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建设!今天,淮安专题观摩研讨!

增强

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前瞻思维

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体系效能

市委市政府举行

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

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建设

观摩研讨活动

8月27日

市委、市政府举行

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

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建设

观摩研讨活动

市委书记陈之常强调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长期化的重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体系效能。

代市长史志军主持。市领导戚寿余、赵正兰、赵洪权、李森、周毅、顾坤、孙虎、王逍霄、唐道伦等参加活动。

此次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邀请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作《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上海实践》辅导报告。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市公安局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大运河文化广场核酸检测应急演练现场、市卫生检测中心核酸检测基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地。

各县区、园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办十组”牵头部门分别结合工作职责和前期疫情防控实践作了交流发言。

与会市领导围绕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建设发言,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陈之常指出

市委、市政府举行专题观摩研讨活动,目的就是要在交流研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希望大家做到今天有思考、明天有行动,真正把思想的火花转变成行动的举措,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和效能。

陈之常强调
  • 要强化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思想上的高度清醒。

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深刻领会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是“国之大者”。

从抓全局的维度来把握,深刻领会只有加快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才能科学精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冲击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上来。

从补短板的角度来推进,深刻领会虽然近年来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在慎终如始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能力建设短板。

  • 要强化系统思维,不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

把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长期化的重要工作,面、线、点一体推进,做到科学严谨、规范细致。

“面”就是要严格落实各方面责任,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查同防,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强化社会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线”就是要筑牢疫情输入防线,强化外来人员排查和服务管控,严格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及时精准掌握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来淮信息,扎实做好重点人员协查,把牢社区、小区关口,将疫情防控融入社会治理网格化。

“点”就是要抓住重点,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严守院感防控底线,强化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和隔离场所监管,做好口岸、冷链物流等重点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售药店“哨点”作用。

  • 要强化前瞻思维,着力建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建设,既是当前应对之策,更是将来长远大计。

要抓紧制定能力体系建设总体方案,重点完善应急指挥、疾病防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社区治理、关爱服务六个方面体系,抓实抓牢应急指挥体系常态化运转、大数据整合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系统做深做实、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等具体工作,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史志军主持会议时指出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系统谋划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平战结合,立足实际,整合资源,集成信息,注重实效,处置果断,建立高效运行的应急指挥体系。工作中,要将好的做法及时固化为制度、转化为机制,一条一条抓好落细落实。


融媒体记者:杨尚

摄影:管伟法

通讯员:陈辉

融媒体图片编辑:程钢

值班主任:卢化福

融媒体编辑:胡凌轩

责编:何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