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吞天并地的气势岂是那些宵小之辈的鸦...

老人家吞天并地的气势岂是那些宵小之辈的鸦噪蝉鸣可比拟的?今天继续说一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后生晚辈不才,斗胆试解一下这千古绝唱。若有不到不妥之处,还望个中翘楚高人指点一二,也不至于太过唐突了老人家。

个人以为,老人家的诗词以军旅生涯时期的创作为最。每一首读来都会让人荡气回肠,顿生万丈豪情。老人家在磨难丛生的逆境里策马扬鞭,驱山逐原,彰显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源源不绝的战斗力。那是为国为民的心力所及,才孕育出了高亢昂扬的斗志和旷远达观的心境。正心明眸,使他站在了时人难以攀登的高度。是以看透了无数魑魅魍魉的吊诡之胎,击碎了万千敌人的春秋大梦,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坦途大道!

老人家既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同时更是一个大诗家。可以这样说,他完美的实现了数千年以来所有为国为民请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们的梦想;他用切实的行动完美的阐述了什么是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武以安邦。这是千古以来第一人。他把诗人从吟哦词句的章节中拉了出来,在历史的洪流里,在时代的水深火热中磨砺成钢。任它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有金刚正气不相离。

一阵热血翻腾之后,让我们进入正题。领略一下《沁园春·雪》的冷热交加与古今相汇。

首先,总分一下。该词可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整篇下来,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横亘古今。

且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起头一句,一下子把北方浩瀚无垠的冰天雪地摊开在了读者眼前。我们似乎也随着诗人生动传神的笔触看到了一个银雕玉琢的新世界。其中四字“北国风光”奠定了上片内容的基调,也点照了题目“雪”。千里万里的遐想瞬时拔高了人们的参照点,也就倏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此一句读来宛若凌空鸟瞰一般。你看那“冰封”为静,“雪飘”为动。短短八个字就总概了“北国风光”的特点,幅员辽阔,动静相宜。也为下边景象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此句由内而外,从上及下的推展开来,空间感极强。让人不至在千里万里的奔腾中摸不着边际。一个“望”字把一切具象都推了开去,让我们把这个冰冻了的世界看得更清楚了。选取“长城”“大河(指黄河)”这两个妇孺皆知的物象,不仅具化了北国风光,也更近一步拉近了诗人或者说是诗词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写出了漫天飞雪以及数九寒冬的气势。似乎也在预示着冰雪覆盖下的旧世界经过一番寒彻骨的洗礼后即将改颜换面!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原”这两个古老又沉重的极静之大物象,经诗人的笔尖轻轻一挑竟然动了起来。真真是妙笔撼天柱,巧力拨千斤。也让读者情不自禁的跟着舞动了起来。心动,则万事可通。山可做蛇,伏脉千里;原亦为象,奔腾不息。如此大千气象,潜流汹涌,才一步步酝酿出了要与天公比高低的壮志豪情。不是诗人恣意放浪,实在是那天公不作美。此句开始,可见诗人波澜壮阔的内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此句没有写实。而是道出了万里江山也有妩媚娇艳的另一面,让人心不由得怦怦然。此虚晃一招,实是为承上转下到抒情达意做准备。如果说前边写的是北国风光的雄壮,那么此句就尽显了北国风光的娇柔。壮美和柔美的无隙对接,才紧扣了人的心弦。“须晴日”或许是说时机还不成熟,还需等待。待到云开雾散时,高低自现。“红装素裹”似乎也有漫山红旗飘遍的暗示,也影射了诗人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自信。

接下来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把以上寓情于景的描写全给坐实了。由此句为转折,我们知道了诗人不单单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了。景中实在是含了太多的情。情到真时才不着痕迹!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个“惜”字把诗人的形象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以山巅上的旁观者身份来看待历史帝王的。“略输”、“稍逊”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批判性的辩证接收了。“天骄”、“只识”四字先扬后抑,把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也客观的评说了,不过对他的文治不足很是失望。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点睛之笔,让人拍案叫绝。也显示出了诗人经天纬地的大气量。虽为全篇的末句,却兴起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满腔热血和熊熊斗志!诗人看的远,看的透,看的真。几千年的皇室贵胄,几千年的文治武功都已是过眼云烟。唯有活在当下,奋斗在当下,驱逐列强在当下,兴复我中华在当下,才是这个时代最紧要的呼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