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同题 | 第237期同题:扇
刊头作者/广西青年诗联艺术家 韦代森
↓
详情请继续阅读~~
↓
对联
请输入
扇
内蒙古 塞外牧人
志不凌云才子伴;
胸无蘸墨画书欣。
题扇
浙江 诗丐
纸颜待作佳人本。
竹骨犹留君子风。
扇
淮安 江北人
羽毛集扇,引威风八面;
师表重题,扬赤帜千年。
诗词
请输入
扇子
文/焱
形如明月圆,
色似女妆颜。
暑意难消去,
摇风心静闲。
咏扇
文/北海
绢骨自成风,
炎凉叹未同。
何当挥手日,
清气满江东。
扇
文/水白
佳人执手中,
舞动起清风。
夏解炎天闷,
冬催炭火红。
玄门无价宝,
帝道有尊崇。
翎羽芭蕉叶,
绫罗锦绣工。
夏日拂箑
文/诗丐
袖低翻白鹤,
席上生凉风。
轻骨自然色,
云颜白面翁。
裁诗藏手里,
纳画入怀中。
若得心如意,
何言价不同。
扇
文/大海
时夏方知此物尤,
王孙公子尽风流。
炎炎今日知音少,
相与空调几代沟。
扇
文/花开那年
借得东风凉一夏,
空调房赛静明园。
诗扇画折何方有,
公子王孙戏曲存。
扇
文/睿馨修远
扇乃热天常用物,
粗人骚客爱摇之。
如今避暑名堂广,
无电情形手抢持。
咏诸葛鹅毛扇
文/吴建华
南山高卧枕风云,
自拥胸中百万军。
一扇悠然谁小觑?
笑谈天下鼎三分。
扇
文/飘絮凌风
摇尽仙姿玉骨轻,
花间浅睡被香风。
流苏款摆飞莺散,
借取秋凉寄夏中。
扇子
文/大园里之子
交融人物转春秋,
雅俗风流一概收。
含蓄时光多娱乐,
自然聊笑不生愁。
扇
文/清风徐徐
炎炎夏日不离身,
散热驱蚊可比邻。
凉爽清秋隅角弃,
人情冷暖扇看真。
扇子
文/月夜青霜
纸衣竹骨送清凉,
墨客文人标配装。
能展能缩多妙趣,
乾坤万丈缝中藏。
怜扇失宠
文/ 安徽 关玉琢
四季轮回有忙闲,
六月扇子谁不搧。
无奈今人都变懒,
伸手触屏击电源。
扇
文/婺城老樓
湘竹赊来梅骨瘦,
巧工翻作落霞虹。
轻摇岁月怀君袖,
承得春秋大雅风。
堤外柳青丝万缕,
难拴愁绪负玲珑。
境移天泽输时日,
沦入红尘广告中。
扇
文/水无痕
蒲葵竹篾出清凉,
南北东西大众方。
暑气迎风成玉露,
烦心对羽自神扬。
纶巾相伴行天下,
秋月如初恁事伤。
日影徘徊欢乐在,
管他长信怨昭阳。
扇
文/一笑
通常扇页仿芭蕉。
福泽人间寄绝招。
工艺粗精分贵贱,
仪容雅俗辨仙妖。
纸绸竹篾形随取,
诗画书文貌自调。
天子临臣伶艳举,
平民解暑己单摇。
红颜美女羞遮面,
饱识王孙姿显标。
尤物至今难大用,
寰球凉热电肩挑。
【忆江南】省电扇冠亚军
文/嘟嘟颜
文案好,
广告久能详。
省电最佳蒲扇冠,
某牌风扇第二强。
谐趣自然香。
【如梦令】扇
文/花开那年
常住宫庭侍行,
贤士佳人执帐。
流转海外时兴,
精美绝伦清爽。
时尚,时尚,
尧舜五明玄旷。
现代诗
请输入
扇
文/清风徐徐
儿时的夏夜
扇在外婆手中摇啊摇
小小的我躺在蚊帐内
外婆口中讲着牛郎织女
手里轻轻地摇着蒲扇
后来 我睡着了
外婆也睡着了
上学的日子
夏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星空笼罩的院子里
孩子们你追我藏
大人们洗完澡
拿着蒲扇坐在院子里乘凉
一边扑打着蚊虫
一边侃着农事
孩子们抢过大人手中的蒲扇
对着大人的脊背
使劲地扇啊扇
大人笑了
孩子也笑了
现在的夏季
遥控器一摁
空调便送来凉风
扇摇身一变
成了广告商的媒介
看着随处丢弃的广告扇子
扇的心凉了
我的心也凉了
扇子的认识转变
文/安徽 关玉琢
是谁造就了夏日的炎热?
却让我弥补他的过错。
农夫理解我,
用汗水缓解禾的热和渴。
树叶对我说:
不管谁对谁错,
能做的就做。
她变成了我,
不停地摇晃着,
树下的人不再热。
清风从巷子里穿过,
一群人几乎同时说:
谢谢你,
送给我们快乐!
