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西域:班超的西域战记(2) 2024-05-07 02:47:26 随着班超的初步成功,北匈奴势力开始从西域各地退场。但敌人却没有给他们以喘息的机会,很快就让班超成为了孤悬在外的一支力量。在此关键时刻,班超充分调动本土势力的策略,开始发挥极好的效果。 北匈奴的大举反攻 北匈奴一直不情愿看到东汉势力在西域扎根公元75年春天,窦固的西征军已经撤回中原。北匈奴看到东汉恢复在西域的机构建制,于是就派遣左鹿蠡王率2万骑兵攻打车师。戊校尉耿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援,结果全军覆没。北匈奴在攻杀车师后王安得后,又进攻耿恭驻守的金蒲城。耿恭临危不惧。他提前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就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数百人的汉军还组织劫营,让匈奴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打得溃散而去。 西域汉军除了坚守城池 并无其他很好的办法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还会回来。金蒲城过于弱小,而且位置靠近前线,是无法固守的。他旋即把部队带到附近的疏勒城(位于今天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不是南疆的疏勒国)。前来复仇的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于是把河流上游截断,使得守军开始缺水。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最后应该是挖到了冰山脚下的浅层地下水,才缓解了缺水灾难。在之后的漫长围城中,东汉本土也发生了汉明帝去世这样的大事件。新的汉章帝即位,已经准备放弃西域。于是没有向西派出援军,反而命令在西域活动的汉使返回中原。 疏勒城是班超驻军与中原直接的主要联系也是在这一时间,陈睦和郭询见状不妙,于是联系焉耆国救援耿恭。但是龟兹王看有机可乘,便鼓动焉耆、危须和尉犁去进攻汉军。由于速来轻视西域人的战斗力,汉军被以龟兹为主力的西域联军击败,2000多人的队伍全部战死。于是,整个西域只有戍己校尉保卫的金蒲城和柳中城,还有在疏勒国活动的班超。但是两军间隔太远,所以远水不解近渴。几个月后,疏勒城中的汉军依然宁死不降。汉军大旗依然在城头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多次招降守城的耿恭。但后者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将匈奴使者杀了吃掉。 南下的匈奴骑兵 经常可以从容包围对手公元76年1月,汉朝援军到达了残破的柳中城,但只找到了遗落满地的遗骸和破碎的兵器。随后由范羌分出2000人再赶往疏勒城,发现坚守那里的士兵只剩下了26人。两拨人以最快的速度撤出了疏勒,向东面的玉门关撤退。匈奴骑兵发誓不能放跑这批的军,于是在后面拼命追击。汉军且战且退,最终抵达玉门关时,耿恭的部队仅剩下了13人。他们的撤退,实际上也预示着班超在西域成为了一支孤军。 在力所能及时 匈奴增援西域比东汉更为方便东汉在决定放弃西域的同时,也命令班超回国。但他知道如果撤退,西域必然沦落到北匈奴的铁蹄下。疏勒和于阗军民也挽留他继续驻扎。于是班超感觉自己完全可以成为西域的霸主,借助汉朝的威望在这里建功立业。疏勒和鄯善一样,是塔里木盆地的西部顶点之一,而且此地和莎车是仅次于轮台的西域良田。