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说书(10)|书似看山不喜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哈哈
书似看山不喜平
白
1
第10期
作者 刘树人
刘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驻沪某部政委,大校军衔。
曾参加全国首届楹联展、第六届中青年展、中日第20届自作诗书法交流展、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江苏林散之奖书法三年展、上海书法晋京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展、《书法》杂志第三届全国“百强榜”等重要展览。出版《刘树人书法集·自撰楹联卷》、《金声石韵·刘树人书法作品集》、《书法入门十八法·张黑女墓志》、《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家·刘树人》等,发表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十多万字。
刘树人书法作品
这是从“文似看山不喜平”套用过来的。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唯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合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文学与艺术有相通之处,文贵曲、不喜平,书法作品同样如此。
我们看书法,如果一幅作品写得“平”,就不会产生什么感觉,反之,就会感到赏心悦目,甚至动魄惊心!这里讲的所谓书法的“平”,主要是指书法创作上存在的一种不用脑子的模式化、概念化和随意性现象,至于“功力平平”不在所论之列。因为功力的提高主要是靠勤练苦练,虽然也应动动脑子。
刘树人书法作品
放眼当下书坛,从书法网络到专业报刊,从纪念专集到展览合集,特别是一些“雅集”、笔会的作品,有创意、见匠心的很少,平平之作则俯拾皆是。具体表现,一是章法平。条幅斗方、中堂对联、扇面册页,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古人怎么写今天也怎么写。二是结字平。横平竖直,布白均匀,上大下小,抑左扬右,似乎中规中矩,其实味淡如水。三是墨法平。磨墨费时费力,“一得阁”加点水,乌黑光亮,大笔挥洒,正合所需,全不知“墨分五彩”为何物。四是书写内容平。“厚德载福”、“道法自然”,“春眠不觉晓”、“松下问童子”……,“墨场便携”随身带,但有需要翻开来。或曰:这有什么错么?答曰:没有错。但艺术不是讲对与错的,艺术讲的是美与丑,是有无感染力。书法是艺术,像上述那样的书法作品,如果再加上功力不济,点画线条质量平平,不知与“艺术”二字有何关系?
书不喜平,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即书法也要讲创作意识。各类艺术家创作作品,一般都有酝酿构思等创作过程,现在唯有书法家宣纸一铺就可以濡墨挥毫,很快一张作品就“创作”好了。许多书法家口头上也讲“书法创作”,实际上头脑中并没有创作的意识,他们把自然书写的过程就当作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刘树人书法作品
换言之,书法创作可以不动脑子,只要掌握基本笔法即可。这正是许多书法作品艺术水准平平、甚至粗制滥造也有人喝彩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诚然,艺术与文学有所不同,艺术比如舞蹈、雕塑、绘画、篆刻以及书法等,都有技术技法作为基础要求,但其他艺术似乎都没有像书法这样,可以把技术、技法等基础本领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大厦的基础当作是大厦本身,这种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使得书法家集体淡化、弱化了创作的意识,同时又误导了一般观众的欣赏观念和欣赏习惯,以为书法就是这样的艺术。
中国书协号召书法家要创作精品,努力写出经典作品,切中时弊,很有必要。我以为,在当代,艺术性强的书法作品、或者说精品,应是技法、性情、匠心三者结合的统一体。技法是基础,性情是高度,匠心是关键。技法体现某一艺术的共性要求,性情、匠心表现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有匠心才有艺术家自己。在这里,匠心就是创作意识。书法家确立了创作意识,就会求新求变,不甘心于自己的作品与人雷同,而富于新变恰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基本要求;就会想创意、出亮点,不满足于自己的作品平淡无奇。作品有一二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亮点”,方能打动自己、打动别人。就会努力务益补损,不停留于老面孔、老样式、老习惯,从而使自己的创作能力不断提高,艺术造诣日益精进。
刘树人书法作品
或有人问:苏东坡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与强调书法的创作意识岂不矛盾?答曰:不矛盾。苏东坡说的这句话,其着眼点是“乃佳尔”,即写出好作品。“初无意于佳”是告诉我们,书写开始了就不要去想如何写好的问题,想得太多,有意为之,容易下笔犹豫,或者刻意做作,肯定写不出好作品。所以,书法家的功夫要下在平时,脑筋要用在练习时,而不是说不用心思反而能写出佳作。时移世易,现在书法的实用性已经退化,“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已经到来,以为不用脑筋,不讲构思,“无意于佳”地随意写写,就可以像《兰亭序》、《祭侄稿》一样成为书法经典,那只能是幻想。
2018年12月16日改旧作于海上倚虹堂
精彩回顾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刘树人
书法作品:刘树人
期刊总数: 4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