我忽然面羞心惭,
养兵千日用在今天,
莫负了羽毛巴蕉把我成全。
使命在身,
我该冲上前,
我要搧一搧一搧一一
今古不忘的扇子(自语)
文/安徽 关玉琢
六月里
我香甜,
有我在
不流汗。
想当年,
八百里
火焰山
笑悟空
空能通天
不是我
火熄望无年
经不取
训不传
师徒恨
遗千年
还记否
大战前
东吴才子分两半
十字路口决择难
天下三分一念间
惊涛拍岸
谁挽狂澜
挑大任
我(鹅毛扇)与诸葛军师作了伴
战群儒
我只管把风煽
江东人吃下定心丸
从此后,
孙刘联
才有那后来赤壁烧战船
风
有时抢我的地盘
可它不能随时都听使唤
空调怕断电
不能跟着主人到处转
谁也不比我灵便
如今又有功能添
寒冬腊月我不闲
夏日送凉冬送暖
冰天雪地有我在,
不穿棉袄也不寒。
扇
by “gh_notime墨斗”
扇子不再只是一只物件
扇子
其本来面目暂且不表
到了演员手上
忽然就生了灵魂
舞弄之间
知乎者也卖弄文采
收放之刻
得盼家书眼泪连连
一招一式
可敌千军万马
长坂坡杀它天昏地暗
一摇一颤
可做三尺扁担
踏过崎岖难关
随笔
请输入
扇子
文/蜗牛
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有一把蒲扇,可能使用的年头有点儿长,扇柄与扇面连接处用布包着。尽管如此,丝毫不影响妈妈对它的使用频率。
妈妈体质弱,使用它的时候,大多不是为了凉快,而是驱赶苍蝇或蚊子。那时候没有蚊帐,妈妈就是我和弟弟的保护神,无论中午还是晚上,妈妈都是一下一下慢慢地扇着蒲扇,直到我们睡着。
我上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喜欢用硬纸折成扇子,把比较硬的长方形纸平放在课桌上,从纸的一边,一下一下均匀地折起,折痕与折痕之间距离大约一厘米。每折一下,就用手指甲对着折痕用劲儿刮一下,使折痕更明显。待全部折完之后,再在折痕中间位置,与折痕成九十度的方向折一下,扇子面就做成了。
其实,这样做成的扇面,起不了多大风,主要是觉得好玩儿。
1997年夏天,我在高中一起复读的同学,为了躲避她妈妈的唠叨,来到我家。
我与她是1990年认识的。我去她们县的中学复读,认识了她。她外表大大咧咧,其实内心很细腻。我与她经常混用饭票,谁带了饭票,就一起打两个人的饭。
学校放假时,她还邀请我去她家玩儿。她妈妈也很热情,虽然她家不富裕,每次我去了,都会用很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1991年我考上了大学,她则继续复读。比我晚两年上大学。
在大学里,学校搞学生与军人联谊会时,她认识了一位陕西农村籍的军人。经过多次通信,她与那位军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当她写信告诉我这一消息时,我很为她高兴。
但是,她的父母知道后,却非常反对。他们怕他们最小的女儿远嫁陕西,更担心女儿会吃苦。因为在我们河北人的眼里,陕西就是个穷地方,特别是陕西农村。
我的同学大学放暑假后,她的父母会忍不住唠叨唠叨。我同学个性很强的,听着生气,干脆跑到我家,耳不听心不烦。
她的妈妈第二天听到了消息,也来到我家。
那时我与丈夫结婚不到一年,经济基础薄弱。我的父母对我的婚事是反对的,没有给任何东西。要知道,那时我一个月工资才298元钱呢。我与丈夫也不舍得添置东西。家里的电器只有电灯和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电视机还是为了看香港回归,我央求丈夫在1997年6月才买的。
我家是平房,砖木结构,虽然有三间,可是堂屋和西屋都没有炕,丈夫把沙发搬到西屋,将就着睡,我与同学和她妈妈挤在东屋不足一丈宽的炕上。特别热。
凑合了一晚上后,我让丈夫赶紧去买台电扇。
电扇买来了,是吊扇,安在房顶的檩上,开关一打开,风呼呼的,真凉快!
吊扇风大,又不占用空间,很不错。可是,它只有夏天才用得到,落一年的灰,因为吊的太高,擦拭起来很费事,我和丈夫只用了几年就放弃了。夏夜的时候,都是在房上凉快到十一二点,再下来回屋睡觉。
前几年,因为我丈夫经常帮他一个卖猪饲料和料精的亲戚推销猪饲料和料精,那位亲戚给了我家一台落地扇。说是厂家奖励的。
虽然落地扇是可以转动的,但是我怕吹,就把电扇头固定了,专门对着丈夫吹。但是因为炕太窄,虽然落地扇是与炕成45度角放置,还是有余风捎到我。我只好头朝向窗台,且盖上一条夏凉被。
虽然我不愿意电扇的风直接吹向我,但是有了电风扇,屋子里毕竟凉快了,我也得以比较舒服地进入梦乡。
扇子
文/马林良
我努力回忆,也不知道我是在几岁的时候才知道世界上有“扇子”这个东西。
生活当中我的第一把小扇子是我的养母给我做的。
一张挂历纸,裁剪成大小不同的纸片,然后折叠,抻开,不必抻平,让棱角自然存在,用皮筋儿系好,用针线缝上两节玉米棒,一个扇子就成了,养母手巧,把扇子的边用剪子一剪,长短不齐的扇子边就有了弧度,撑开就是一把圆形的扇子。
我们姐几个高兴地冲出家门,一人一把小扇子,不停地扇呀扇。挂历上的内容不同,小扇子上的内容也不一样:张瑜,郭凯敏,潘虹……山、水、十二生肖……书法,扇子初次露面的一段时间,基本不是在扇风,是在一个又一个小伙伴手中传阅着,画面通常是这样的:
“哎呀,这头发烫的都是卷呀,真漂亮。”
“这裙子连衣的,这蓝色和天空一样的色,咱们这也没有这裙子呀。”
“这男生真帅!男生可以穿花衬衫?!”
