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女性裸体」做展,一个作品卖出600多万:人就应该活得更真实!

向京,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2010年,她和丈夫瞿广慈合作创办了艺术品牌「稀奇」。
以大多数人买得起的价格售卖自己的作品,让艺术真正地接上地气。
▲俩人创办的品「稀奇」品牌Logo取自彼此姓氏的首字母「X+Q」
同一年,向京的作品以627万元成交,刷新了中国雕塑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
宋丹丹曾说:“如果你对艺术稍微有些许兴趣,你都应该知道向京,至少得知道她的名字,因为她真的了不起。”
▲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来源:一条)
25年前,还没有毕业的向京,做了人生第一个雕塑展览。
这一做,就是20多年。
▲「唯不安者得安宁」展览
01
活在创作里的天才
 既是天才也是粉丝 
向京曾说,自己渴望有机会去深情。
所以,她遇到了瞿广慈,俩人成为圈内公认的“神仙眷侣”。
▲摄影:李奇;来源:ELLEMEN
‍大学里,他们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从大学同学到恋人,再到夫妻,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俩人世界里,向京是只活在创作里的天才,瞿广慈则甘愿扮演天才身边的那个人。
艺术之外的一切事物,全部都交给瞿广慈打理。
▲稀奇艺术-沉思的天使
向京曾在杂志社做过编辑,这5年里,瞿广慈就成了她的专属司机,每天负责接扫她上下班。
遇到向京加班,瞿广慈就一直在车站里等她。
▲「唯不安者得安宁」展览
某个冬夜,瞿广慈等得太晚,脸上盖着一张报纸,就直接睡着了。
那一刻,向京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生活都被工作挤占,创作完全被荒废。
“我只做了两件小雕塑,而广慈几乎什么都做不出来,我们俩的状态都很不好”。
▲哈欠之后
于是,1999年,俩人选择离开北京,到上海师范大学任职雕塑工作室的教师。
离开北京时,瞿广慈感慨:“我觉得对于个人创作来说,已经完全释放了。”
在上师大的8年里,向京和瞿广慈的创作越发成熟,向京更是代表作层出不穷。
▲善待我们的忧郁,它是一只忠实的大狗
向京成名早,常有人说瞿广慈是靠她在艺术圈里混的。
向京却说自己是瞿广慈的头号粉丝,直言自己写的文章,和他的相比有天壤之别。
▲左:初潮的处女;右:拿烟的处女
“他有艺术家稀有的商业能力”、“比谁反应都快,别想蒙他”、“他特别自信乐观”…
在向京看来,瞿广慈的性格是自己的对照面,他的阳光消解了自己性格里的消极,成为自己积极生活的原动力:“有他,我很幸运。”
▲我看到了幸福
 寻找创作的安宁 
漫长的创作过程,向京无数次想过放弃,不干了,一了百了。
偏偏自己又患有“工作室依赖症”,做不到长期离开工作室不干活。
每次出差的间隔不会超过一天,往往第二天早上就已经坐上返程的飞机。
随着创作经验的增长,向京的不安感就会不断地累积。
“每次创作都痛苦不堪,每次都试图超越一点点,但每次都会面对不同的难题”。
▲「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
2016年,向京成功举办了自己最大的个展。
结束后,她暂停了二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生活,给自己放了个大长假。
她说,自己要出去走走,放下已经熟悉的东西,去探索世界上自己不知道的新事物。
“有太多感受不断地分泌出来,创作很耗费生命,但行走是吸收营养的过程。”
▲印度之旅
02
创作的过程就是表达
 我不需要灵感 
向京一直否认“灵感”的说法。
推动着她去创作的动力,不是一闪而过的想法,而是想要表达的欲望和冲劲。
▲Baby Baby Baby Baby
向京做雕塑几乎不用模特,也不画草图。
连细节都不讲究,她的手部和脸部都做得很粗糙,压根就不在乎这些。
▲彩虹
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说话”,表达出人的某种生命状态,或者遇到的人性困境。
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去唤起观众的日常记忆,去触动他们的情感体验。
▲上:镜子里的女人-兔子不属于波依斯;下:白日梦之二
比如《我22岁了,还没有月经》:女孩的身体发育不成熟,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种的缺陷。
▲我22岁了,还没有月经
她将身体扭作一团,仿佛在和自我达成和解,去面对、接受自己的缺陷。
