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旅日学者郭秀梅博士作中医出土文献学术报告
5月2日,我校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优秀毕业生、旅日学者郭秀梅博士受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郭秀梅,旅日学者、医学博士、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医史学研究室协力研究员。本次活动,郭秀梅博士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国内外关于《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中医文献研究概况》。
郭秀梅博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老官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620余件文物。
M3号墓葬中出土的920支竹简,是本次考古发现的最大亮点之一。初步分析,竹简内容为9部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敝昔”二字为“扁鹊”的通假字,《敝昔医论》极有可能为扁鹊学派已经失佚的经典书籍;此外,扁鹊是脉学的倡导者,但所著《内经》《外经》均已遗失,而此次出土医书中的内容也多为脉学,由内容反推,恰与“扁鹊”书名不谋而合。
一起出土的还有用于经脉教学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该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人像身体上用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并在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小字。该经穴髹漆人与大量医学典籍一同出土,证明在西汉早期我国的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教师和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郭秀梅博士请教问题,她就大家提出的有关出土中医文献、中日文献研究、中医古籍整理、中医文献查阅等问题做了一一解答,并鼓励大家做学问要扎扎实实,考证要溯本求源。郭秀梅博士扎实的治学精神及对古医籍研究的由衷热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基础医学院教师、研究生、图书馆教师近50人参加此次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