“哎呀,这是哪里的山呀?这水咋这么清亮?”
“哈哈,牛还能上画里呢?这啥牛呀,这角都是弯的,净瞎画。”
“难得糊涂?这啥玩意,糊涂还好了?”
我们姐四个的扇子从一个人的手上到了另一个人的手上,不管在谁的手上,周围都是一群小脑袋——那时候,可不是家家都有挂历的。
一句又一句胆大包天的话暴露了多少我们的无知,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沉浸在自以为是中 。
“斯拉”一声,一双手等不及想把扇子拿在自己手里另一双手还舍不得放手,扇面被撕了一个口子。
“都怪你,你不抢能吗?”一个声音带着哭腔埋怨着。
“还怪我,你拿到手里就不撒手,那是你的呀,说好的一人拿一会儿,你都几会儿了。”另一个声音不服。
“别吵吵,来,我看看。”养母过来,拿过扇子,“等一会儿,我打点糨子糊上就好了。”
我们就站在锅边看养母打糨子,糊扇子,糊好的扇子是不能马上玩的,我们看着躺在炕头的扇子,你捅咕我一下我捅咕你一下子,让谁看扇子谁也不看,“都去玩吧,看它干啥,一会儿糨子干了,能玩儿了我叫你们,去玩儿吧。”养母一句话一扬手我们就像风一样散去了。
这样的场景在整个夏季是常见的。
那扇子边如果不小心撕裂了,养母能糊就糊,糊不了就剪,整个的扇子边都小了一圈,这样整个夏季过去,扇子常常由原来的大号变成袖珍形了,后来,我看见《西游记》铁扇公主的扇子由大变小的时候我知道这完全有可能,看见扇子由小变大就只能羡慕的分了。
我十岁的时候,我的生活中又有了扇子——不是自己手工做的,而是买的。
我家最贵的扇子应该是养父去苏州出差带回来的檀香扇子——檀香扇篾用红色的尼龙丝穿成,精美的镂空山水图案,扇坠也是红色的,装在一个精巧的盒子里,一打开盒子,芳香四溢。我记得,几年时间之后,再打开扇盒,香气不减。
那把檀香扇子几乎没有为我们在夏季减去暑热,一直被养母当宝贝一样供奉着,成了工艺品。
近几年,某些机构为了宣传,把自己的产品名称以及特点印在扇子上,在广场或者学校门口人流量大的地方分发,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医疗机构发的扇子,那些扇子没到手之前你是不知道内容的,拿到手之后一看扇面上的内容就觉得拿到手里的是一块烫手山芋,赶紧
悄悄放在衣角下,一边走一边找到垃圾桶,看看前后左右无人时扔到垃圾桶后疾行几步,确认身后无人才缓步徐行,那感觉真的不美妙。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小时候,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就羡慕那个宫女有“轻罗小扇”,完全不理解宫女的处境,不惑之年,终于买了一把“轻罗小扇”,则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用我家先生的话说就是任性。
不管任性与否,我知道:再没有一把扇子能把我的欢乐带回到童年——那一把把自己用挂历纸做成的小扇子给我带来的欢乐至今还无物可代。
推拉扇
文/何小梅
余生在农村,姊妹众多,小时候家境贫寒,那时没有通电,夏日纳凉基本靠自制的篾把扇,聪明的父亲闲暇时常常带领儿女们一边讲故事一边用篾条编织扇子,编好后由父亲用红色的笔在上面画一些图案,交母亲赶集天拿到街上去卖,以此贴补生活之需。
更有趣的是每年暑假,父亲都会用篾条编制一块像屏风一样长宽的篾扇,后面用木条或竹棍支撑,系上一根绳子,由一人在后面进行推拉送凉风。院子里大人小孩打心里佩服父亲的才华,为了乘凉、脱玉米籽、听父亲讲中国四大名著、24孝典等故事几不误,邻居大人甚至把玉米搬到我家来脱籽,小孩们轮流推动风扇,为大人们扇风解热乐此不疲,热闹非凡,其乐无穷!
现填词一首,以赞之。
【如梦令】推拉扇
常忆儿时暑假,
屏扇中堂垂挂。
手动起凉风,
听父说书嬉耍。
炎夏,炎夏,
梦幻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