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推碨(wei)趣话

邮箱:3125136050@qq.com


推 碨 趣 话
作者 杜明科
推碨,推碨(碨音位)一词是什么含意,碨又是什么物品?这可能对当今四十岁以下的人,还真是个迷。不急,要揭晓谜底,您这就听我一一说来。
碨子,就是磨面用的磨子,碨是陕西方言。推碨,就是使用人力推着磨杆而磨面呗!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人们生活还很是贫苦艰苦,每年到手的粮食也不多。那时不像现在,超市买面买米就行。当时粮食少暂且不说,把原粮磨成面粉都很不容易,因此不少人家里都是用关中人使用的碨子碨面。
在感受当年推碨和推碾的杜家儿媳王淑华
碨子是华州农村人在家里较大的空闲位置,用砖块和泥垒成约一米五直径,高约八十公分的圆台子,再在圆台子外围的圆周留下40公分宽的“滴面台”。这些建好后,再把一扇石磨固定在圆台子上,另一扇石磨以轴定位,形成上面的这扇可转动磨盘。
两扇磨盘结合的内层,是由石匠用铁纤头凿出有间隔的凹形道道,凸凹相间。当上扇磨盘转动,粮食就从顶部向下的两个小洞流入两扇磨盘中间。上扇磨盘被推动摩擦,原粮的麦子或包谷就会被压磨成面渣形混合物。
与碨子相配套的有个罗面柜,这个柜子的作用,就是把两扇磨盘流下来的面渣,经过罗面,细面粉就会通过圆形罗网流入罗面柜里。罗罗里留下的粗渣,则再被送上磨盘。这样周而复始的碨面,就形成了人们需用的面粉。
碨子碨面,您听起来,一定会感到这也有点原始了吧!的确也是这样!
言归正传,再说说推碨。碨子磨面,让碨子转动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牛力牵引,二是人力推碨。若用牛拉碨子时,那是前一天要先到生产队的饲养室“问头牯”。陕西关中人把牛叫做“头牯”,前一天告诉饲养室要用“头牯”碨面,就叫做“问头牯”。要是有头牯可用,第二天上工铃敲响,就可以到饲养室拉牛。
牛上碨面之道,有个专用的架在牛脖子上的“牛跟头”。它与在上层被推动的磨盘上,用铁丝固定的一根粗长棍相接。而“牛跟头”的长绳连接在这个粗棍上。碨子转动是个360度的转圈行动,因此,人们担心牛晕,就给牛戴上“安撵”(挂在牛的两眼上),让牛无光亮模式拉磨。
估计牛也真会头晕,因此,牛有时也会偷懒,拉一会儿就站着不走了。为了赶牛,碨子外围常常安排一个人“吆头牯”。那时,人们担心堆在碨顶上的,含麸皮量大的粗渣结块不下流,就制作了一个叫“喇叭碨”的L形铁爪,拨动粗渣。
说完牛拉磨,这就要说到“人推碨”了。人力推碨,那真不是个好活儿。
那年那月,每次能问到头牯来拉碨子的人家总是不多,因为除了每天需要下地干活的强壮头牯占多数,而没有下地干活的老弱头牯仅为少数。谁家做饭没有面了,人们就只有一个办法:推碨!
您想:头牯拉碨子都要戴个“安撵”防晕,而人睁着眼睛推碨,一圈又一圈推个不停。都是有生命的动物,那360度的圆圈好转吗?
人推碨时,感觉总是在向内圈的左前方施力,眼睛还不能闭上。这就出现一个感觉:晕。说真的,拉磨推碨,人的“待遇”还不如牛!再说,一扇近百公斤的石碨,转动时所需的推动力是很大的,一个人因很重而往往是推不动的。
那时,人们推碨一斗(一斗15公斤)包谷或小麦,推碨的时间大约需要近两个小时。推碨的人就是一直忙碌在罗面、运粗渣和推碨的活儿之间,很是辛苦。推碨时若累了,就稍微休息一会儿。怎么办呢?为了吃饭呗!
当年罗面柜前罗面的妈妈和运送粗渣的爸爸
那时,我们杜家堡村的家庭,有碨子的人家能占到近一半。没有“碨面坊”的人家,就要到别人家去碨面,被称作“借碨子”。说是借碨子,其实连罗面柜、粗细罗罗都得借用。我家是有碨子的人家。有人到我家借碨子,推碨累了,我妈就给人家倒上开水。我父亲有时还帮劳力少的人家推上一会儿。
那年月,人们推碨时收面,都是磨完仅剩麸皮时才收,被称作“益混子面”,也叫“一罗到底”。我们只有在过年前,才能在第一波推完罗完就收面,这种面被称着“头灿面”。头灿面是用来蒸白面馍的,每年过年才能吃一次,我们当然很高兴啰!
那时,我家只要推碨,全家人都上。我母亲管罗面,我父亲负责碨子到罗面柜之间的运送粗渣。我们家兄弟四人,我年龄最小。记得八九岁时推碨一累一晕,我就耍起脾气不想推了,但又不能离开。我就故意手扒在推碨棍子上不出力。哥哥们看到就说:“不好好推就滚”!我就借坡卸驴说:“滚就滚”!这就一溜烟跑出去玩去了。现在想起这事儿,我还真觉得那时有些对不起大人和哥哥们!
当年那𠆤推碨四兄弟(右一为作者杜明科)
后来,有了钢磨子,磨面快,省时间,石磨碨子就下了岗。我们就去钢磨子上去磨面。交给磨面费后,只管收面就行了。我记得,我们曾到邻村的黄河村油坊磨面机上磨过面。还星夜出发赶路,到十多公里外的赤水镇磨过面。1958年,我家盖了一院三间瓦房,我们还没住进去,我父亲就让生产队做了磨面坊。磨面坊的确是比推碨碨面要好得多。
话说如今,社会经济模式大变样,我们吃面吃米就直接到超市去买就行,省事多了,但我们又怎能忘记那段推碨时光的记忆呢?!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

