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识了自己心性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只有认识了自己心性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
包含儒、释、道三家
儒家讲“存心养性”
道家讲“修心炼性”
佛家讲“明心见性”
心性问题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人为什么会有思想、情绪、知觉?
它们是怎么来的?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关于心性的认识问题
禅宗有一则公案
我们都知道
禅师示法,大都不说破,绕道而行
让你如坠云里雾里
但这则公案
却一反常态,循循善诱,平实稳健
话说
唐代宗的丞相杜鸿渐
经常到空慧寺拜访无住禅师
一天,他问禅师:“何谓‘识心见性’啊?”
禅师回答:
“一切学道人,大都随波逐浪,全都不识真心。
所谓有‘真心’的人,他虽然希望生,但不恋生;
虽然担心死,但不怕死。他对人生认识很明确:
他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浮,
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
此心,依靠人的身体这个臭皮囊毕竟不可得,
也不可知觉。能做到一切所见所想皆真如自然,
无非自见本性也,真心也。”
《大学》开篇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就是大人之学
大人不是指成年之人,而是指成熟之人
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的心性才会成熟
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自己的心性
我们常说修身养性
归根结底就是让自己做好一个人
一个真正认识自己心性的成熟的人
《秋事》......养性篇
少年意气喜金秋,
老人逢秋倍添愁。
书房品茶悟老庄,
客来羞谈逍遥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