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识人之法|六构法

六构法

所谓六构,是指在与人辩论过程中,随着辩论的进行所表现出来的“辞构”、“气构”、“怨构”、“忿构”、“妄构”和“怒构”六种心理冲突。通过对辩论中六构的观察,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情。这就是“六构法”。

夫辩有理胜,有辞胜。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求异,求异则正失矣。夫九偏之才,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故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善喻者,已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白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善攻强者,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强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意,则气构矣。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促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则忿构矣。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竟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也。

辩论的策略有以理服人,也有言语打动人的,以理服人的辩论,会面对论题,用旗帜鲜明的广博的道理,深入细致的去阐述。以语言去说服的人,会避开正题而从侧面去寻找不同的内容去辩论,这样就可能导致反而离开了正题。因人的性格差异,喜好不同,所以在辩论中,针对辩论主题,他们或相同、或相反、或混杂的方式进行。从而你会看到围绕正题辩论的,他们都能理解对方所说,绕开正题的,你会发现他们各说各的,而混杂的辩论你会发现他们很空乏。善于辩论的人,会先估计对方的长处再去辩论。如果论述不能打动对方就不再说了。如果周围没有通晓论辩的人,他也不会再诘难对方。不善于辩论的人,就会用相反相杂的内容去争论,内容相反相杂,则不为对方所接受。善于开导别人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讲明很多道理,不善于开导别人的人,一百句话也不能说明一个意思。说很多话也不能表达意思的人,人家是不愿意听的。这就是辩论中的三种偏失。善于回答问题的人,能够解释事物的本质。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往往会舍本逐末。舍本逐末双方就会争论不休,这就叫做“辞构”。善于反驳强手的人,会避其锋芒,理清对方的主要论点后,逐渐展开进攻。不善于反驳强手的人,只会用对方言语上的失误来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对方服气,这就叫做“气构”。善于抓住对方过失的人,只是指出对方失误的原因,不善于抓住对方过失的人企图抓住对方的失误而挫败他,这样的做法就容易产生怨气,这就叫做“怨构”。有的人只考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想明白了就急于告诉别人,别人不能马上理解,他就以为对方理解力不强,互相生气,这就叫“忿构”。在辩论很激烈的时候,一般很难使对方承认错误。所以善于辩论的人会给回旋余地使对方慢慢接受,不善于辩论的人只会顶撞对方,使对方更加偏激,这时即使想对方承认错误,也没有余地了。既已失去了认错的机会,对方就会放肆胡说,这就叫“妄构”。当人在专心思考时,就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因此辩论双方各想各的,各说各的,都想去影响对方,让对方听自己的,而对方也正在思考,暂不明白你的意思,就以为对方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理解力差。人都忌讳别人说自己理解力差,这就犯了别人的忌讳,而导致双方愤怒,这就叫“怒构”。出现这些后果,都是由于辩论不当引起的。

(0)

相关推荐

  • 在职场中,永远不要和他人发生正面冲突

    是他的对手.不仅口头功夫十分了得,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而且杠劲儿也十分压人,让你根本没有还口之力.这种人以挑剔别人的错误为己任, 一旦发现你说话中有漏洞或工作中有失误, 就像发现了 "靶点& ...

  • 见众生,方能见自己

    今天参加了不出局思辨会,来之前看到群里通知,了解到这次活动将以抽签形式选出辩手.作为一个只在小学参加过辩论赛,十几年没辩论过的人来说,做辩手这事儿,忒难!于是就在心里盘算,千万别抽到辩手,没想当天手气 ...

  • 如何更好地阅读一本书

    咱们开始啦!接下来是第1天加餐 今天的课程中,刘主编提到,如果你是个愿意读书的人,建议试试给别人将书这种方式.又能督促自己读书,又可以靠讲书赚钱,一举两得. 所以,今天加餐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阅读一本书 ...

  • 我宁自损一千也要伤你八百的意思

    我宁自损一千也要伤你八百的意思,一般通常指的是宁愿用我方一千兵马,而损失对方八百,意思不计成本的报复或打击对方,所以通过字面意思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典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消灭敌方一千兵马,而我方 ...

  • 古代识人之法|六戚法

    六戚法  所谓"六戚"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六戚法就是观察.一个人在六戚中他的行为表现,从而得出对一个人的认知. 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 ...

  •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得令人惊叹!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g ...

  • 古代识人之法|明智法

    明智法 本文论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可以判断出他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可能获得成功的领域. 何谓观其聪明,以知所达?夫仁者,德之基也.义 ...

  • 古代识人之法|论短法

    论短法 本文论述了为什么观察人的缺点,就可以知道人的优点,这是因为缺点总是伴随着着优点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上说,缺点就是优点的的另一方面的标志. 何谓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夫偏才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 ...

  • 古代识人之法|探绪法

    探绪法 观察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可以考察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在心愿顺遂和希望破灭时,有非常明显的外在表现,从而可以从他的情绪波动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和不足. 何谓观其情机,以辨恕惑?夫人之情有六机,抒其所欲, ...

  • 古代识人之法|揆爱法

    揆爱法 本文阐述了"爱"与"敬"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通过观察一个人对敬爱这种道德规范的态度,就可知道他为人处世的成功与失败. 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是故& ...

  • 古代识人之法|辨伪法

    辨伪法 辨伪,就要不单从言行来看人,而是要探求其行为动机.本文列举了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表现,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看人就要看他的来龙去脉,不能单以言取信,以貌识 ...

  • 古代识人之法|品质法

    审誉法 一个聪明的人,可以通过对形势的准确判断,申时度势而作出的正确选择,从而赢得人们的称赞: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可以通过对艰苦环境的考验而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赢得人们的钦敬.据此可以看出一个人 ...

  • 古代识人之法|审态法

    审态法 本文讲述的是与上文讲述的"神"相关联的"情态",上文的"神"是内在的,以静态为主,本文的"情态"是外在的,以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