控制了这里,就可以封堵盆地的西部出入口,还可以依托背后的山地和山前的大漠对抗漠北的压力。出了疏勒的山口,他还可以联系葱岭外的康居、大宛和贵霜。 除了班超的人马 其他汉军都只能退回玉门关以东 以夷制夷 已经大部分融入黄土的 疏勒遗址在班超没有走远时,疏勒就有两个城市投降了龟兹。这些人还勾结附近的龟兹盟友尉头,准备一举拿下整个疏勒。班超在收拾了国内人心后,迅速反戈一击,捕斩疏勒叛军六百余人。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尉头,并一举击破了这个小国。虽然如此,但是班超所面对的西域格局依旧在不断恶化。公元77年,由于旱灾的原因,东汉难以维持在西域的屯兵,于是朝廷决定罢位于天山东段北麓的伊吾庐屯兵,北匈奴复派兵守其地。这是汉政府的一大失策,把一处良好的后勤基地和西域屏障放弃给匈奴。班超能获得的中央支援越来越少。 汉明帝一直都不愿意在西域投放太多兵力当汉朝的存在感在日益薄弱,班超在西域仍采取进攻战略。在分析局势后,班超觉得西域北道有匈奴军队活动,各个城邦位于匈奴势力的直接影响下,所以对汉的态度不太友好。但在南疆,因为有沙漠的阻隔,所以可以维持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所以除了莎车不臣服之外,其他国家已经被争取到了汉朝一边。加上汉朝在西域已经没有大队军队驻扎,所以给南疆诸国造成的直接经济压力要小很多,有利于班超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并避免引发当地人的过分警惕与反感。在这种情况下,班超想到的办法就是以夷制夷,调动西域各国的本地力量来借力打力。公元78年4月,班超率疏勒、康居、于阗、拘弥等斯基泰国家的联军10000余人,进攻吐火罗系的姑墨和石城,斩首七百级。借助这一机会,他上书中央请求派兵支援。建议汉朝可以从本地人的内部矛盾入手,组织起由南疆、大宛、乌孙和康居构成的的反匈奴-龟兹联盟。一旦孤立了亲匈奴的吐火罗系城邦,西就有希望平定西域。 西域斯基泰系势力 是班超倚重的力量班超的“以夷制夷”战略,使章帝也见到了希望。东汉便派假司马徐幹率义从部队1000人去支援班超。这其实体现了汉廷想以低成本换高收益的赌博心态。但因为不派正规军到场,也让班超在当地有更大的自由。公元84年,章帝看到班超在西域似乎有了起色,又派假司马和恭等率领800人支援班超。班超发动疏勒和于阗的军队,一同夹击莎车。莎车贿赂疏勒王忠反汉,帮助他占领了乌即城。班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并遣使者说服康居王逮捕疏勒王忠。这是又一次“以夷攻夷”的胜利。 同为小邦 斯基泰系的武力依然胜于吐火罗人公元86年,疏勒王忠从康居借得精兵暗中埋伏,遣使向班超诈降。班超知其奸诈而假装答应下来。忠遂以轻骑见超,被班超所斩杀。此后,班超召集了来自于阗诸国的25000人马,攻击莎车。龟兹王则调集温宿、姑墨、尉头等吐火罗人共50000救援。班超与于阗王共设假撤兵之计,以分散敌人兵力。龟兹王得知班超要撤兵后,就亲率10000人去西界阻击班超,别让温宿王率8000骑兵去东界拦击于阗王。班超等待两国大军已经出击,遂带骑兵兵急驰莎车军营,斩杀了敌军5000多人。莎车遂降,而龟兹等国兵也皆溃散。在向东平定了盆地内的敌人后,来自西方的外患正在袭来,威胁东汉在西域的脆弱存在。 汉军在西域主要扮演精锐突击者的角色 来自贵霜的挑战 东汉经略西域的同时 贵霜也在逐步扩大领地范围此前,班超曾经以书信远交近攻,调动被称为月氏王的贵霜帝国,去说服康居撤兵。双方有了貌似良好的初步接触。月氏王虽未涉及西域之事,但他曾遣使通过班超求娶汉的公主。其实,班超此时在西域已拥有巨大权利。一旦申请朝廷派公主,必然导致汉朝公主和他的随臣在月氏的出现,可能会近距离牵制他的行动。