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兑配隐白治愈顽固性失眠
【医案】
女,51岁,患者自述:其子生病后的10余年来,昼夜思虑,经常噩梦不断或惊吓而醒。患者形体消瘦,肢体困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胸脘痞闷,口苦,善太息,舌质黯,苔厚腻,脉弦滑。曾多次就诊,服药物或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治疗,效果均不显著。
【治疗经过】
笔者受《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之启发,而选用厉兑、隐白四穴治之。按国标法取穴,常规消毒后,针尖斜向上刺0.1寸,行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后起针。经4次治疗后获奇效,患者噩梦消失,安然入眠,醒后精神爽快,周身舒适。
【按语】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睡眠是以营卫出入有序、离合有常为基础的。《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灵枢·营卫生会》还指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灵枢·大惑论》亦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营卫失和,卫运失常则导致不寐。
本例患者,长期思虑过度,致伤脾气。脾在志为思,《景岳全书·五脏质类》云:“过思者,伤脾而气结。”又脾属土,心属火,火生土。子病及母,脾气亏虚,化源不足,同时思虑过度,暗耗心血,心失血养。“心主血脉,脉含神”(《灵枢·本神》),血虚而神无守舍,神气不宁而心烦不安,难以入眠。肝藏血,血养肝。《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魂之居也。”故脾胃生化无力,血亏不能养肝,魂无所居,故而交睫则魇。
患者失眠久延不愈,累及于肾。精血互化,乙癸同源,故而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诸髓者,皆属于脑”,故髋海空虚多见脑转耳鸣、腰膝酸软。“脑为元神之府”,脑无所养,寐艰多梦更甚。患者肾精亏虚,肾阳温煦之力乏,不能鼓舞脾阳。
脾阳不振,气化失权,水湿不化;肾阳虚,水液失于蒸腾;肝失疏泄,阻遏气化功能,故生湿邪。胸脘痞闷,肢体困重,舌苔厚腻,脉弦滑,均为湿邪内蕴之征。湿邪黏腻,留滞于脏腑经络,营卫之道涩滞,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
《百症赋》将隐白、厉兑相配,寓含深意。隐白属于足太阴脾经,厉兑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表里两经同时取穴,有脾胃同治之义。重点调整脾胃脏腑的功能。盖因脾胃与营卫之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运化水谷津液。在生理状态下营卫之气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方能保证营卫之循环有常。
本例患者由于思虑伤脾,气结于中,脾胃枢机不利,日久而逐渐影响心,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并形成恶性循环,肺胃功能进一步下降,致使水湿不化,阻滞营卫循行之道,卫气不得入于营而不寐。取隐白、厉兑两穴,针之可以调整脾胃脏腑功能。一方面,脾升胃降,运化水谷,营卫之源丰沛,循行有常;另一方面,水湿得化,营卫之道畅达,卫入于营,故目暝矣。总之,调整脾胃乃标本同治之法。隐白、厉兑皆为井穴。井穴为经气所发之处。另外,井穴处于阴阳之气交接汇合之处。《灵枢·动输》云:“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故针刺隐白、厉兑可以交通脾胃阴阳二经之气,协调脏腑功能。
文源:选自山东中医杂志2005,24(2):118 《厉兑配隐白治愈顽固性失眠》 秦彦、蔡桂琴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师切勿随意试药,如有不慎,后果自负。版权归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