,后来却被填塞成商贾之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从“莲塘夜雨”消失开始,这桂平城的清初八景在历史进程中,更是一失再失,也一补再补慢慢的,也就有了“铜鼓滩声”,“鱼王朝石”的出现,直到后来,环境的变化,旧景失,新景无,桂平境内再也凑不够“城八景”了。
到了民国,为传承这一文化,延续桂平自身的内涵,桂平城内只得缩小范围,就着重提选了“桂平西山八景”作为桂平八景的代表:官桥秋柳,云台曲水,忠勇松涛,碧云石径,乳泉琴韵,飞阁月明,龙华晚眺,西山晚景。
又到了新时代的今天,桂平西山的山下山上,也都发生了重大的环境变化,于是乎,再次推出“新桂平西山八景”:灵湖叠翠,险峰朝阳,虹桥鼎泉,长峡会仙,龙亭观日,栈道悬碧,松海听涛,濂溪飞瀑。
宋以后,除浔州府城桂平县外,当时府属各县也同样接受到八景文化的影响,围绕着各县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产生了属于各县的“八景文化”,并流传下来。
如平南旧八景:将军古渡,渌水灵渊,鱼洲瑞雁,蛇岗挹翠,畅岩怀古、阆石钟英、鷰石巢云、乌江清浊。这平南旧八景的产生,涵概平南地域的丰富历史文化,不过在在时代变化中,慢慢变得模糊,如今在公开资料中,不精心搜索,还真不见相关介绍。
平南·西江落日
在新时代中,依袭传承保留这八景文化,平南也评出新八景:红陵远眺,畅岩怀古,田湖映翠,花洲腾龙,碧海银川,白马双英,鱼洲雁信,新隆丰碑。这八景也算是平南在新时代建设与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总结。
同样,府属贵县也有旧八景:怀城紫水,思湾夜渡,南山米洞,北岭仙棋,铁巷朽榕,莲塘夜雨,西山方竹,东井渔歌。
贵县旧八景,每景都有相应的缘由,故事或自然现象,都寄托着时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符合时代审美意境。随着干百年来的人间变迁,各处环境事物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旧八景也渐渐成为真正的传说。
贵港·南山风韵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贵县升级为贵港市,即成立八景选评小组,选出属于贵港新时代的八景:东湖荷燕,西凌落鹜,南山圣树,北岳仙池,橘井廉石,龙岩珠影,酒瓶夜笛,三姐歌台。没有例外,曾隶属清代浔州府的武宣县,也同样在地方的山水名胜提炼和概括出“武宣八景”:双髻晴岚、三台叠翠、古碛钟声、灵湖松籁、石壁遗书、仙岩留迹、神窟流泉、音山迭奏。这些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故事,无一不为武宣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
武宣·郭松年庄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武宣却没有诞生新的“八景”之说,而旧八景,却有越来越多现代人的怀旧与寻访,这也是曾经浔州四县中,唯一一个没有评出新八景的县区,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展与深入,武宣境内也渐渐有人开始议论这个话题,建议评选新八景,“山水依旧在,文史城中含”,不知新时代武宣人心目中的八景,会是哪八处呢?
武宣文庙(载自武宣媒体)
景观人文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讲,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城,古老的城市还是新兴的城市,都一样。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人文文化,那这个城市也就没有什么灵魂,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在平时生活中,你了解过你所在城市的景致吗?你又去过哪里旅游呢?关注过这些文化吗?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