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微评】父亲意味着付出与担负
新闻背景
父亲节(Father's Day),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天过父亲节。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斯马特先生却因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多德夫人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瑞马士牧师的赞许和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在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百度百科)
老徐微评
大家好,我是徐强,欢迎收听老徐微评。今天是FATHER’S DAY,父亲节,首先祝全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
许慎《说文解字》云:“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在甲骨文里,父亲的“父”字,就像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木杖,意思是,父亲是制定规矩的人,是一家之长,肩负着引导、教育子女的责任。《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把孩子生下来,却不教育他,使他成为精神上健康、人格上健全的人,那就是父亲的过错。
有句老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后”专指儿子,是可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算是“后”。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这本书里对这个观念提出了挑战。冯班说:“君子之孝,莫大于教子孙。教得好,祖宗之业便不坠于地;不教子弟,是大不孝,与无后等。”意思是,你生了个儿子,还不算是有“后”,只有把他教育成人,这才算是有“后”;如果没把儿子教育好,变成了废人,甚至是危害社会的罪人,那才是真正的大不孝,和断子绝孙差不多。
现在有不少“官二代”“富二代”,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专干不是人干的事情,这就是缺乏教养的结果,生了等于白生,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半死不活浪费人民币。不管是有钱的家庭,还是贫穷的家庭,不管是有人当大官的家庭,还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家庭,教育子女都是父亲的第一重任,这也是“父”字最原始的含义。
在老徐看来,“父”字有两个同音字,一个是付出的“付”,一个是担负的“负”。父亲要为家庭付出劳动、为子女付出心血,还要担负起顶梁柱、避风港的责任,这样才算是合格的父亲,才可以在父亲节这一天接受鲜花和赞美。老徐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既愧为人子,也愧为人父,因此不配在父亲节获得奖赏。
感谢您的收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