  • 推磨(回忆性散文)

    推磨一词,百度上这样解释:推磨,在没有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北方吃粮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粮食(麦子.大豆.玉米等)磨成面,这个把粮食磨成面的过程叫"推磨".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西屋里就 ...

  • 怀念石磨

    怀念石磨 ■张立人 冬日的一天,我回到老家,闲时去村里串户.在觉叔家我留意到堂厅角那盘石磨,下扇布满青苔,上扇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它孤零零地杵在那里,寂寞而悲怆. 石磨是湘阴农村常见的磨粉工具,有 ...

  • 【众家约稿】山村的石磨推着转

    山村的石磨推着转 张国领 自小在山村长大,村上的几盘石磨至今难忘.原以为这是老家白峪村特有的东西,走出白峪村之后才发现,它是中国人用了上千年的劳动工具. 石磨原理简单,就是把两块直径约六七十公分.厚度 ...

  • 金佰安‖难忘的石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村一些偏远地区都没有通电,特别对于像我的老家岩峪沟这样的山区,贫穷.落后那更是不容置疑的. 那时候我们岩峪沟对于粮食的加工还相当落后,虽然绝大部分家庭的粮食都用石磨加工,但个别 ...

  • 吴云峰丨乡村腊月豆腐香

    豆腐,这个号称西施色泽的豆制品凭借其嫩滑的口感一直赢得芸芸众生的怜爱.此外,豆腐谐音"都富",这个吉祥的名称又其成为皖南农家逢年过节.祭祀先祖时的必备菜.在没有通电.没有通自来水, ...

  • 小品文:磨 面

    [悠悠往事] 磨 面 以前,人们磨面用的石磨,白鹿塬上人俗称磨子,磨面就叫"上磨子".磨子分为三部分,下边是磨台,中间是磨盘,上边是两页磨扇,靠上下磨扇的棱槽磨擦,把粮念磨成碎末. ...

  • 卞阿根 | 推磨

    推  磨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推磨是件费力而辛苦的事,几圈推下来就会汗流浃背,孩子们是不情愿干的 ...

  • 华州四品一汤趣谈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四品一汤趣谈 作者 吉建军 离开家乡十余年,乡愁自不必说,每每想起家乡的一切,那种甜蜜和美好,任世间最好的景色也无法替代. 新秦路美食城 与一位文友交流其 ...

  • 舌尖上的华州:华州四品一汤趣谈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华州四品一汤趣谈 作者 吉建军 离开家乡十余年,乡愁自不必说,每每想起家乡的一切,那种甜 ...

  • 华州莲花寺:大少华刘家陵风水趣谈

    邮箱:3125136050@qq.com 大少华刘家陵风水趣谈 作者 时三文 风水学在我国历史久远,有阴宅与阳宅之分,古称:堪舆学.就阴宅而言最终概括为两句话[世人尽言穴在山,岂知穴在方寸间.]所谓: ...

  • 《趣话五千年》第52回 华元入夜劫楚帅,优孟扮伶讽政事

    上回书说到,楚庄王为扩大战果,决定伐宋 ,再享受一把战争胜利带来的刺激.可是就在发兵前,楚令尹孙叔敖病逝了.庄王厚葬之,遂发兵攻打宋国. 此时的宋国是宋文公在位,华元当政.楚兵以最快的速度就将都城围住 ...

  • 华州故事:下雪天推硙子!

    华州之家粉丝福利 下雪天推硙子 作者丨孟清芳 "志夏,快起来."我从梦中惊醒,是我妈叫我哥的声音,不等我哥起来,我已经翻身下炕了. "哥,外面下雪了."昨夜西北 ...

  • ​华州消失的专碨匠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消失的专碨匠 作者 时三文 碨子,就是石磨,是加工粮食的工具.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农村电力的兴起才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对石磨进行加工锻 ...

  • 少华古村话刘家——华州莲花寺大少华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莲花寺大少华村 此文据邵拉雄老师手稿整理 图片拍摄 刘焕民 华州莲花寺大少华村,俗称少华镇,华州志书记载:"以其入关为古道,因有镇"而得其 ...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趣话五千年》第38回 管仲死霸业付流水,易竖辈奸道败齐国

    上文书说到,"秦晋之好"也撕破脸了,为了个河西大打出手,最后PK结果以晋惠公被捉,秦穆公夺河西而收场.而此时的齐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公元前645年,管仲这位为齐国呕心沥血.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