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系列方剂(中医世家)

升麻顺气汤
【处方】 升麻1.4克 葛根 防风 白芷 黄耆 人参各3克 白芍药1.8克 甘草 苍术各1.5克

【功能主治】 治忧思过度,饮食失节,面色黧黑,心悬如饥,不欲饮食,气短而促。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六

升麻黄芪汤
【处方】 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滑石10克,升麻8克,柴胡8克,甘草5克,石菖蒲5克,竹叶2克。

【功能主治】 益气升提,利水通窍。主气虚下降。(前列腺肥大)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天津医药》

升麻黄耆汤
【处方】 生黄耆15克 当归12克 升麻 柴胡各6克

【功能主治】 治妇人转胞,小便滴沥不通。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升麻清胃散
【处方】 升麻 生地 黄连 丹皮 栀子 当归大黄(酒蒸)

【功能主治】 治内伤牙衄,右关脉洪数,肠胃积热者。

【用法用量】 为末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升麻汤
【别名】 清震汤(《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 升麻30克 苍术30克荷叶1个(全者)

【功能主治】 治雷头风。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150毫升,煎100毫升,食后温服。或烧全荷叶1个,研细调煎药服。

【摘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升发二陈汤
【处方】 陈皮(去白)3克 半夏4.5克 茯苓3克 甘草15克抚芎3克 升麻 防风 柴胡各15克

【制法】 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 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摘录】 《医学正传》卷二

升麻柴胡汤
【处方】 柴胡 升麻 芍药 桅子 木通各30克 黄芩 大青 杏仁(去皮、尖)各22.5克石膏(煅)60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治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舌本强,二颊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姜5片,煎至100毫升,食后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升麻干葛汤
【处方】 升麻 桔梗各1.5克 羌活 川芎 防风各3克 干葛4.5克,麻黄 白芷各0.9克 蝉蜕7个 陈皮 甘草各1.2克

【制法】 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 治暴发两目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葱白1段,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取汗为度。

【摘录】 《审视瑶函》卷四

升桔汤
【处方】 升麻 桔梗 昆布 连翘 射干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骨槽风,及咽喉、耳内肿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 《外科大成》卷二

升举大补汤
【处方】 黄耆 白术 陈皮各1.2克 人参6克 炙甘草 升麻各1.2克 当归 熟地黄各6克 麦门冬3克 川芎3克 白芷1.2克炒黄连0.9克 荆介穗(炒黑)1.2克

【功能主治】 治产后血崩。

【用法用量】 加大枣,水煎服。

汗多,加麻黄根3克,浮小麦9克;大便不通,加肉苁蓉3克。

【摘录】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升麻鳖甲汤
【处方】 升麻28克 当归14克蜀椒(炒去汗)14克 甘草28克 鳖甲1片(手指大,炙)雄黄7克(研)

【功能主治】 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升麻黄连汤
【处方】 升麻 黄连(去须,锉,炒)当归(切,焙)芍药桂(去粗皮)黄柏(去粗皮)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七味,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 治伤寒挟热,腹痛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升麻黄芩汤
【处方】 升麻 葛根 黄芩 芍药各9克 甘草4.5克(炙)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疼,发热恶寒。

【用法用量】 每服6克,以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兰室秘藏》卷下:升麻补胃汤
【处方】 白芍药4.5克 升麻 羌活 黄耆各3克 生地黄 熟生地 独活 牡丹皮 炙甘草 柴胡 防风各1.5克 当归身 葛根各0.9克 肉桂少许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 治湿毒肠澼,腹中不痛,大便血色紫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稍热服。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兰室秘藏》卷下:升麻补胃汤
【处方】 甘草2.1克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黄耆各1.5克 半夏0.9克 当归身 干姜各0.6克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 补气升阳,和中止痛。治因内伤服大黄、牵牛等泻下药,泄泻过多,腹中痛甚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空腹服。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升葛二虫汤
【处方】 升麻30克,干葛30克,生山楂30克,当归30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生甘草10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感染毒邪,瘀毒搏结,深扰骨髓,腐败化脓而成。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赵祚忠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升麻和气饮
【处方】 干姜、熟枳壳,各半钱;干葛、熟苍术、桔梗、升麻,各一两;当归、熟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钱;陈皮、甘草,各一两半;芍药七钱半,大黄(蒸)半两。

【炮制】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治疮疥发于四肢,臀髀痛痒不常,甚至憎寒发热,攻刺疼痛,浸淫浮肿。

