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元武宗、元仁宗的试探,元英宗终于走上了集权快车道|文史宴
文/班布尔汗
元英宗与祖母的较量
延祐七年(1320)正月,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病逝于大都光天宫。
父亲壮年病故,对于年仅十七岁的太子硕德八剌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他“哀毁过礼,素服寝于地,日歠一粥”,表现出极大的悲痛。
有人因父亲的去世而悲痛,有人却因儿子的死亡而欣喜。
就在硕德八剌还沉浸在父亲去世的哀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他的祖母答己太后却开始了全面干政的布局。仁宗去世仅三天,答己便又把铁木迭儿任命为中书右丞相。
朝堂之上立即掀起了铁木迭儿一手策划的血腥大清洗,仁宗生前重用的股肱之臣或死或罢,只有李孟因为是仁宗老师的身份幸免,但也被夺其所受封爵,仆其先世墓碑,并降职为集贤侍讲学士。
延祐七年三月,皇太子硕德八剌即帝位于大都,是为元英宗,改元至治。年轻的皇帝环顾四周,发现父亲的老臣都已不在,自己“孑然宫中”,要想摆脱祖母和权臣的控制,他必须有自己的班底。
英宗并无藩邸幕府,父亲留下的老臣又都被清洗,只能提拔新人倚为心腹,他将目光落在了时任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的拜住,以及自己的大舅哥,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铁失身上。
拜住是成吉思汗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后裔,世祖朝宰相安童之孙,很小的时候便“宏远端亮有祖风”。
拜住的祖宗木华黎
是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首
因为家世显赫,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仅十一岁的拜住便任怯薛长,此后平步青云。延祐二年(1315),十七岁时官拜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十九岁进荣禄大夫、大司徒,二十岁进金紫光禄大夫,二十一岁加开府仪同三司。
英宗即位,拜住刚满二十二岁,他的才能和志向与小他五岁的皇帝极为契合,立即便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五月,直接被提拔为中书左丞相。
而铁失是英宗皇后速哥八剌的亲哥哥,英宗和皇后感情亲密,对大舅哥自然也多了一份信任亲近,一继位便擢拔为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以英宗的安排,拜住在中书省牵制铁木迭儿,铁失的任务则是“徽政虽隶太皇太后,朕视之与诸司同,凡簿书宜悉令御史检核”——以皇亲的身份监视太皇太后答己的专用衙门:徽政院。
见英宗不受掌控,答己与铁木迭儿决定发动政变,废黜英宗,立英宗之弟安王兀都思不花为帝。然而因行事不机密,被拜住侦知。
英宗与拜住商议诛除逆党。拜住认为,虽然密谋之事已经知道,但并无证据牵涉铁木迭儿,因此要将参与者都抓获后详细审问。英宗却有不同的看法:“彼若借太皇太后为词,奈何?”
于是,拜住立即差人四处行动,将众多参与逆谋者全部捉拿,并不经审讯立即诛杀。安王兀都思不花原本并不知情,却糊里糊涂成为“谋主”,也被降为顺阳王,不久赐死家中。此时英宗才十七岁,兀都思不花应该更小,真是可怜生于帝王家。
经此一役,铁木迭儿的党羽四去其三,元气大伤,为了避嫌,他也不敢再肆意妄为。答己太后也失去了众多心腹,“后势焰顿息焉”。
这是英宗的一次大胜利,他年纪虽轻,却已有了刚毅果断的手段,但兀都思不花的死,也显示出英宗冷酷的一面。
少年天子的轻佻无状
重创了祖母在朝中的势力,英宗以为自己可以掌控天下,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颁发了一系列诏令,如命豪门大户与百姓分摊徭役,停止中买宝物,停止修建佛寺等。但因为太后与铁木迭儿仍能控制朝局,英宗诏令发出的时候动若雷霆,收到的实效却是微乎其微。
答己跟铁木迭儿
坦诚相见,关系很好
面对自己的无力,英宗用放纵自己来宣泄沮丧和愤懑。他不停地酗酒,酒后迁怒身边侍从,甚至诛杀为自己表演的艺人。可能是酒精的麻醉不足以让他平静,他还迷恋上了毒品,派人采买被称为“打里牙”的鸦片来吸食。
到了至治元年(1321),英宗甚至做出了诛杀无辜大臣的错事。
这年二月,监察御史观音保、锁咬儿哈的迷失、成珪、李谦亨上疏,谏止营造寿安山佛寺。英宗大发雷霆,下令将观音保、锁咬儿哈的迷失处死,将成珪、李谦亨施以杖责,流放于奴儿干地。
不再过分营造佛寺本是英宗自己提出来的,四位御史的上疏也是出于节省耗费的好意,但寿安山佛寺是英宗下令建造的,四人建议停止,使得英宗政令不行的受挫感顿时爆发,也就成了年轻人使性子的牺牲品。
当英宗因为无力挣脱祖母的罗网而一度自暴自弃的时候,中书左丞相拜住则竭力保持着朝政的平稳。正青春年华的他,身居相位,建功立业的劲头何尝比英宗稍小?
