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玲 肖洛霍夫《顿河故事》1

《顿河故事》1

《顿河故事》收入二十余篇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是肖洛霍夫的早期作品,绝大部分创作于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之间。这些小说反映了顿河哥萨克在国内战争期间和苏维埃政权建立初年的生活和斗争,情节富于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看瓜田的人》(1925)描写在激烈的国内战争当中家庭也成了流血斗争的战场。父亲阿尼西姆·彼特罗维奇被任命为本村战地法庭的警卫队长后非常高兴,他在吃饭的时候,警告他的长子菲多尔不要同庄稼佬来往,不要勾结布尔什维克,并扬言,明天就逮捕菲多尔的朋友们。菲多尔毅然决定离家出走,到顿河对岸找布尔什维克去。他让弟弟米嘉从父亲枕头底下偷来了马房的钥匙,牵出了小公马,临别时他对弟弟说:

“我去参加红军,我要为土地、为穷人去作战,为了让世界上人人平等。你还小,将来你会明白真理在谁一边。”菲多尔走后,父亲狠狠地毒打了米嘉一顿。

有一天,米嘉看见父亲正把一群衣裳褴褛、身体疲惫不堪的红军俘虏赶进仓库,父亲举起刀鞘向一个受伤的俘虏的脑袋敲了一下,他踉跄几步,扑倒在地上。米嘉看到了这一切,他非常同情这些俘虏,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痛恨父亲。从此他开始让母亲烤面包,他把面包送去给饥饿的红军俘虏吃。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把母亲活活打死了。米嘉逃出家,在村里做了看瓜田的人。他白天在田地里走来走去,轰赶着白嘴鸦,夜里睡在瓜田旁边的小棚子里。一天黎明时分,米嘉听到棚子附近有呻吟声,他走出棚子,看见当红军的哥哥菲多尔受伤倒在地上。原来菲多尔被俘后逃跑时,腿被子弹打穿了。米嘉把哥哥藏到自己的棚子里,用向日葵秆子和野草盖上。兄弟两人商量好,等到天一黑,把菲多尔的伤腿包扎好,他们就从林间小路绕到顿河边,游过顿河,到那真理所在的地方去。可是傍晚时候,父亲却骑马搜寻到了瓜田,走到米嘉面前问道:

“夜里菲多尔没有到你这里来过吗?”

“没有。”

“那么棚子旁边的血迹是哪儿来的?要是你隐藏菲多尔,我会把你连他一起捣成肉酱!”

父亲走进棚子,拉开堆着的野草和向日葵秆子,他看见了菲多尔的一只赤脚。父亲用手握住腰间的手枪,这时候米嘉抢先一步,抓起斧子,照父亲的后脑勺砍去。

米嘉和菲多尔用野草掩盖起父亲的尸体后就走了。天破晓的时候,他们过了顿河,清晰地听见附近大炮隆隆的响声。他们抬头看见,东方天际出现一抹红霞。

这篇故事反映了哥萨克家庭在国内战争的严酷年代里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的流血斗争。与这篇情节相类似的作品,在《顿河故事》中还有多篇,如《胎记》(1924)、《漩涡》(1925)、《希巴洛克的种》(1925)、《有家庭的人》(1925)、《粮食委员》(1925)、《蛀孔》(1926)等,这些作品都通过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交锋体现出残酷的阶级斗争。

家庭伦理关系常常蒙着一层温情的轻纱,常常被人们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超阶级的味道,文学作品也常常把父爱、母爱、兄弟爱、夫妻爱作为永恒的主题加以表现。然而肖洛霍夫却看到了,并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阶级斗争在这种复杂严峻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关系的深刻影响。他通过对伦理关系中的尖锐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变革的急骤和严酷。

(0)

相关推荐

  • 肖洛霍夫和俄罗斯的“父亲河”

    5月28-30日,在20世纪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的故乡--罗斯托夫州维申斯克镇,将举办盛大的"维申斯克之春"文学民俗节,以纪念肖洛霍夫诞辰 ...

  • 孙美玲 肖洛霍夫:关于《静静的顿河》的争论2

    这篇文章发表后,震动很大,肖洛霍夫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立即赶到罗斯托夫,到边区委员会出版局和北高加索无产阶级协会,要求组织调查委员会,澄清事实,并谴责普罗柯菲耶夫.肖洛霍夫除要求组织出面调查外,自己于 ...

  • 孙美玲 肖洛霍夫在前线1

    肖洛霍夫在前线1 一九三九年三月,肖洛霍夫出席了联共(布)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他在会上发言表示:如果法西斯敌人进犯我们的祖国,我们苏联作家们一定投笔从戎,亲赴战场,保卫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一九四一年六 ...

  • 孙美玲 肖洛霍夫在前线2

    肖洛霍夫的赠书成为这个连的珍贵礼物,凡是战士新加入连队的时候,连里都要叙述这一段故事,鼓舞新战士英勇战斗. 肖洛霍夫在前线活动,前线指挥部和政治部领导人都非常爱护他,关心他,保护他,很怕他发生意外. ...

  • 《静静的顿河》影响深远,作者肖洛霍夫十句名言,揭露生命的意义

    鲁迅先生的眼光太犀利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便发现了俄国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并将他的名作<静静的顿河>翻译成中文.而肖洛霍夫在1965年凭借<静静的顿河>一举拿下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

  • 肖洛霍夫:爱情的顿河并不平静

    讲述鲜为人知的俄罗斯文化名家故事 肖洛霍夫(1905-1984) 图/网络 15岁那年,肖洛霍夫运气不错,他先考上莫斯科最好的中学,又在布坎诺夫斯克镇上兼职文书和会计,还在雨中邂逅了少女玛利亚  文  ...

  • 如何评价苏联作家的肖洛霍夫的诺贝尔奖作品《静静的顿河》——之五

    如果要了解俄国的哥萨克,就看<静静的顿河>. 时年23岁的肖洛霍夫,写出的<静静的顿河>,堪称百科全书,不仅是了解哥萨克,也是俄罗斯民族的巨幅生活画卷. 只要涉猎过俄罗斯文学的 ...

  •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种风的人,收获的是风暴

    名著小屋 听名著,读名著,品名著,留住美好的流金岁月! 2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静静的顿河> 作者:[俄]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豆瓣评分:9.1 <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 ...

  •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肖洛霍夫的写作特色

    俄罗斯文学:影响与印象之十一--肖洛霍夫的写作特色 作为一部多达140万字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能够得到眼下所过之世界级文学作品何止百千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青睐,自有其文学艺术创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