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红 ||孔垄旧事(八)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供应

唐亚红 ||孔垄旧事(八)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供应

常常徘徊于菜场密集的摊位之间,面对这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蔬菜 心里总会莫名的被烦躁和惶恐纠结着。这纠结,不是因为经济的不允许,更不是因为菜的品种,而是源于生活水平的越来越好,把人的嘴惯出的挑三拣四的毛病。更恐慌于家里那些“公主” “少爷”这不好吃那不好吃的抱怨。这些八零后以及九零后,永远也体会不了他们父母童年生活的艰辛。

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以及70年代初的人应该都有挥之不去的记忆。那是个计划经济时代,物资贫匮,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比如,粮票、肉票、糖票、布票等等。这些物质不是仅仅有票就可以轻易买到的,还得排队。因为那时孔垄的粮店、商店和菜场基本都集中在塆上那一块,所以那长长的队伍成了孔垄街塆上那里最常见的风景线。往往塆上哪里排了长长的队伍,不用问卖什么,你赶快排上去那是一定不会错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排队买煤油,因为那时电灯还没普及,即使有,三天两日停电也是常事。照明就是靠那种带灯罩的煤油灯了。煤油可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所以待到供销社到了一批煤油,那门前长长的队伍真的就像一条长龙。那时粮店,食品,供销社等这些单位的职工是相当招人羡慕的,谁家有这些部门的亲戚,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为可以得到不少好处,当然供应票是少不了的,但是却可以减少排队的麻烦或者等量的东西可以拿到质量稍好一点的。

那时每人每月大概也就供应几两肉。会过日子的妈妈总精打细算的尽量买肥一点的肉,那样炼出的油用来炒菜可以多吃一些时间,特别是炒孔垄的酱干,那简直就是我童年时的美味佳肴了。当然,买肉也不是由你挑精捡瘦的,往往是当终于排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诚惶诚恐的递上肉票和钱,不等指点着自己瞄好的那块肉时,那卖肉的师傅早就手起刀落的砍下了一块,不管你满意不满意也就成了定局。当然熟人就另当别论了,所以那时候能巴结上一个卖肉的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记得有一次跟在母亲后面去买肉,排在前面那位阿姨买的现在想来大概是半斤肉吧,却搭了一块大肥泡(看似肥肉,却炼不出油的那种),那位阿姨说了句不满意的话,招来的是一句:要就要,不要就罢,下一位,然后就把她晾在一边。看那阿姨无奈的可怜兮兮的眼神,幼小无知观不到路的我多了一句嘴,我说:叔叔,阿姨不要你就帮她换一块达。谁知那位叔叔朝我一瞪眼:换?换下来给你妈。吓的我再也不敢做声了,跑的远远的,生怕他知道我是谁的孩子而报复我妈也给一块大肥泡。

现在的衣服款式新颖,颜色也是五颜六色。印象中那时衣服也就黑、蓝、灰三种颜色,不但颜色单调,而且旧且破,而且基本都有补丁,那时如果谁有一套能出人情没有补丁的衣服,那就算是“小康”了。记忆中那时每个家里的小孩都很多,都是大的穿小了二的接着穿。这样就导致了没有几个人的衣服看起来很合身。因为买布都是凭票供应,所以那时候总听大人在讨论哪哪什么布好划来。原来那时布的宽度分二尺四、二尺七、还有三尺三的,票只计长度不计宽度,这样当然买宽一点的布利用价值就大不相同了。关于布票的紧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那一次学校六一儿童节要表演节目,那时候可不象现在的统一服装,但也得大致有一点相同,当时老师规定不管什么颜色必须是格子的衣服,当时家里已经没有布票了,即使有也轮不到给我做新衣服,家里姊妹多,我是老细,给我做,穿小了没人接手,那是浪费。借又没借到(那时候借衣服参加活动也是常事),我好担心因为没有服装而被宣传队刷掉,急的偷偷哭了一场,后来只好用一件棉袄套子代替了衬衣,这件事让我遗憾了好久。好在没有影响节目的表演,我们那节目好像还拿了一个奖状,给我的遗憾多少带来了一点安慰。

时间的车轮载着我们不断向前,四十年的变迁,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过去,只是为了更加珍惜当前。此去经年,往事件件,方知今天日子甜。愿那段艰苦的岁月化为一瓣心香,在记忆中永恒,在时光中安详。

作者:唐亚红   黄冈作协会员   黄梅县图书馆工作人员

相关链接: 

唐亚红||孔垄旧事

唐亚红||孔垄旧事(二)列架 纳凉及其他

唐亚红||孔垄旧事(三) 老房子 鸡毛换灯草 祭塘

唐亚红||孔垄旧事(四)

唐亚红 ||孔垄旧事(五)东港 龙舟赛

唐亚红||孔垄旧事(六)祭塘

唐亚红||孔垄旧事(七)最忆那时邻里情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0)

相关推荐

  • 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收藏怎么分类

    计划经济, 通过印发多种票证,把有限的物资和产品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和城镇居民手中. 票证是对社会资源和产品的配置形式采取凭票供应的方法,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计划分配. 1953年,宣布了"过渡时 ...