但现实毕竟要正视,在太皇太后答己还活着的时候,无论英宗还是他都不可能大展拳脚。能做也必须要做的,则是维持局面,静待其变。
但英宗的率性胡来,也让拜住十分紧张。他可不希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皇帝因放纵而过早地自蹈死路。于是,他总是利用各种时机向英宗进谏。
当英宗情绪正常时,便会恢复有为之君的做派,希望多听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建议,他常问拜住:“今亦有如唐魏徵之敢谏者乎?”拜住巧妙地回答:“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有太宗纳谏之君,则有魏徵敢谏之臣。”英宗闻言“并善之”,自己的行为确实有了收敛。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至治二年(1322),右丞相铁木迭儿和太皇太后答己终于熬不过两个小辈,相继倒下了。这一年八月,铁木迭儿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不过十余天后,九月,太皇太后答己也随之病逝。
答己死后刚一个月,至治二年十月,英宗便将拜住擢拔为中书右丞相,并且虚左丞相之位而不拜,让二十四岁的拜住成了元朝从未有过的“独相”。
元英宗与拜住的激进改革
至治二年到三年之间,英宗和拜住这对君臣一路高歌猛进,大力推行新政。
首先,英宗继续仁宗所未能完成的法典的编纂,于至治三年(1323)二月,完成了《大元通制》并颁行天下,元皇朝从此有了统一的政制法程。(大司马按:蒙元一直行的是类似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所以苛细之处比历朝大减,相应的编法典就是集权措施。)
元朝长期实行的是英美法系
逼格之高出乎意料吧
之后,是改革税制,纾解民困。
此时帝国的环境已经相当不乐观,至治二年(1322)一月至九月,全国各地水旱频仍,加之霜、雹、蝗灾遍及山东、河北、四川、湖北及江南,而因为灾荒引起的抗税、抗粮民变也此起彼伏。再不进行整顿,民变的星星之火就可能会燎原。
至治三年(1323)四月,英宗下诏“行助役法”,规定要大田主按照百分之三的比例拿出一部分田地,用其每年的收入分担一般农民的劳役负担。“助役法”推行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至治三年夏六月,拜住看到海运粮比世祖时增加了数倍之多,虽然有运力增强的原因,却也存在加重江南百姓负担的情况,于是向英宗上书请求减免二十万石,英宗准奏,并将铁木迭儿主政时所增加的江淮粮也一并减免。
在短短一年当中,英宗和拜住这对君臣“振立纪纲,修举废坠,裁不急之务,杜侥幸之门,加惠兵民,轻徭薄敛”,以图“天下晏然,国富民足”。
尤其是二人在“搜访山林隐逸之士”来充任朝廷官员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如寻访成宗朝老臣虞集时,“时集以忧还江南,拜住不知也。乃言于上,遣使求之于蜀,不见;求之江西,又不见;集方省墓吴中,使至,受命趋朝”——追着虞集几乎跑遍了中国南方才最终找到,比三顾茅庐还要艰苦执着了。
虞集字伯生,是南宋在采石矶大破金军的名相虞允文的五世孙,成宗朝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国子学助教,仁宗朝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其人学识渊博,精于理学,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读书人的领军人物。
对他的启用,可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英宗大规模启用儒臣的前兆。与他一起被召回的,还有大书法家袁桷,仁宗朝以敢谏闻名的马祖常等人。
然而,当虞集跟随使臣“受命趋朝”奔波于道之时,一场巨变降临在皇帝英宗和丞相拜住头上,这一对求贤若渴的年轻人没能见到这位儒林领袖。
班布尔汗兄的大作《细读元朝一百六十年》近日上架,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元史通俗读物,对于历史事件的实质审视极为透彻,也纠正了大量流行的对元朝的谬见,大司马已读完,强烈推荐,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