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肥胖”?
通常情况下,我在治病的时候会把病和人分离,只说病不说人。可是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呢?你是什么样的人呢?
虽然有数据说,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3%,但不能说每个人的患病概率都是3%,这个数字只是个平均值。患不患病是有多种原因的,一类是先天因素,一类是后天因素,它是共同起作用的。
如果他本身是糖尿病体质,得糖尿病的概率就比不是糖尿病体质的人大得多,而不是糖尿病体质的人,得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小一些。
一方面,同样是饮食失调,大鱼大肉,具备了产生痰湿的原因,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痰湿体质,不是每个人都会吃胖,这跟人种、地域都有关联性。
反过来,有人说我不是糖尿病体质的人,就不会得糖尿病。我说不一定。你长时间的饮食起居不合理,肥甘厚腻,造成脾胃运化失调,肚子慢慢变大,得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升高。为什么呢?因为体质是可以改变的。
一个糖尿病体质的人,平时很注意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降低,发病年龄也会延迟,甚至不发病。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这是《黄帝内经》里面的话,“消瘅”相似现代说的糖尿病。
常年不合宜的饮食习惯,首先会出现形体上的改变,比如肚子大了起来,胳膊腿细了起来…这些改变说明你的脏腑功能已经开始失调了,患各种病的风险都增加了,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过去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人患这类疾病,现在我们身边到处看得到。尤其吃饭的时候,总能看见有人给自己打胰岛素。多数人认为这些富贵病直接和肥胖有关,认为警惕发胖十分重要。可这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当中其实也有一个年龄段的问题。人呢,往往在35岁以后,通常会“发福”,实际上这“福”还是要置疑一下的。为什么35岁后会普遍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不是身体即将失调发出的信号呢?
35岁以后的运动量和代谢功能跟35岁以前是不一样的,运动量减少,代谢调节能力降低,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必然容易发胖。
尽管现代医学量化了诊断标准,讲肥胖的时侯,结合身高用公式标准把体重算出来,你超过了多少?是中度肥胖还是重度肥胖?看得很清楚。但在治疗方面,确实没有好办法。
全世界的医学都在研究肥胖,为什么没解决?那么多的胖人都在减肥,为什么老是反弹?美国研究了很多新药,但是有没有一种很有效呢?他们有没有找到肥胖的原因?没有啊。所以治疗上以减法为主,减脂肪,人为地增加运动量,少吃喝,多排泄。
我们都会留意到:胖有很多形态,为什么有人胖在小腹上?有人则全身都胖?有没有一个医生能清楚地告诉你:你这个肥胖与他的肥胖不同,你叫做痰湿肥胖,他叫做阳虚肥胖?
根据我的以往经验来说,肚子大的“胖”人,多数是脾气运化功能衰弱导致的营养物质“堆积”。我们认识肥胖的时候有个理论叫做“津液不归正化”,就是说你饮食所得的营养物质正常转化的时候可以变成津液,可是当脾气运化功能不强时,不能归于正常的转化,那就变成痰湿在体内堆积。而痰湿体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腹便便,说明这个胖不同于其他肥胖。
我们正常人每次吃完饭后,肚子都会鼓起来,但是随着饮食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被人体吸收,糟粕形成二便排出体外,这个鼓出来的肚子会慢慢复原。
脾气功能健运时,它的升提能力很好,反映在他腹部肌肉的拉伸功能也很好。于是每次消化吸收后,肚子里空空如也,腹部肌肉可以恢复到未进食的状态。但是由于脾失健运,升提的功能减弱了,腹部肌肉的弹性也降低了,等到消化结束后,腹部肌肉慢慢难以恢复原形,逐渐就形成了胖肚子。
针对这种体质的胖人,我们在治疗中就给他加强脾的运化功能,是加法。虽然这个加强过程费时不少,但它能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