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干伯群/母 亲
母 亲
干伯群(四川成都)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总被一些乱七八糟的事缠绕得静不下心来,今日在姐姐家见到母亲,忙问我申请的博客母亲要不要看?母亲听了很高兴,忙拿出自己的老花镜带上。母亲在电脑前认认真真地看我的博文,脸上浮起阵阵慈爱的笑容……
看着母亲那认真劲,我注意到她那历经磨难的脸上又增添了不少皱纹。再看岁月在母亲脸上留下的道道沟纹,想起母亲平凡而辛劳的一生,我感慨万千。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母亲的文化仅限于认识一些字。母亲的这些文化也是她参加工作后在工厂组织的扫盲班中学到的。
母亲原本出生书香门第,外公年轻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生。外婆一生生育子女9个,但只养活3个,母亲排行最末。外婆去世时母亲三岁,外公去世时母亲八岁。当外公去世时母亲的两个姐姐都已成婚,但她们谁也不愿意供养这个好似多余的妹妹。可怜我的母亲小小年纪无人照顾只好饱一顿饥一顿吃百家饭度日。
母亲十二岁的时候,二姨说她见我母亲可怜就把我母亲接到她城里的家中居住。母亲到二姨家时二姨已有孩子3个,之后又生育子女2个。
在二姨家,孩子中母亲年龄最大,自然而然母亲承担了二姨家大部分家务。母亲除了挑水做饭还要带侄子。二姨脾气不好,母亲稍有不慎必遭二姨打骂。母亲在二姨家苦苦熬几年,到十六岁时有工厂招工,母亲悄悄拿了自己的户口报名当了工人。
母亲念及二姨的收留之恩并且一辈子都在报答二姨。
母亲参加工作不久,二姨夫去世了。从此母亲每月必定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供养二姨的孩子,直到二姨的五个孩子全部参加工作。如今二姨近九十高龄,母亲也快八十岁了,但母亲总是不忘每年把二姨接她那里住上一阵子。
母亲说,若不是二姨接她进城里,她可能一辈子都在农村当农民。
母亲同我父亲结婚时18岁,当时父亲家境不好,我爷爷双目失明,我奶奶腿有残疾。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待她好,在意的是我爷爷奶奶能把她当亲闺女一样的疼。
父母婚后没几年我们几兄妹相续出生,这可忙坏了母亲。母亲每天下班就忙着买菜做饭,忙着给几个孩子洗澡洗衣服,母亲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爷爷和腿脚不方便的奶奶。61、62年国家困难时期,母亲在自家门前开垦了一片自由地,母亲像个农妇一样在地里种上了好些蔬菜,母亲的勤劳总算让一大家子人渡过难关。现在每每想起这些事母亲仍然自豪地说,国家那几年那么困难,可她家就没有一个人浮肿啥的。
母亲养育我家兄妹四个,为我们几兄妹的成长母亲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
家里孩子多,还有爷爷奶奶要供养,又要负担我二姨家孩子的生活和供我幺爸读大学,当时我父母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省钱,母亲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裁剪,她从商店买来布料自己动手为我们家几兄妹做新衣新鞋。母亲用上会集来的钱为家里买来缝纫机,晚上孩子们睡下后就用它为全家缝缝补补。为了我们家几兄妹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母亲不知熬了多少夜晚。多年的磨练,把母亲锻炼成了巧手。记得我上高中那一年,母亲为我家几姊妹每人做了一件蓝色咔叽布带毛领的大衣,当时我穿在身上那洋盘劲啊,还真是别提了。
我小时候性子犟,生气就不理人不说话,这一点母亲能宽容我,但父亲却不吃我这一套。记得11岁那年我同父亲怄气不理他,气得父亲非要赶我出家门,乃至于父亲一拳头把我们家当时最宝贵的家私大衣柜上的穿衣镜打得粉碎。母亲极力劝阻父亲,她说这么小的孩子你把她赶出去她咋活?母亲流着泪对父亲说了好多好话,见自己力量不够母亲又搬来邻居劝说父亲,大家七嘴八舌费了好多口舌才算把这场风波平息下来。
母亲知道我的性格,在我的成长阶段给了我太多的母爱。我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就自作主张报考了纺织技校。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母亲对我的决定极力阻拦,她说做纺织女工太苦了;她说运转班伤人身体;她说做纺织女工今后连对象也不好挑哦。可当时的我哪里能听得进母亲的劝说。母亲后来陪我到学校报到,母亲立在学校的张榜栏前看着我的名字泪水哗哗地往下掉。
回想起当时母亲流泪的情景,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作为母亲,她为她的女儿想得太多太多。可当时的我并不能完全领会母亲的心情而只是一味走自己的路。
我要出嫁了,出嫁的那一刻,母亲拉着我的手送至楼下。母亲讲不出多少道理,她只是一个劲地叮嘱我丈夫:你大些,凡事让着她点哦。
简单而朴实的语言,蕴藏着母亲深厚的爱!母亲的爱总是这么的细腻,她把她小时候应该得到而不能得到的爱加倍地给了她的儿女。
母亲老了。母亲很是满意她的儿孙们对她的孝顺。
母亲常说一句话:屋檐水,点点滴。母亲觉得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这就是我的母亲,慈爱、平凡、坚强!
干伯群,女,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