贵霜是希望以此向东伸展势力,寻找在塔里木盆地的扩张。但无论是中央和还是贵霜,都会影响到他个人在西域的威望。所以这一建议,遭到班超拒绝,并送回其使者,月氏王因此痛恨班超。 班超通过长期经营 已经成为了西域的联盟领袖公元90年,月氏王派其副王谢,率70000大军越过帕米尔高原,不远千里来攻击班超。而且这一战前,贵霜帝国看好了汉军远征北匈奴后回国,西域出现了权利真空。于是贵霜人联络同属吐火罗系的大国龟兹一起起事,对西域的汉朝势力发难。就武力辐射范围而言,贵霜帝国的核心北印度地区,短于东汉的长安到西域的距离。但贵霜的战略重心却是不断南下印度,所以不可能以全部力量来进攻西域。所谓的副王,其实就是由最高君主任命,节制一方的总督级人物。依靠中央宫廷的权威,协调和指令地方长官、属国君主和自治城市。因此,班超其实不必担心自己面对整个贵霜帝国的全力猛攻。 贵霜领袖之下 是大量塞种人与希腊化大夏人在人种和文化上,西域的吐火罗人、塞人和地中海类型印欧人,无疑会天然地倾向于印欧人系统的月氏远征军。后者的统治阶层由西迁的月氏人为主,也渗入了不少塞人、大夏人、印度人和希腊化领主。所以在文化亲和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班超常年在西域活动,也并非优势全无。随着东汉的建立,军制出现了新的变化。所以此时的西域汉军,已经不是西汉时代戍卒和长于弓马的边郡良家子,而是来自内陆的刑徒和自愿从军的胡汉人士。班超手下除了36人的老班底,还有的就是汉章帝派来的这1800名刑徒兵和义从兵。前者从军是为了抵罪或者险中求富贵,后者在汉魏时代其实有明显的外族色彩,可能包括边境的汉人和河西的各色外族。 汉军甲胄不重视下半身防御 更适于据守城池在装备和兵种上,这支汉军主要武装的是皮质或者铁质的札甲。这种和先秦甲胄一脉相承的护具,对于战士下半身的保护其实是有欠缺的。所以这样的护具更有利于汉军守卫城池,依托雉堞瞭望或者放箭。对比中亚地区流行的复合弓,汉弩虽然装填速度慢、重量大,拉弦需要的臂力更大,但是有利于步兵依托掩体射击。加上汉弩有带刻度的瞄准器--望山。射手依据目标物的距离远近,更好地准确命中目标,而且准确度和力度也大于马背弓箭骑射。 装备望山的汉弩 也非常适合静态防御作为班超盟友的疏勒等小国,拥有算是低配版的斯基泰骑兵部队。除了骑射和侦查为主要功能的轻骑兵,重骑兵也不是不存在的。从西域壁画来看,这些塞人贵族重骑兵,有着类似于双领对襟大衣的护甲,盆领类似于翻起的衣领。而且受到月氏和波斯文化影响,他们也有护臂甲。步兵身着开领对襟胡服,使用剑、斯基泰风格的短斧或者复合弓。分塞人贵族有着类似于希腊马鬃头盔的宽沿高顶头盔。贵霜方面,其北方控制区大宛和康居是这次远征的主要兵源地,月氏本部兵力的比较有限。所以其主力还是各种斯基泰-北印度和月氏的轻重骑兵。轻骑兵和汉军的外族轻骑兵风格类似,而重骑兵的护具则要精良许多。贵霜系和斯基泰系的具装骑兵用大块金属片缀连的护身甲护体,而且普遍有臂甲和盆领保护关节和脖颈,这是汉军比较缺乏的护具。相比于汉代的筒型铁胄和帻冠,库班式头盔、有面具的头盔和希腊风格的头盔提供的保护也会更加全面。虽然贵霜骑兵有比较完备的马甲,费尔干纳盆地的良马古哈萨克,也承担得起精良的马具。但是重骑兵的全副武装,必然会消耗战马的体力,需要大量草料和水源。所以大队贵霜骑兵穿越缺乏水草的大漠和干旱地带,无疑非常考验大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侦查能力和粮草收集能力。这是贵霜军队面对的一大劣势。贵霜人仗着文化优势,对西域小国的亲近感,可能对于班超的几千人毫不在意。但是西域世界的逻辑,是服从能提供稳定保护,而且能常驻当地的强者。无论是贵霜的总督,还是匈奴的僮仆都尉,还是汉朝的都护或者校尉,谁能更好地融入本地环境,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无疑会拥有更大的动员能力和威望。 