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鉴赏惊现最新结论,你手里有没有这样的清代珐琅彩?
十五世纪开始,陶工逐渐以皇帝年号作为官窑瓷器的款识标记。尤其当书款成为定制后,大致可以从历朝作例中,归纳出以朝代为首,帝号居次,再以年制结尾的书写体例。如景德镇烧制的康熙朝瓷器以“大清康熙年制”为记,即使偶而简约,也是“康熙年制”。相对于此,在皇 家作坊完成书款工序的珐琅彩瓷,却以“御制”为识,因“御”代表皇帝,故成为一个极 具风格特色的皇 家标记。此次展出的三件作品包括珐琅彩粉红地开光四季花卉碗、宜兴胎画珐琅花卉茶碗、铜胎画珐琅方盘,底部字有“康熙御制”款,明确地表达出“御制”风格特色。此外还有珐琅彩黄地牡丹碗、珐琅彩白地花卉碗、珐琅彩粉红地番莲碗等。
珐琅彩的颜料完全依赖于进口,产量十分有限,为了摆脱这种依赖就要实现颜料国产化,由此就诞生了粉彩,这也是高端产品大众化的必然。
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的。此一特殊性,应作为鉴别真伪及正确划分时代的依据之一。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绿、胭脂等。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 心加寿字、万寿无疆和开光花卉、九秋菊花、虞美人花为主,画工严整细腻,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圆器的口下及足圈外部,常有刻划的弦线。器型有盒、壶、盘、碗、杯、碟等。瓶类甚少,均无大器。传世品较少,大部分保存在台 湾省。故宫博物院藏品多为圆器,仅藏一件紫地彩莲纹小瓶,釉面因烧制时火度过高而出现焦彩破泡,器底款识为阴刻文楷书“康熙御制”。其他器底款识有青花、胭脂红、紫彩、黑彩、蓝彩等,大多围有四方边栏双线,字体笔画粗宽,挺拔工整。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帝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 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 尖的专 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 高的艺术水平,最 高的工艺水准。
清代将珐琅彩用于瓷器其进步意义以及技术难度在于由“填彩”进步到“画意”。“画”者应体现画风笔意,渲染,拓抹,皱擦,没骨,吹釉,渐变等书法绘画技艺。可见“画珐琅”远比“填珐琅”的难度高,艺术性更强!今天的我们为什么如此推崇清三代的瓷胎画珐琅,除了技术的难度,还有展现的出艺术高度至今难以攻破!
珐琅彩发展已经很成熟了,除了各项工艺水准日渐提高,且摒弃了西方那些绘画风格,明显有了我们自己的风格,其中以白胎珐琅彩的国画风的瓷器最为著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