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微课|欲入中医门,必以诊断先,如何有效学习中医诊断?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难于识阴阳。阴虚与阳虚,俱有相似处,学者每多不识,以致杀人。——郑钦安(清)

将欲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也。顾欲知其诊之所当然。究其诊之所以然。是故寒热补泻之法。因诊而定。标本先后之理。因诊而分。七方十剂八法九针。莫不因诊而决用舍焉。昔贤所谓明理者。明此理也。辨证者。辨此证也。理不明。则证莫能辨。证不辨。则治莫能分。故治病必须知诊。诊病必须遵经。——《望诊遵经.清.新安汪宏》

学习中医很重要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想必大家也都是收获满满。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再就是要学会辨证识病,就要学习中医诊断的方法。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 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全面考虑。《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举个例子,中医的“望诊”本身就有很神奇的地方,无论是你走路的样子,还是你说话的声音、你身体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暴露出你五脏(藏)之气的运动或淤阻,没有什么能逃过扁鹊华佗们的眼睛。

“望而知之谓之神”,这就是中医之道。它需要你启动你全部的灵能,需要你用你的心去看、去悟。这种中医之道是玄妙的,但它蕴涵着某种生命的真理。

因为在中医学看来,躯体不是毫无意义、被动的行尸走肉,它富于智慧而且是一个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自由交换的开放巨系统。

比如说,当看到一个病人口唇出现黧黑,中医就可以判断为此人脾气衰败,胃阴已竭,预后不良。因为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从口唇的变化可以发现脾胃的许多问题。

此外,从面色上看,胃病是“颜黑”,即额颅发黑,且循行部位有黑斑,重则“口歪唇胗”;心手少阴之脉“系目系”,病则眼睛发直,不灵活;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病则“目黄泪出”,属阳气收敛不足;肾足少阴之脉病色为“面如漆柴”;胆足少阳之脉病色为“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肝足厥阴之脉病色为“面尘脱色”,为血虚不能上荣之象……

其实这些能力是每个熟读中医经典的人所应该必备的基本素养,只是“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置经典于不顾,才“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也。”

既然我们了解了中医诊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呢?
首先,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对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了如指掌,才能知常达变以了解病理状态下的种种变化。所以,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且要复习、运用所学的中医学基础理论,根据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作指导,以加深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和理解。

第二,要重视并不断地加强临床实践。前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说明书本理论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诊断的方法与技巧必须在临床实践中,长期仔细地揣摩才有所体会和收获,别无蹊径。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参加临床实践,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切忌浅尝辄止。

第三,要学会和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临床诊断,从收集病情资料,到作出病、证诊断,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医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的综合运用。所以,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不仅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历代名医、医案中蕴含着丰富的诊察方法与经验,尤其对于疑难病证、危急重症的辨证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以克服不注重实际的主观主义、机械孤立等错误观念的影响。

中医诊断学既有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机及临床各科疾病密切相关。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很多人都误以为学习中医很难,其实非也,学习中医不难,难得是最开始的“入门” ,必须要学会运用中医的思维,一旦你掌握了最基本的思维 ,剩下的就很容易了。
中医诊断筑基班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缘起,是为中医爱好者以及临床医师们,带来最正统的古中医思维。我们力求用此一课,让你感受中医思维之美,力求用此一课,让你走进中医之门。

中医诊断筑基课程安排

1、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八纲辨证

3、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4、脏腑辨证

5、六经辨证

共计25节课程,每节课程90分钟左右,购课后可反复学习。

课程报名
学费:799元
永久学习

扫码购买课程

【关于退费】

线上课程,一经支付,概不退换。

主讲老师

王雷,副教授,中医博士,国家执业中医师,国家执业中药师。
2011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潘朝曦、李其忠教授。2015年拜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为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沙医学流派后备传承人。2019年拜师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创始人李道政老师。现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专业负责人。
一直从事中医教学与中医临床工作,先后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28篇,主持厅局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医注重融合“儒释道”传统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逐步形成“平脉辨证,追本溯源,经方时方融为一炉”的学术思想,善用伤寒经方与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