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思维

雾满拦江 09-27 21:33

前言:

和大家聊一个生活中我们常常容易陷入的思维误区。

我一直相信,底层思维是一个人成长的杠杆,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最重要是改变内在的底层思维,这是我们人生发生转变的关键。

因为时间概率

他选择在26.1岁向陌生人求婚

卡内基德隆大学有位教授,迈克尔·特里克。

他致力追求完美,为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忧心忡忡。他担心遇到个不合适的妹子,草率成家,反而会因为心急错过好婚姻。

为此他苦攻数学,潜心计算他遇到最完美爱人的时间概率。

研究发现,一个人选择到完美爱人的概率,是37%。

假设迈克尔每年遇到的女性数量均等,那么他从18岁时开始选择,在他26.1岁之前或之后,选择到的爱人完美度,都低于37%。

他必须要在26.1岁那天,向遇到的最喜欢的姑娘求婚,这个姑娘成为他完美妻子的概率,是最高的。

计算结果出来后,迈克尔就开启了无情模式。

在还不到26.1岁之前,无论遇到多么好的姑娘,他也冷冰冰不动心,就这样的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到了他26.1岁的那天。

他立即冲出门——时间很急,他必须要选在26.1岁的点上求婚,错过这个时间,他此生再遇到完美爱人的概率,就会直线飙降。

终于,他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了那个让他怦然心动的妹子。

迈克尔冲过去:嫁给我好咯?

妹子吃惊的望着他,大喊起来:来人啊,这里有只大色狼!

不是……那什么……迈克尔在被扭走之前,终于醒过神来了。

他的算法是没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别人不按他的算法来。

在26.1岁时,他遇到的心仪女性,确是他最大概率的完美妻子——但是他,却不一定是人家的完美丈夫。

就算是,人家也未必就非得答应他,何况大家还不认识。

可怜的迈克尔教授,就这样错过了他的“黄金择偶点”。

那么他此后的人生,还结不结婚呢?结不结婚呢?

不存在完美的计划

只存在着完美的行动

原始丛林中,有两只类人猿。

一只叫阿饿,一只叫阿完。

阿饿总是很饥饿。阿完凡事求完美。

早晨起来,阿饿感觉很饿,摸起石斧,就去打猎了。

阿完震惊的看着,感觉这事儿好悬。你说你要打猎,可是猎物在哪里?如果猎物在东边,你去了西边,岂不是白折腾?如果猎物在北边,你去了南边,岂不是瞎胡闹?

阿完是个追求完美的原始人。

不完美,他宁肯不去做。

为了获得一个完美的狩猎行动,阿完修订了一整天计划。

果然阿饿折腾了一天,只是勉强弄到点食物,并没有减轻他的饥饿感。

所以次日,阿饿更感饥饿,继续去打猎。

阿完继续修订计划。

几天过去了,阿饿意外的与一只大猎物相遇,他终于吃到顿饱餐。然后他扛着猎物回去,想和阿完分享,却发现阿完已经饿死了。临死,阿完的计划也未达到完美。

其实阿完并不知道:

这世间,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计划。

只存在着完美的行动。

生理算法源于人内心的饥饿

源自于愚蠢

乔布斯说: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他这句话,就是说给迈克尔教授听的!

迈克尔教授的错误,错就错在他选错了算法。婚姻爱情这种事,依据的是“生理算法”,而非理性算法。

生理算法源于人内心的饥饿,源自于愚蠢。

如孔子所说,知好色而慕少艾,少年生理成熟,见到异性就蠢蠢欲动,这种就是一种愚蠢的饥饿感。

受其驱使,年轻人见了心仪的异性就各种表现,迫不及待的表白。如果不成,最多脸颊上多出五个巴掌印,万一成了,生理饥饿感这个问题,就算是暂时解决了。

这就是乔布斯所说“保持饥饿,保持愚蠢”的本义。

对事业的饥饿感与愚蠢,会促使人进入行动状态。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少了这种非理性的力量,就会落入确定主义的陷阱。

比如丛林中的原始人阿完,在确定猎物所在之前,他是不肯行动的,然而猎物是活的,呈移动状态的。当你能够确定猎物所在,猎物已经不在那里了。

最终确定主义者活一辈子一无所获,只有饥饿主义者,才会得到他们所渴望的机会。

由此我们就知道,高手都是饥饿思维。

不行动就没有犯错

但高手都是敢于犯错的行动者

软件开发领域有句话: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

软件开发过程中,整个框架会反复调整的。如果你过早优化一个分支,很可能在下次框架调整之时,这个分支就抛弃不要了。那么你铺在这个分支上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都没有意义了。

人生也是这样的,真正的高手,永远不会拘泥于枝节,而是对人生观其大略,把握宏旨:

第一个:俯瞰大局。

俯瞰大局,是指对这个世界,以及自身所处周边的环境有个大概的感觉。

就如狩猎的原始人阿饿,他只要知道东边是山,西边有水就够了,至于山上的树木有多少棵,湖里的储水量是多大,这些具体的细节,留在实践中慢慢揣摩。

高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是如此。知道这个时代酝酿着巨大的变革,这就够了。

至于这个变革哪些行业会兴起,哪些行业会沉沦,这些事儿根本不需要你知道,因为这些是不确定的。

非要等不确定的一切变得确定了,只会让你失去机会。

第二个:饥饿感或野心。

高手都受着生命本能的驱动,表面上温文尔雅,心里却燃烧着熊熊的野火。野心让他们对行动充满了专注,却对他人的讥评无动于衷。

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这种原始冲动,就会屈服于他人的评价,最终沦为一个以“凡事力求完美”为借口的拖延者。高手从不拖延,不是他们做得比别人更好,而是他们根本不在意别人的差评。

第三个,移动标靶意识。

有人问,2020年此后的商业爆发点在哪里?风口在哪里?

