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都河谷:藏在地球最高山脉之间,当地人自称“小西藏”
按照国际地质科学联盟的数据显示,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脉是位于中巴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挤压而成,全长2450公里、最宽处达350公里;而地球上冰川最发达的却是喀喇昆仑山脉,由南亚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形成,长约800公里、最宽处为240公里。
那么,生活在这两条地球最高山脉之间,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登上飞机前,向导在电话中叮嘱我“记得找空乘要一份斯卡都手册”,印象中手册上的第一段就写着:欢迎来到雪的故乡。
在梵语中,喜马拉雅山脉是“雪域”的意思,藏语则是“雪的故乡”,看着窗外的层峦起伏的喜马拉雅山脉,我一头雾水:斯卡都是巴基斯坦北部边境城市,而巴基斯坦又是从印度剥离出来的国家,为什么手册上会用藏语介绍,而不是印度文明创造的梵语呢?
恰巧前座正在讨论斯卡都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其中一个是德国游客,另一个则是斯卡都当地向导。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原来,斯卡都早在公元7世纪开始就一直是“西藏吐蕃”属地,所奉行的也是藏传密宗文化,此后曾多次被巴尔蒂斯坦、克什米尔以及突厥麦蓬等等土邦占领,但与西藏之间的联系却从未断绝,13世纪随西藏并入元朝版图后稳定了近两百年,直至印度莫卧儿帝国两次(1586年和1634年)进犯斯卡都。
下飞机后我把问题丢给了向导,得到的回答是:莫卧儿帝国并没有完全征服斯卡都,几乎每年都会爆发起义,以致1839年的英殖民克什米尔指挥官辛格(印度人)恼羞成怒实施“屠城”,在数千人面前公开凌辱斯卡都“大汗”卡隆·拉姆希,以致斯卡都人与印度人变成“死敌”。
1841年,辛格尝试东征未果,退回时遭遇斯卡都军队伏击,结果一名“叛徒”偷偷打开城门,使得斯卡都青壮年死伤殆尽,要塞城堡也在此期间被焚毁破坏。
1947年英属印度实行印巴分治后,克什米尔7个部落军队在辛格指使下多次入侵斯卡都,巴基斯坦联合罕萨、吉尔吉特等地区的普什图人赶往支援,双方在斯卡都至少交锋5次,僵持一年后辛格宣布加入印度,斯卡都遂即也宣布加入巴基斯坦,从此再无战事。
在印度出版的《克什米尔》一书中,作者把辛格放弃占领斯卡都的决定评价为是“失败又愚蠢的”,声称此举“导致印度失去在西藏高原、克什米尔以及两条山脉之间的影响力”。
斯卡都真的这么重要吗?
从地理上来看,斯卡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喀喇昆仑山脉交汇处,最低海拔2230米(斯卡都机场所在地),因而四周高山林立、冰川密布,是通往两大山脉4座8000米主峰的主要门户,离地球第二高的乔戈里峰(8611米)也只有40公里远。按照现代空战要求,斯卡都毫无疑问是高原区的天然军事基地。
从资源角度分析,斯卡都恰巧处在印度河、孜贺河与斯卡都河交汇处,相当于掌握克什米尔1/3的水源,再加上两条山脉的沉积岩带来大量贵重金属矿石,既不缺水也不缺矿,堪称名副其实的“宝地”。
柯本气候学把斯卡都列为寒带半干旱气候,受山脉影响,4-10月期间降雨极少,最高温度仅27℃,而12月至来年3月期间的最低温度可达-24℃。所以,斯卡都的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冬季滑雪、夏季登山,慕名而来的游客几乎全年不断。
作为军事重地,巴基斯坦对斯卡都的管控相当严格,每天各有一班从伊斯兰堡与卡拉奇飞往斯卡都的航班,据说每趟航班都有外国人被禁止登机,就连空乘也会开玩笑说:“这是一趟永远不会满载的航班”。陆路只能从吉尔吉特沿着N35公路再转S-1公路,全程200公里,导航却显示至少要40个小时。
斯卡都最后一道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条路线设有11道检查站,其中9道是专门针对外国人的。
去过斯卡都的游客都有这么个印象,当地人往往自称是“小西藏”,要知道,斯卡都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至少10万人,而整个山谷一共也就2万多居民,还被“藏”在地球最高的两条山脉之间,种种文化、地域以及生活习俗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
限于篇幅,下一篇重点介绍斯卡都的自然风光、生活文化、饮食习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