▲我22岁了,还没有月经
小群像作品《浅水区》:游泳池里,有人戴着泳镜,有人闭着眼,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避免和其他人有眼神交流。
▲浅水区
仿佛在害怕别人透过自己的眼神,看到自己真实的想法
▲浅水区
《有限的上升》:男人和女人们双手向上,肋骨都清晰地被暴露出来,每个人都用尽全力去触碰自己能达到的极限高度。
▲有限的上升
但越是努力就越会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有些东西就是无法超越的。
▲有限的上升
 我不是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令向京困扰许久的标签。
有意思的是向京作品里女性雕塑居多,纯粹是因为她太过熟悉女性身体。
压根没有想过要冒犯谁,或是和某个假想男性敌人对抗,她就只是单纯地想要表达。
▲你呢?
反倒是由于被追问和质疑得太多,向京突然有了股叛逆情绪:
既然如此,自己索性把关于性别的问题做到底、做到烂,以后都不用再去碰。
于是,《全裸》系列诞生,成为她心目中最完整和最成立的系列作品。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
作品里没有冲突和挑衅,弥漫着温暖的氛围。
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光头女人们赤裸着身子,围在一起洗脚。
‍‍‍‍‍‍‍‍‍‍‍‍‍‍‍‍‍‍‍‍‍‍‍‍‍‍‍‍‍‍‍‍‍‍‍‍‍‍‍‍‍‍‍‍‍‍‍‍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
明明目光没有任何交集,但你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她们在努力地靠近彼此。
不只是身体上的依偎,也是彼此的内心在相互靠近。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
在向京看来,‍‍‍‍‍‍‍‍‍‍‍‍‍‍‍‍‍‍‍‍‍‍‍‍‍‍‍‍‍‍‍‍‍‍‍‍‍‍女性的身体只是一种载体,没有特殊的意义。‍‍‍‍‍‍‍‍‍‍‍‍‍‍‍‍‍‍‍‍‍‍‍‍‍‍‍‍‍‍‍‍‍‍‍‍‍‍
不需要被单独拿出来看待,就像当我们讲到男性,也会不经意地带有某种偏见。
▲孔雀之一
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存和存在,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
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跨越性别和年龄,他们都应该是一个真实的、真正的、具体的人。‍‍‍‍‍‍
▲我们‍
03
虚无比死亡更可怕
谈及生死,向京也不例外,她也怕死。
只是比起死亡,她更害怕虚无,自己活了一辈子,却活得毫无意义。
▲泳者
很长一段时间,她像一个“顽固的老古董”,用着老式按键手机,连微信也没有
仅用短信和电话连接着外部世界,她在有意地远离时代的剧烈变化。
“当很多人都在不断去适应改变的时候,我可能更会去思索什么是不变的”。
▲不损兽
她厌恶整个时代弥漫的虚无,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教人如何生活,什么东西时髦,去哪儿好玩,怎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每个人都被外界裹挟,盲目地追求金钱名利带来的快感,却渐渐地失去自己的思考。
▲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她看来,人生的价值需要自己去构建。

我们每天都活在忙碌中,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甚至没有办法挤出时间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问问自己:
为什么越来越没办法停下来、慢下来?为什么要不停地被外部鞭打往前跑,真的需要这样吗?
▲「唯不安者得安宁」展览(来源:慕老板啊)
有时候,她就像一个“孤僻患者”,把自己封闭在雕塑的世界里,隔绝外界的纷扰。
但这一切不过是她对抗虚无的一种手段。
“所有的思考和工作都是为了抵抗虚无,证明我活着是有价值。”

▲「唯不安者得安宁」展览‍
资料参考:
向京官方网站
外滩画报 | 访问向京和瞿广慈夫妇:叛逆者总是要归顺的
外滩画报 | 向京:我所有思考和工作都是为了抵抗虚无
人物 | 我依然渴望有机会去深情
看理想 | 成为自己,比代言女性更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