保存至今的汉朝烽火台遗址从西汉时代开始,汉军就在塔里木盆地修建长城和亭障,在当地设置亭障和烽燧系统。在西域干旱少雨的环境下,这种信息传播体系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实现绿洲间的信息传递,有利分布在各个绿洲的汉军和亲汉势力做好防御准备。驻扎在各个战略要地里的汉军,非常清楚控制要点意味着能充分地发挥自然优势。庞大的人数,反倒会成为西域入侵者的梦魇。在使者都尉和戍己校尉等人的领导下,汉军积累了大量关于本地的情报,比较适应本地的小分队作战模式。只要是不出现王莽式的恶意挑衅和故意羞辱,西域属国也不会选择开展成本很大的绿洲战争。此外,从出土的疑似汉代都护府城池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来看,汉朝驻军会对驻守的西域本地城池进行改造。一般是修建成汉式方城和西域圆城嵌套的结构。增强防御力的同时,保证城内有水、水窖或者河流。 今天的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当然,班超的软实力不容低估。经过了之前的征战,班超无疑在南疆的几个斯基泰王室统治的国家里积累了不小的威望。毕竟西域的风俗就是尊重强壮者而歧视弱者。有军事素质的外交人员,都能以过硬的个人水平,赢得匈奴人和西域人的好感。在身份上,班超还迎娶疏勒王的女儿,也为他积累了意想不到的优势。西域妇女在家庭事务和国政决策中的地位很高,班超真联姻,无疑有助于他获得西域本地贵族的威望,从而更好地介入当地的权力游戏。 女性在斯基泰文化中有很重要地位 间接战略的胜利 班超下令几乎所有部队都收缩入城防御经过了收集粮草并兼并清野,班超所能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于疏勒和于阗这两个各有3万胜兵的斯基泰国家。防备北道不怀好意的吐火罗系国家和北匈奴。在疏勒和于阗之间,还有一个被自己曾经打残,但是依旧有敌意的莎车国故地。所以班超从于阗抽调的兵力非常有限,可以直接调动的兵力主要就是疏勒国的力量和自己的直属部队。贵霜虽然以骑兵作为远征军主力,但西域地区的国家主要是城郭邦国,所以贵霜人也必须携带一些北印度和斯基泰的步行部队,乃至极少数的希腊后裔出征。让他们执行运输、架桥铺路和攻城的任务。考虑到整支军队的兵源地是大宛和康居,这里都是斯基泰文化区,军队风格倾向于东伊朗-斯基泰的风格,希腊裔仅仅是点缀,所以整支军队的风格其实是适合野战的。 遥望疏勒城的贵霜骑兵班超通过侦查,做出了“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越葱岭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的判断。从后来贵霜人向龟兹请求粮草支援的情况看,也说明了军队的步兵和运输队不多,更可能是一支靠掠夺和随军携带牧群作战的游牧军队。这样的队伍不仅缺长期围困的攻城传统,而且缺乏稳定的后勤。当贵霜的骑兵经过了肥沃的费尔干纳地区,穿越荒芜而寒冷的帕米尔高原时,全程变的非常困难。在一些窄道上,驼物资的牲口根本无法通过。在进入疏勒前,贵霜军队需要经历一系列起伏极大的陡坡和下坡路。在越过进入疏勒的乌鲁恰克提关口后,还要过一座高16000尺的山隘.一路上的低洼地带,只有一些斯基泰人的夏季牧场,贵霜军队只能通过他们来探路。但如此兴师动众的远征,已经惊动了严阵以待的汉军。 至今 帕米尔都是环境恶劣的地方贵霜军队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几乎就触及了班超坐镇的疏勒国。汉军发现对手在穿越帕米尔高原时已损失了不少辎重,所以极度依赖绿洲地带的水源或者果园来补充体力。