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常听家长说,我孩子阅读能力不行啊!

我往往会反问一句:怎么不行啊?

——考试中扣分都在阅读分析题。几乎每道阅读题都要被扣掉一分两分。你说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使那几分不被扣掉?怎样才能拿阅读满分?家长说。

我们常把考试中阅读分析题扣分的情况作为评判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其实这两者不能完全挂钩。阅读分析题只能考出孩子一小部分的阅读能力,而且由于目前考试中阅读题设置的不合理性,导致阅读能力检测的偶然性很高,有效度很低。

如果想快速提升阅读题的得分能力,阅读专项训练不失为一种短平快的好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提高真正的阅读能力,基本没有什么用。我们平时阅读的大量文章,后面都没有所谓的“题目”。在无需答题的情况下,我们的阅读能力如何体现呢?

真正的阅读能力体现在:理解分析、欣赏鉴别、运用表达、感悟思考这样几个方面。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欣赏鉴别”这方面。

一、欣赏

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十四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风行天下脍炙人口,似乎人人都能察其妙而觉其美。但是,当我们看过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的论说,你的看法也许就会改变了: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细细读过这等文字,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先前的理解是何等的粗糙而肤浅。

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很多书我们是读它千遍百遍,其义也是无法自现的;哪怕有所自现,也是非常肤浅粗糙的。因此,提升阅读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找一些学者们精深研究精细体悟的著作来读,或者找有这种能力的老师,听他讲解。一个语文老师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找到这类文章,并且用合适的方式讲解给孩子们听。

别事事都靠自己瞎琢磨, 汝欲成高手,必与高手交。站在高手肩膀上,钻进牛人心脑中,我们才能快速高起来,牛起来。

二、鉴别

鉴别文章的好坏,鉴别对文章理解的深浅与精粗。今天说后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秋夜》的著名开篇。

理解一:鲁迅故意借助冗长的笔墨,传达单调、无聊、乏味之感,而这正是他当时思想苦闷的真实写照。

理解二: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并不寻常的说法,拗强而持异足以引起人家的注意,而以下文章的情调差不多都和这一句一致。(叶圣陶) 

理解三本来只用“两株枣树”四字,就可以说完了,作者却把它分成两部来说,用以文章的韵味,使人对此有回荡的情调,朴美的感觉。而这所谓回荡的情调,朴美的感觉,也往往是所有反复的句子的同有的特性。 (唐弢《文章修养》)

理解四鲁迅写出了秋夜的高远与苍凉。只两株树,还都是一样的枣树,单调、寂寞啊,但其间具画眼的敏锐,绘出了两株枣树的相互对称之美。 (吴冠中《背影风格》)

理解五即使鲁迅的文名显赫如此,亦不必显而赫之到一字不可移改的地步;但是,果若我们更动了这四个句子,必欲使之不冗不赘而后已,我们会坐失什么呢?答案可以简单得令人失望:一旦修剪下来,读者将无法体贴那种站在后园里缓缓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况味。 (张大春《小说稗类》)

他们站在各自角度,对于《秋夜》开篇作出了富有新意的读解。其中,唐弢强调“回荡的情调,朴美的感觉”,吴冠中强调“单调、寂寞”和“对称之美”,张大春强调“缓缓转移目光、逐一审视”的况味。

你的理解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段著名的开头?

理解六:鲁迅刻意地单独强调,是为了凸现个体生命意识:每株枣树孤独地、畸傲地兀立,冷峻地直刺奇怪而高的夜的天空。我们可以将它视作古代畸士阮籍、嵇康的英灵,他们是“竹林七贤”的代表。鲁迅非常崇敬他们,他辑校的《嵇康集》以明代吴宽丛书堂钞本为底本,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三一年间几经校订而成。刘半农赠鲁迅一副对联:“托尼思想;六朝文章。”前者指托尔斯泰和尼采,后者指阮籍、嵇康之流。《秋夜》结尾处“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未必不是隐喻他们吧?

可以这样说:《秋夜》采用象征手法,旨意幽邃,开篇即有兴寄,而且是冲着阮籍、嵇康之流去的。甚至不难想象:当鲁迅搁下手里校稿的“金不换”毛笔,燃着一支香烟,朝窗外闲闲投去一瞥,蓦见的正是两株枣树。
  

将各家分析排比罗列,一一比对,择其精要,去其粗疏,力求深刻全面,而又尽量不牵强过度;在这种鉴赏比较、甄别筛选中,我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很快提升。

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既可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之美,达到一般阅读难以达到的精深之境;又足以应付考试,面对各种所谓的阅读分析驾轻就熟,应对裕如。

这是从根上下功夫的方法。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两个基本方法逃不过:1、用更高远的角度看问题,2、从最根本的地方入手。这也是一个好老师应该传递给孩子的做事理念与方法。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 1585799525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