这就是典型的白痴问题,商业的爆发点或风口,如同海里的一尾游鱼,你问明年这条鱼在哪里,准备提前到那儿去捕捉,这就是缺乏移动意识的问题。

未来的商业爆发点及风口,是个不确定的波函数,会随着现在的商业互动而不断变化,时有时无,时强时弱。

哪怕你捕捉住了商机,也如同猎人捕到猎物,只是双方移动路线交汇,而非先知先觉的能力。

这就是移动标靶意识。

第四个,以概率思维为取舍。

当我们说行动之时,有些人就如原始人阿完,生恐行动徒劳无益,枉费功夫。

但真正的实践者如猎人阿饿,他只是受饥饿感所驱使,不停的在山野游曳。他也许连续几天都见不到猎物,也有可能一天就打到只大肥羊。

行动者更注重运气,而运气的本质不过是概率。

只要他在行动,只要他在不停的搜索,哪怕运气坏到家,那也不过是得之欣喜,失去无忧的人生过程。

如果你经常读些人物传记,就会惊讶的发现,一些成名人物,他们的毛病似乎比普通人更多一些。

这是因为高手都是行动者,行动者的人生是由一系列错误所构成。

而普通人不行动,反而错误更少。

人生在世,犹如学生在课堂,优等生的考试次数最多,做错题的概率更大。

渣生考试就逃学,他是没做错题,但也没有人生成绩。

相比之下,我们宁愿选择错误累积的成就人生,也不要人到晚年,手拿一张空白试卷懊悔。

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经由转载或合作机构、作者在本平台授权发布,不代表腾讯立场,仅供投资者参考,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异议或建议,请将您的想法发至邮箱:fitcaixun@tencent.com,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及时回复,感谢您的配合。

(0)

相关推荐

  • 《人生算法》如何用算法驱动人生?(可算?可控?)

    本书的亮点在于把人生的选择.气运和决策等可量可算可控化,让我们在大概率中致胜.而不是感觉或者理性思维来决策,而是真实的致胜大概率."人生算法 一次自我意识的塑造之旅"人生算法是一本 ...

  • 高手都是饥饿思维

    导读: 乔布斯说: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他的本义是,对事业的饥饿感与愚蠢,会促使人进入行动状态.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少了这种非理性的力量,就会落入确定主义的陷阱.当你能够确定猎物所在,猎物已经不在那里了. ...

  • 房似锦和楼山关吃相相似贫穷的后遗症——饥饿思维 

    房似锦和徐文昌在之前有句对话,徐文昌问她怕什么?她说怕饿!而"怕饿""怕穷"真的贯穿整个剧的始终,房似锦没有撒谎,她的原生家庭和坎坷成长已经证明她和徐文昌对话时 ...

  • 产品设计如何要有流量思维——饥饿营销2

    怎么通过产品带来流量? 流量是所有店铺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没有流量,说什么都是空的,问题是一个新的店,流量要怎么来? 线下开一个店,首先来的大多是熟人,而熟人一旦认可了这个店,哪怕是来一个打酱油的,都要 ...

  • 智商超高的孩子,在思维和习惯上有十大特点!

    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很多孩人从小就特别聪明,悟性特别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七岁前,他的智商.思维习惯及秉性特征就已经大致形成了.如果一个孩子有以下这 ...

  • 程序员必备的思维能力:结构化思维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讲一件事情的时候逻辑非常混乱,说了很多事情的罗列,却说不到重点.有的人写代码,本身的业务逻辑并没有多复杂,但呈现出的代码却像一堆线团,混乱不堪,无法理解. ...

  • 超级干货:高瓴资本张磊的投资笔记和思维导图

    超级干货:高瓴资本张磊的投资笔记和思维导图

  • 企业管理理念思维

    捐款100亿!曹德旺突然宣布!整个福建都沸腾了... 企业管理理念思维 2021-05-07 1 一百年,一甲子,一个世纪,一个轮回. 福建人的爱国之心,一代传一代,永远流传! 昨天!福建人曹德旺,正 ...

  • 狼道:内心真的强大的人,通常具备5种强者思维,早晚能飞黄腾达

    狼道,是一种高手之道,并且,这种高手之道并不是外表的强劲,是真真正正的内心强大的人,对咱们当代人也是有也是有积极的启示.结合狼道的智慧,具体而言,真真正正内心强大的人的人,往往具有以下五种强者思维,迟 ...

  • 我看认识与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王生智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争议,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是在此前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认识偏差的普遍存在是因为每个人思维发展的历程不同.本文分析了传统上定义的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