  • 永生难忘的一寸布票

    那是我新婚后的第二年春节,从没走出青岛的我,决定独自一人到宁波部队探亲. 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部队看望分离数月的亲人,心情难免有些紧张和激动. 从青岛乘船到上海后,因为到宁波的火车是半夜,白天只好一 ...

  • 《文化安顺》安顺收藏 《老票证》上的黄果树雄姿 2020年第38期(总521期)

    <老票证>上的黄果树雄姿 丁国良 最早实行凭票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5年8月2 ...

  • 周阳生:那个年代的生活碎片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中国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前,物资匮乏 ...

  • 曾在七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的确良”,为何如今看不到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掀起来一股"的确良"风.现在大多数人对"的确良"三字感到十分陌生,不知为何物,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对其却十分熟悉,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潮流, ...

  • 昆明人的老时光记忆—票证时代的春节

    快到春节了!今年的春节,不用忙碌,因为提倡就地过年,不用外出了.也不用赶年货街了,现在快捷的网上购物,快递小哥直接把年货送到家. 节前的闲暇之余,品一杯香茗,回忆那些曾经度过的春节,心中荡起温馨的涟漪 ...

  • 散文《凭票的年代》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60年代,爷爷在供销社上班.我去那里时,经常看到一些票证:粮票.布票.棉花票.线票.肉票.鱼票.蛋票.烟票.酒票,票证花 ...

  • 漂亮的粮票

    漂亮的粮票 LwLou / 又砖又红 前 不久,在孔夫子旧书网,买书时发现一个卖家不仅卖旧书,也卖各种票证.有张浙江粮票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光:好漂亮的粮票啊! 我也算用过几年粮票的人,而且是浙江人,似 ...

  • 唐亚红||孔垄旧事(九)拆迁 搬家 辗转

    唐亚红||孔垄旧事(九)拆迁 搬家 辗转 一个平常的黄昏,放学之后,我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嘴里哼着歌,如跳房子(一种小孩子的游戏)一般的蹦蹦跳跳地踏着脚下的长石条,穿过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街道,虽也不时 ...

  • 唐亚红||孔垄旧事(七)最忆那时邻里情

    唐亚红||孔垄旧事(七)最忆那时邻里情 盛夏的一个上午,我正忙于单位的一些琐事,突然志愿者小虞过来告诉我办公室有人找我.当我看到旧时邻居丽娟姐姐的那一刹那,因为意外和惊奇,我不禁失态的的张大了嘴巴,接 ...

  • 唐亚红||孔垄旧事(六)祭塘

    唐亚红||孔垄旧事(六)祭塘 作为孔垄人没人不知道东港和祭塘的.正如作为中国人没人不知道万里长城,作为黄梅人没人不知道四祖.五祖一样.孔垄这个千年古镇正是有了东港与祭塘,才有了古镇水乡的韵味.也正是有 ...

  • 唐亚红 ||孔垄旧事(五)东港 龙舟赛

    前  言 大凡人们描写一个地方的美丽,总喜欢用依山傍水这个词.但是作为描写一个千年古镇,我觉得山可以没有,但水是万万不可少的.当我的怀旧系列<孔垄旧事>一.二.三.四陆续跟朋友见面后,就有 ...

  • 唐亚红||孔垄旧事(四)

    唐亚红||孔垄旧事(四) 银幕上大大的"剧终"两个字提醒我电影散场了.跟随人流走出电影院的门,外面的光亮把我从因影院的黑暗而产生的是晚上的错觉中惊醒过来,想来我这该是某个周日的下午 ...

  • 唐亚红||孔垄旧事(三) 老房子 鸡毛换灯草 祭塘

    唐亚红||孔垄旧事(三)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爱怀旧的时候,就说明你老了.假如这句话是真的话,那么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真的是老了.如果说<孔垄旧事>只是一次偶然怀旧,为何记忆像打开闸门的洪 ...

  • 唐亚红||孔垄旧事(二)列架 纳凉及其他

    唐亚红||孔垄旧事(二) 孔垄,一个曾经被黄梅人誉为可打造成小苏州的小镇:一个人们眼里可与乌镇相媲美的小镇:一个在我眼里有着戴望舒先生笔下雨巷般诗意街道的小镇.这个让我寒夜清宵几度梦回的地方,昨天又闯 ...

  • 唐亚红||孔垄旧事

    唐亚红||孔垄旧事 我的祖籍据说是黄梅县一个叫唐大屋的村落,因父亲的祖辈就举家迁到了城关,那应该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因此祖籍与我来说只是一个地名以及一个传说.在一般人眼里祖籍与老家是一个概念,而我却是 ...

  • 唐亚红:孔垄 那一场视觉盛宴

    世上有许多地方,人若是无心则一生都对它们不置一顾,而对其钟情者,它们如强力的磁石,引人千里远投,对于我来说,孔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2019年新年来临之际,应孔垄镇委相邀,有幸能参加观看孔垄镇举行的&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