又癞风入脏,阴下湿痒,耳鸣眼痛,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灯心十五茎,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升麻和气饮
【处方】 干姜 熟枳壳各105克 干葛 熟苍术 桔梗 升麻各30克 当归 熟半夏 茯苓 白芷各6克 陈皮 甘草各45克 芍药24克 大黄(蒸)15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治疥疮发于四肢,臂髀痛痒,甚至憎寒发热,攻刺疼痛,浸淫浮肿;癞风入脏,阴下湿痒,耳鸣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灯心15茎,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升麻葛根汤
【处方】 升麻、芍药、甘草,各二钱半。干葛,三钱。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及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升麻葛根汤
【处方】 升麻、白芍药、甘草(炙),各十两。葛根十五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冶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及未发,疑贰之间,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升麻葛根汤
【处方】 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各300克 葛根450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辛凉疏表,解肌透疹。治感受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痛;麻疹初起,发而不透。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45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去身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备注】 方中升麻、葛根辛凉解肌,解毒透疹;芍药和营泄热;甘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四味合用,共奏辛凉疏表,解肌透疹之功。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升麻葛根汤
【处方】 山栀 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 黄芩各3克 黄连 木通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 治心火炽盛,更兼浩饮嗜热,致患心痈,巨阙隐痛微肿,寒热,身痛,面赤,口渴引饮。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4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升麻酒
【处方】 升麻100g 清酒1000ml

【炮制】 1. 把升麻与清酒一同放入锅内,大火煮沸,文火煎至一半;

2. 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 益气止血。用于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口疮,喉痛,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等症。主治产后恶血不止气虚,不能摄血,故血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次30~5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服后当吐下恶物,勿怪。

【备注】 (1)升麻:有升阳,发表,透疹,解毒的功效。

【摘录】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升麻六物汤
【处方】 升麻 栀子仁各60克 大青 杏仁(去皮、尖)黄芩各45克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黑,溺血。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3茎,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太平圣惠方》卷十:升麻散
【处方】 川升麻22克 葛根30克(锉)前胡30克(去芦头)马牙消30克 子芩15克 知母15克 赤芍药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玄参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大腹皮30克(锉)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伤寒,身体疼痛,头面如火,心胸烦躁,背膊壅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升麻散
【处方】 川升麻30克 当归15克(锉,微炒)黄芩22克 犀角屑15克 射干30克 黄连22克(去须)地骨皮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治阳毒伤寒,身重背强,烦闷狂言,神志不清,面赤斑斑,状如锦纹,咽喉疼痛,及下脓血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升麻散
【处方】 升麻 细辛(去叶、土)荜茇 胡椒 川芎 川椒 甘松(洗去土)香白芷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风虫牙痛,齿根动摇。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掺患处,良久漱去。若痛甚,用沸汤调药6克,乘热盥漱,涎出立愈。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御药院方》卷九:升麻散
【处方】 升麻 荆芥穗 川芎 细辛(去苗、叶、土)防风各15克 露蜂房3克 川椒(去目,微炒)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治牙疼。

【用法用量】 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两三沸,去滓,温漱冷吐。

【摘录】 《御药院方》卷九

《赤水玄珠》卷三:升麻散
【处方】 升麻45克 赤芍药 人参 桔梗 葛根 薄荷 防风各3克 甘草1.5克 姜1片

【功能主治】 治上膈热壅,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摘录】 《赤水玄珠》卷三

升麻溻肿汤
【处方】 升麻 黄耆 防风 川芎 生地 细辛各等分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者。

【用法用量】 用药60克,水2升,煎十沸,稍热淋溻。内消如神。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升麻托里汤
【别名】 内托升麻汤(《东垣试效方》卷三)。

【处方】 黄柏0.6克 肉桂0,9克 黍粘子1.5克 黄耆 炙甘草 当归身各3克 连翘 升麻 葛根各5克

【制法】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 治妇人两乳间出黑头疮,疮顶陷下,作黑眼子,其脉弦洪,按之细小。

【用法用量】 用水3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后稍热服。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升麻丸
【处方】 川升麻30克羚羊角屑30克 茯神30克 柴胡30克(去苗)栀子仁30克 黄连15克(去须)麦门冬30克(去心,焙)牛黄7,5克(细研如粉)龙脑3克(细研如粉)甘草15克(炙微赤,锉)朱砂30克(细研,水飞过)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入牛黄等同研和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肝脏壅热,烦躁恍惚,头目不利。

【用法用量】 每于食后,煎竹叶汤下15丸。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羊血。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

升麻胃风汤
【处方】 升麻6克 白芷 当归 葛根 苍术各3克 甘草5克 柴胡 藁本 羌活 黄柏 草豆蔻各0.9克 麻黄(不去节)1.5克 蔓荆子0.6克

【功能主治】 治胃风。面肿似浮,能食,麻木,牙关紧急,目内蠕瞤。

【用法用量】 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六

升麻栀子汤
【处方】 升麻(锉)3两,栀子仁3两,射干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白术5两,芍药4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胃实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8分,加地黄汁1合,赤蜜1匙,更煎1-2沸,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升麻消毒饮
【处方】 当归尾 赤芍药金银花 连翘(去心)牛蒡子(炒)栀子(生)羌活 白芷 红花 防风 生甘草 升麻 桔梗(小剂各3克,中剂各5克,大剂各6克)