但是在班超的提前安排下,果园已经被提前收割,野外的水源被填埋。虽然如此,数目依旧客观的贵霜人依旧包围了疏勒王城,以及喀什葛尔绿洲的其他据点。在班超军法的勒令下,汉朝和西域联军被禁止随意出城浪战。虽然汉军已经积累了用武钢车结阵长期对抗游牧骑兵的经验,但是两方人数悬殊,而且汉军一方缺乏有力而且数目足够的骑兵,所以守城是不二选择。 下马步射的贵霜骑兵在长期的坚守中,贵霜的骑兵找不到用武之地。在骂阵和诱敌之后,只能选择下马扎营攻城。汉军主要依托弩机和大黄这种远射弩射击靠近的敌人。面对贵霜人也会使用源自古代波斯的攻城技术,堆土坡靠近城市,或者是修木质塔楼进攻。中国的攻守城技术经过墨家的总结,到了汉代已经稳定下来。汉军一般是全力射击,防止敌军过分地靠近城墙,也会用提前备好的蒺藜和石头投掷靠近城下的人。面对波斯式的藤条和柳条编制的移动掩体,则用火箭和火弩矢加以焚毁。为了防止敌人的夜袭,汉代烽燧里就有了饲养军犬的传统,一个烽燧配两只军犬,警惕敌人的夜袭和爬城墙。为了防止敌人的火攻,城墙上配备了用于灭火的水缸和皮盆防御对方的火攻制造火势。 双方军中都有不少属于斯基泰系的塞人骑兵长期的攻城战和营地生活,意味着忍受夏日正午的酷暑和夜里的寒冷。久攻不下的战局,很容易让散漫的游牧勇士们失去耐性。于是他们的营地防御也露出了破绽,营地供水和卫生的问题,也因为人多而日益显现。于是班超一面通过烽火向其他城镇发出信号,让他们派出骑兵侦查敌情,顺便试图截取敌人的粮道。虽然贵霜军队的骑兵行军非常迅速,但是后勤补给显然没有跟上。这为汉军和西域联军骑兵截断对方粮道,引发对手饥荒制造了可能。从疏勒绿洲到龟兹和姑墨这样的吐火罗国家,其实交通路线是沿着天山南路前进,是非常固定的。所以贵霜从龟兹求粮的计划遭到了班超骑兵的截杀。班超托人将信使的头颅送到贵霜副王面前,暗示你们最后的后勤希望已经破灭了。这才将对手逼到了谈判桌上。 贵霜的大量主力部队在攻城时作用不大此战中,贵霜吃亏在于军队人数庞大但是后勤有严重问题。贵霜副王和他的远征军,想当然的将游牧民族就地掠夺粮草,快速行军的战术运用于西域盆地。但很明显,塔里木盆地没有大片草场供他们施展这一战术。班超的坚持守城之策,让骑兵被迫下马作战,让良马成为了消耗粮食和水源的累赘。长期在西域活动的汉军小分队,对于西域的主要交通线和城邦间的联络方式非常熟悉,所以他们能用斩首的方式斩杀贵霜前往龟兹的信使,截断敌人最后的通路。班超除了利用斯基泰人和吐火罗人的固有深刻矛盾外,还极好地以城市和突袭隐藏了己方真实兵力,避免了过度暴露真实实力。他用大漠和雪山达成了敌我信息不对等,加强了对贵霜人制造的恐慌效果。 在西域的斯基泰系城市看来 贵霜和龟兹都是吐火罗人但为了不继续恶化局势,维持战略平衡,班超也不可能将战争拖延下去。否则紧靠汉朝的刑徒兵和西域小国的兵马,很难长期与摸清虚实的贵霜争霸。最好的解决策略还是继续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和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请走这支大军。不过这不是一场正面的大规模野战,并不能论证汉军的战斗力绝对强于贵霜帝国。只是从侧面说明了西域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赞 (0) 相关推荐 被匈奴人击败,西迁的大月氏在占领印度后,为什么要攻打东汉?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匈奴人的世仇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 先秦时期,月氏人游牧于中国西北的河西走廊,其北部是强大的匈奴.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时期,冒顿 ... 