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最爱偷山芋|原乡
“小时候谁没偷过山芋!”
酒桌之上,一份五谷杂粮里有几块红薯,我向围坐一圈的故乡兄弟感叹。
众皆点头。都是乡下农家子弟出身,就算书呆子也干过偷山芋的事吧。
迅哥儿和乡下的朋友乘船去看社戏的路上还偷吃过人家的蚕豆呢。何况我们呢?在故乡常州武进乡村,红薯统称山芋。
山芋在故乡乡下,曾经是普遍种植的食物。既能补艰难岁月之粮食不足,也能让作为养猪的好饲料。
记忆之中,故乡的山芋,一般种在旱地上。
乡下每家每户河边高埂地,大体都属于自留地,且大多属于旱地,主要用来种菜,种油菜、种小麦、种山芋这些东西。
每年仲夏以后,山芋开始成形。这时,乡下的小男孩们已经急不可耐地要大显身手了。
显身手干什么?偷山芋。
此时地山芋垄上,正是山芋藤疯长的时候,牵茎攀叶,密密麻麻地游盖了一地,通常都看不见地面。
山芋藤疯长的时候,地下的山芋才开始长,还不到收成的时令。
但小孩又怎会管这个!
上的山芋地里,左顾右盼,看四周无人,迅速下蹲,掀开山芋藤,有时用手,有时用镰刀或割草的铲子,嚓嚓嚓几下,掘开干涸的土块,掏出土里的山芋,也许,此时的山芋还没镰刀柄粗呢,甚至还只有大拇指大小呢。
管他呢,揪下,扔进篮子里,有了好几个之后,迅速拿把草小山芋上一盖,把山芋藤放下,抬屁股走路。
偷来的小山芋,哪怕还只是大拇哥那般粗,也会找个河边,洗干净,连皮生吃。剩下的,带回家,洗干净,放在饭锅上一蒸,或者扔进粥锅里一煮。也算尝个鲜吧。
家里人大多也不会因你偷山芋过多责骂你,顶多说你两句。
被偷山芋的人家,也不会在场上跳脚漫骂,除非一垄半垄地被挖开了,这才是真正的偷,一般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多的是小孩子玩闹似地偷,你家的孩子偷了我家的山芋,他家的还在偷了你家的山芋,我家的孩子可能又偷了他家的,总之,只要不过分,大人们大多很宽厚地嘟囔着说两句。
当然,偷山芋的时候,是不能被主家发现的,发现了少不得挨骂,甚至找家长去评理。
这是面子问题,否则别人会觉得自己软弱好欺的。
待到山芋渐渐长大,山芋藤开始萎缩枯萎起来,山芋垄上的土块渐渐开裂了,这开裂的地方,可不是天干地燥的缘故,而是地下的山芋长大了,把土撑开了。
这个时候偷山芋才有真正的乐趣,一般连镰刀之类的工具都不用了,找棵大裂缝附近的山芋藤,抓住根部,使劲一拉,通常能一下子拔出好几个不大不小的山芋。大个的山芋是拔不出来的,用手指顺着裂缝,扒开泥土,山芋就露了出来,兴奋地用手把山芋周围的泥土扒拉开,最后拔出来,哗,好大的个!
同样扔篮里,用草盖上,走人。
这个时候的山芋,长地很结实了,洗干净生吃,经常吃的腮帮子酸疼。
其实,小时候偷山芋的乐趣,其实不在于偷了自己生吃,或者偷回家蒸煮了吃。偷山芋真正的乐趣,其实就在于小心谨慎地在别人的地里偷挖山芋的过程,那种既提心吊胆,又有收获的兴奋,是很多正常的生活难以给予的,也是我们艰苦生活岁月里廉价却真诚的快乐。
1985年夏天,我们填写高考志愿之前,我的班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偷山芋的真实故事。
我的中学母校前黄中学早在1950年代就是江苏的乡村名校。1950年代后期,高考填志愿,我们前黄中学一位老学长,填报了当年赫赫有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还要填政审表,其中一栏大概是历史表现之类,班主任讲的那位老学长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孩子,在政审表上老实填写了小时候曾经偷过邻居家旱地里的山芋。
本来小孩子偷山芋在乡下不算偷,但他这一填上政审表,而且报考的是大名鼎鼎的哈军工,这下子麻烦大了。哈军工和上面一下子来了四个人,外调。
稍微了解一些中国当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外调是个什么概念。前黄中学怎么能让一个“偷”东西的人报考哈军工呢?
多少人出面,费了许多口舌,花了很多功夫,向外调的军代表解释,小孩偷山芋在我们那儿不算偷盗行为,只是小孩不懂事好玩,最后终于让外调者明白了。
还好,结果不错,我的那位老学长最后考上了哈军工,后来也成了军事科学某一领域颇有成就造诣的人物。
班主任给我们讲这个故事,只为提醒我们,汲取教训,不要像当年那位学长似地,老实到把偷山芋偷黄瓜偷蚕豆之类的填写进政审表,如若那样,麻烦得很,搞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今天想来,这样的事恍若天方夜谭,但它真的出现过。
如今生活较过去好了许多,山芋还有种,但偷山芋的人和生活,大概少了许多吧?
如今老家的独生子女们,大致都没有干过什么活计了,既不用下田干活,也不用割草喂羊,作业电视电脑游戏游戏机之类已经充塞了他们的生活,哪有时间和机会去偷山芋了啊,更不用说偷了山芋洗干净就生吃了。
一个时代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终结了。只有我们,还残存着当年的记忆片断,时不时像电影一般回放。
毕竟那是我们曾经的生活,有乐趣的生活。
关于老朱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