【功能主治】 治黄水疮。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服。

若疮生头面,减去当归尾、红花。

【摘录】 《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升麻泻湿汤
【处方】 升麻、生地黄、熟地黄、苍术、青皮、黄栢、当归,各一钱。黄蓍,一钱半。桃仁泥、槐子,各五分。甘草,六分。

【功能主治】 治咽膈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热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升麻饮子
【处方】 山栀子仁 防风(去芦头)甘草(炙)大黄 连翘 升麻各等分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小儿脏腑积热,面赤烦渴,痰实不利,肠胃燥涩。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乳食后温服。

大便不通者,加芒消1.5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医方类聚》卷二四九引《保童秘要》:升麻饮子
【处方】 升麻0.3克 黄芩0.3克栀仁0.3克 通草0.3克犀角0.15克 大黄0.15克朴消0.9克(汤成下)

【功能主治】 治小儿发丹,赤如胭脂,成稍带白色,肿而壮热。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0)

相关推荐

  • 麻桂各半汤

    目录 "麻桂各半汤"在<会约>卷四 "麻桂各半汤"在<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会约>卷四:麻桂各半汤 [处方]麻黄7-8分,桂 ...

  • 方1144

    看舌苔知健康,对照自测 舌红绛,有裂纹--热盛伤阴(以滋阴降火为主): 舌淡白,有裂纹--血虚不润(以补血为主): 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脾虚湿重(以健脾祛湿为主): 舌淡白.湿润,有 ...

  • 系列方1604

    树木被冻死与颈被冻僵 下雪的时候,山里一片萧索,有些树木居然被冻死了,干枯萎黄,连树木都挨不过天寒地冻啊.只有回归到温暖的春季,燕子才归来,百草才生长,树木才重新吐嫩抽芽.古人观察到这一自然现象,就想 ...

  • 当归补心汤的中药方剂

    每天都有愉快的心情能让让我们每天都非常的顺利,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的顺利,平时对用中药材制作些养生汤能对身体进行更好的滋补,并且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其中当归补心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能很 ...

  • 姜附汤 姜附四君子汤

    <症因脉治>:姜附四君子汤 [别名]姜附四君汤 [处方]干姜.附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能主治]寒气霍乱:半产,身热面赤,脉沉而细. [用法用量]姜附四君汤(<竹林女科& ...

  • 开郁 系列方剂(摘自中医世家)

    开郁香连丸 [处方]川黄连4两,香附子4两(制). [制法]上为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郁,心胸不快或塞痞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白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 ...

  • 名老中医之路系列:中医世家,肝病专家—关幼波小传

    简介:关幼波(1913-2005),北京市人.医承家学,广撷博采.临床四十多年,对于肝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有关同志协助下,创制「关幼波肝病辨证施治电子计算器程序」,获得成功.着有<关幼 ...

  • 泻心汤系列方剂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1) | 周志远

    中医经方中的泻心汤系列方剂,可以解决部分消化道疾病以及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 泻心汤系列的方子有好几张方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大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均是泻心汤系列的方剂. 泻 ...

  • 防己系列方剂总结

    防己系列方剂总结

  • 第一节 慢性便秘系列方剂研究

    第一节 慢性便秘系列方剂研究 "丁氏痔科"医业源远,源于清代.经数代先人的不懈临床实践,传承至今留下很多验方,在内服.外治法药物方面独具匠心.在脾胃病尤其在慢性便秘的治疗方面,应用 ...

  • 胃脘痛系列方剂

    胃脘痛系列方剂 脾胃气虚,用四君子汤: 中气不足,下陷,用补中益气汤: 脾虚夹湿,用参苓白术散: 水湿困脾,用胃苓汤: 脾虚痰湿,用陈夏六君子: 脾胃虚寒,有轻有重,可以选用理中汤.桂附理中汤.香砂六 ...

  • 肺癌治疗系列方剂

    肺癌治疗系列方剂

  • 治疗肾气不固证的系列方剂【转载】

    治疗肾气不固证的系列方剂 发表者:赵东奇 1689人已读 [症状]早泄,性欲减退.腰膝痠软,面色晦暗,小便频数,甚则不禁.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 益肾固精. [方药]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沙苑蒺藜.龙 ...

  • 胃病中医疗法系列方剂(第1卷)—急性胃炎

    ​胃病中医疗法系列方剂 (消化道病的中药治疗系列金方) 第一卷 目   录 第一节. 急性胃炎 1.枳实导滞丸 2.甘草泻心汤 3.黄连消痞丸 4.附子泻心汤 5.黄芩汤 6.芩柏合剂 7.槟榔散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