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杀死心中的“异端”
网络资料图片。
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历来有很多种说法,众口不一。比较典型的一种解释是:攻击、批判那些旁门左道、歪理邪说,它们的危害就会停止、消失。有人据此认为,孔子是主张惟我独尊、反对学术自由的,所以他的理论,如果不是天然为专制政治服务的,至少也可以说,比较容易受到专制统治者的欢迎与利用。易白沙说:“孔子死后,至汉高始受太牢之祭,至武帝始罢黜百家,至王莽始封侯爵,至曹丕始有学宫,皆独夫民贼利用孔子专制学术。”(《帝王春秋·弱民》)蔡尚思先生在《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甚至直言孔子及其学说乃是“民主自由的敌人、君主独裁的恩人”。
在钟情于孔子的皇帝里头,朱元璋是颇有代表性的人物。明万历十年刻本《高皇帝御制文集》卷15有朱元璋《解攻乎异端章说》:“攻,如攻城之攻。已,止也。孔子之意,盖谓攻去异端,则邪说之害自止,而正道可行。”(转引自钱伯城等编《全明文》)朱元璋从一个无业游民,变身为九五至尊,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比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滥杀功臣,铲除异己,屡兴大狱,把皇权专制政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既符合他的性格,又符合他的需要,其间所透露出来的“玄机”,无疑是值得把玩的。这,大概也可以作为孔子学说容易被专制统治者利用的一个例子吧。
当然,也有不少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看法。他们认为,“已”不宜解释为“停止”,“也已”连在一起,是具有辅助作用的虚词,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整句话的意思是:“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李泽厚《论语今读》)这表明,孔子非但不是学术自由的敌人,反倒恰恰是学术自由的捍卫者。正如李泽厚所言,这句话体现了“儒学的宽容精神:主张求同存异,不搞排斥异己”。相关的例证,当然也很多。最能打动人心的一句话是儒家经典文献《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可以共同生长,各种学说可以一起流传,这正是宽容精神的最佳体现。《论语》所录孔子的一些言论,比如“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于师”、“厚自躬而薄责于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朝闻道,夕死可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也足以说明他是一个胸襟宽广、勤奋好学、勇于追求真理的人,而不是自高自大、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的“学阀”。
有学者认为,“攻”不指“攻击”,而是与“功”相通,意思是治理、学习、致力于某事某物,等等。所谓“异端”,则指事物的“两端”。孔子的这句话是说,凡事应适可而止,坚守中庸之道,不宜走极端,否则就会造成危害。(参见钱穆《论语新解》、萧民元《论语辨惑》)此外,关于这句话的诠释还有很多,可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夫子。
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论者都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着眼,来理解孔子的微言大义。清代学者周梦颜却独辟蹊径,从“人与自我”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质孔说》中写道:“今之学者,动云'辟异端’,却不知异端二字如何解。《孟子》以恻隐为仁之端,羞恶为义之端;四端在我,犹如四体。则知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便为异端。异端正在吾辈日用常行中。……学者苟能刻刻自反,若曾子之日三省,君子之三戒九思,其为辟异端也大矣。譬之治病,当治自己之病,譬之耘田,当耘自己之田。”(转引自金纲《论语鼓吹》)简要地说,所谓“异端”,就是违背良心、违背道义的言行,“攻乎异端”,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经得起道义的考验,这样才不至于害人害己,沦为社会的渣滓。
人生于世,应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应蝇营狗苟、偷偷摸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天使,也住着一个魔鬼。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心中的魔鬼或者说“异端”杀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大写的人、有良知的人。
网络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