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不应只有孩子“变形”,父母也应在名单中
网视导读 : 近日,已经拍到了第十六季的《变形计》又回了到观众的视野。节目以“城乡孩子互换人生体验”的方式来改造城市问题青年,但事实上有问题的只有孩子吗?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不应只有孩子“变形”,父母也应在改变的名单中。
dvdf
一个“真香”让曾参加过《变形计》的王境泽又火了一把,各类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助力也让这些曾经参加过节目的孩子又获得了一定的热度。
新一季节目受到的关注也是不少,变形主人公除了性情乖戾的问题青年外,还加入了一个温顺的男孩儿。
从2006年到2018年,12年的光阴,参与“变形”的孩子也不下少数。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问题真的都源自他们吗?那些参与过变形的孩子后来又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些都应当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到底谁才应该“变形”?
《变形计》中,有两个变形的主体:一个是在城市生活却问题层出不穷的孩子;另一个是乡下生活困苦却懂事的孩子。城市孩子入乡改造,乡村孩子进城体验城市生活,这是双方的“变形”。
古人云:“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是双方共同形成的产物。在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出现问题时,矛盾的另一个主体家长是否也应当承担责任,进行“变形”?
《变形计》最近播出的几期的三位城市主人公,都来到了黄土高原的一个山村里改造:
一号张明扬:经常性地发火,脾气暴躁,打架退学是常有的事儿。因为自己退学的事情,他被父母和姐姐在饭桌上批评。但中国人有个传统,饭桌上不训斥孩子,吃饭就好好地吃饭。只要一训斥,这顿饭肯定会发生不愉快。
教育孩子需要分场合吗?当然需要。但是,张明扬的父母、姐姐并不是这样做的。
面对父母、姐姐的批斗,张明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足以表明父母聆听孩子内心想法、彼此沟通有多么重要:
二号胡子豪:与父母几乎零交流、只知道要钱。在父母的眼里,他当然也不是一个好孩子。
他变成如今的这个样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的不关心,他是一个缺爱的孩子。初中某一次下大雨,母亲没有来接他,对他影响很大。
孩子是脆弱且敏感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完完全全能够影响他们的心理和成长。对胡子豪而言,他要的不是下雨天自己打车回家,而是母亲能够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也能够在雨天来接他回家。
他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对弟弟是格外疼爱。父母如何分配自己的爱,不让另一个孩子感觉自己被遗弃也很关键。
三号袁杰,觉得自己有些柔,想要变阳刚一点,并没有不良行为。他是最不像来变形的,参加节目竟然带着自己上学的教材。
就是这样的三个孩子,丢了放的羊,深夜回家看到独自睡觉的爷爷已做好了饭,怕吵醒爷爷,轻轻将饭端到另一个屋。深感愧疚,他们约定第二天早起找丢失的羊,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这是父母眼中不懂事的孩子。
你说这三个孩子完全不懂事,都是坏孩子吗?我们不能用好与坏来给孩子下定义。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有着很大一部分原因。
黄渤在拍电影《一出好戏》时,在纠结要不要让张艺兴来饰演小兴这个角色时,舒淇对黄渤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不会演戏的演员,只有不会导戏的导演。”这句话也同样适合送给父母。进行改变的不应只有孩子,父母也应当在“变形”的名单之中。
“变形”的意义是否实现?
“体验不同人生,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的目的。”这是节目介绍中的原话。
在节目播出之时,主人公会迎来很多的关注。可节目播出之后的一年、两年,很多年之后呢?是否还有人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
在2015年,《GQ》做了一篇专题报道,专门采访了参加过节目的城市孩子施宁杰、廖洪毅等人。
施宁杰说,“我觉得去《变形计》的少年都不会改”。他跟好几个参加节目的城市孩子都有联系,“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他觉得自己成熟了,因为3年前参加节目的时候,觉得奥迪和宝马不错,现在觉得自己应该开法拉利和兰博基尼。
被当作“变形榜样”的廖洪毅也这样认为。变形前,他爱泡夜店。变形后,回到家的第一个晚上他就又去了夜店。
《变形计》第三任制片人谢涤葵,在文章《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曾写道:“《变形计》是我们在偏远山区挖到的一剂良药,专门治疗让很多家长失去信心的城市独生子女病。”
城市与农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区域。节目中那些城里的孩子,如果说这次交换生活使他变好了,对父母而言那当然是好事。倘若没有改变,完全可以当做一次“体验”。
从节目中成名的杨键帆、张祥硕、何权谋、陈佩雯、李宏毅、李锦鉴等等,这些城市孩子已签约了影视公司,出单曲、演电影,生活依旧精彩。
但那些山区孩子呢,在经历了城市的繁华之后,可能奋发图强,得到一些好心人的资助;但也有可能初心不再,厌弃当下,抱怨生活,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可怕的。
农村主人公中唯一被当做正面典型的,只有那个高占喜,他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生。
更多的农村孩子结局是或因病去世,或去厂里打工,有的孩子因为节目变得叛逆,嫌弃家里太破。我们不能怪那些变得浮躁的孩子,毕竟,他们之前的生活平平静静。
dvdf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各种问题。网上总会说:“第一次做父母,孩子,请你多体谅。”可是,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做父母同样应当多体谅。唯有双方共同成长,步调才能一致、关系才能和谐,而不是要求某一方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