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畵说】 | 重彩探微之——胡明哲
我对于自己作品的阐释是——我的个人生命与性质同一的自然物质“岩彩”邂逅,我们自然而然交融,凝结为一个暂时的结晶,成为刹那的实有和永恒的虚无中宇宙的一部分。
——胡明哲
胡明哲
1953年1月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胡明哲90年代初留学日本归国,于90年代后半期推出“岩彩”创作的观念,运用大自然中亲自采集的有色砂岩和有色土作画,突显自然材质本质本色之美,尽力减弱人的意志和人的干预。她的“空”系列、“纤维”系列等作品,以材料的物质性为出发点展开艺术实验,将她的绘画从具体对象的再现转向了现象学“直观”存在本身的哲理维度,将未被意识所驯化的世界呈现于画布之上。如果说我们对于对象世界的认识是来自于形而上学的概念与知识,来自于在对象与对象之间寻找到的差异,那么,在“空”之中,对象世界的一切都将呈现于一个广袤无边的背景之中,而不会从背景中突兀出来,被我们的意识所塑形。这是为什么在“空”系列中,胡明哲采用了抽象的方式去面对“空”的世界。“空”的世界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切都存在于其中。这种被主体意识塑性之前的世界,与我们身体对于物质的接触和感觉紧密相连,我们的身体会虽然不会说话,但能够直接面对对象的物质性。
“岩彩画”是站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采用国际惯例“以材质归纳绘画种类”的分类方式,对于以天然岩石微粒进行绘画的语言方式的一种称谓。“岩彩画”根植于深厚的中国的传统绘画;具备当代时空中多向延展的可能。一方面是传承: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的语言逻辑;一方面在生长:已经置身于全新的宽广的阐释空间。“岩彩画”是一个独特的完整的绘画语言体系。
胡明哲作为岩彩绘画的创作者,她接收“岩彩”这个自然物质的启迪,逐步扩展视野和心胸,逐渐关注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感受到自然的伟大,觉悟到人类的卑微,创作方式越来越顺其自然,精神境界也越来越步入深远,最终,岩彩演变为其世界观的象征“微尘”。微尘一词源自佛教,指构成世界一切物质及宇宙幻象的都是极其细微之粒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在无不在。在无垠的宇宙时空中,岩彩是地球的一粒微尘,地球是宇宙的一粒微尘,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一粒微尘?岩彩绘画的生长史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生动缩影;微尘的世界观提醒人们在价值混乱和物欲膨胀的现实社会中,自觉生命的本质,保持心灵的澄明与自然的和谐。
岩彩材质粗大关系复杂,不可能一次成形,往往还会出现意外,因此需要很强的整体构成能力。这体现在创作过程中一种心平气和的对待意外,随机应变的调整语言关系的能力。尤其是面对不协调因素,能不能顺应画面感觉,改变原始构想,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当顺应形,色,质的语法逻辑,将不协调变为协调,就是作品超越已有经验,显现新生美感之时。画家与画面互动,理性与感性交融,生成画面并渐入佳境——正是这种整体构成的复杂性与随机应变的创造性,使得岩彩创作充满未知的神秘与期待的热望。
创作日记
——胡明哲创作日记1998年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