张骞看见了西域,而班超却征服了它,将大汉版图扩大了近三分之一 当班超激愤地扔下自己的笔决意西征时,他绝没想到未来会面对一个巫师的威胁. "天神已怒,国师请班将军进献一匹黑嘴黄马,以祭天神."于阗国的宰相不卑不亢地说道. "可以,请国 ... 公元90年,贵霜帝国自认为国富兵强,竟然... 公元90年,贵霜帝国自认为国富兵强,竟然自信地派人迎娶大汉公主,班超毫不犹豫地拒绝道:"堂堂大汉公主,岂能想娶就娶?"贵霜王恼羞成怒,立刻派出七万大军攻打班超,班超手头只有一千汉军 ... 远征西域:班超的西域远征记(1) 当西汉在西域的开拓已成往事,历史的车轮又滚滚进入了东汉时代.这时西域的局面也不断变化,风云激荡的时代舞台,也在呼唤着新的英雄.在这样的背景下,耿恭和班超等人先后登场,呼应了时代的召唤. 两汉之交的乱局 ... 班超经略西域31年还乡,传授继任者任尚经验,任尚听后:就这? 班超,是我国东汉时期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他投笔从戎,率领36人的微弱力量,在东汉王朝支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凭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以及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外交技巧,纵横西 ... 史书不会告诉你的细节,详解班超收复西域大战略(下) 接上文,史书不会告诉你的细节,详解班超收复西域大战略(上). 我们继续介绍班超扬威西域的30年奋斗历程,再上一遍我自制的西域塔里木盆地各国位置图,方便我们加深记忆. 快刀斩乱麻 镇抚于阗国 收复鄯善国 ... 东汉建立后,刘秀没法管西域和匈奴,他派班超到西域空手套白狼! 东汉建立后,刘秀没法管西域和匈奴,他派班超到西域空手套白狼! 平生慷慨班都护:班超如何用1800人收西域?【西域周咨录2】 平生慷慨班都护:班超如何用1800人收西域?【西域周咨录2】 智退匈奴威震西域 班超弘扬大汉天威30年 班超经略西域三十年,尽显大汉天威,带来了丝绸之路的和平和繁荣. 西域早在汉武帝的时代,便成为大汉帝国的一部分,汉朝还在西域设置都护,管理西域的大小城邦.西汉末年,由于天下大乱,西域也分崩离析,不少城邦 ... 威名远扬的班超是西域绝响吗?不,他的儿子还有西域二重奏 公元100年,70岁高龄的班超被无情岁月追上了,他发现自己挥不动战旗.擂不动战鼓,也无法在茫茫戈壁纵马驰骋,他老了!这一年,东汉王朝也终于批准了班超的退休申请,一代西域传奇东归洛阳. 一.西域乱了 班 ... 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鄯善国。开始,鄯善国... 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鄯善国.开始,鄯善国王笑脸相迎,可没过几天,就变得疏懈冷淡.班超深知有变.一日他召集手下三十六人饮酒,喝到酒酣耳热时,班超猛然一拍桌子,说道:我等死期不远矣!手下都很吃惊,忙问他这 ... 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 寻访 秦末汉初期间,广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跃着大小五十多个国家,随着不断的相互征战与吞并,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后人称之为"古西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