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死,手下就不团结了,魏延和杨仪先后被杀!

公元234年的时候,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当时蒋琬和董允留在成都,魏延、姜维、杨仪和费祎跟着诸葛亮在前方效力。同年的秋天,诸葛亮的病情严重了,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跟大家交代退兵的事情,其中让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让魏延和姜维负责断后。

对于杨仪、费祎和姜维,诸葛亮觉得他们是会按照自己意思做事的,可对于魏延,他心里多少是有些含糊,自己活着,魏延应该是听指挥的,自己要是不在了,他会不会听话,就不一定了,所以诸葛亮还特意交代,魏延要是不配合断后,就不要管他,随他自己去好了。

诸葛亮去世以后,为了不让对手司马懿有所觉察,蜀军没有发丧,杨仪不知道魏延会不会依计行事,就让费祎去打探魏延的心思。面对费祎,魏延表达的很直白,诸葛丞相虽然不在了,不是还有我嘛,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哪?再者来说,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受杨仪的摆布,做断后将军!

费祎回去以后,就把魏延的意思跟大伙传达了,几个人一商量,那就按照丞相临终前的意思,撤军的事情不要魏延参与了吧!于是这一拨北伐的蜀军就分成了两部分,杨仪等人带着一部分人缓缓的撤军了,而魏延的部队还留在后面。

没过多久,魏延也知道了杨仪等人的动作,他是勃然大怒,带军日夜兼程的赶到杨仪大军前面,还把好多栈道都给破坏了。虽然双方摩拳擦掌,可毕竟还都是蜀国的臣子,于是双方纷纷给皇帝刘禅上书,说对方要谋反。

接到了两封奏疏,刘禅有点慌了,他就把董允和蒋琬召了过来,问问他们的意思,这杨仪和魏延到底是谁要造反?对于魏延的一贯表现,董允和蒋琬都是心知肚明的,现在是关键时刻,二人就一致表示,杨仪是忠臣,魏延造反的嫌疑很大。

不知道是不是魏延知道了朝廷里的意思,他就抢先占据了回蜀地的南谷口,率军主动攻击杨仪的大军,当时在前方的将领还有我们熟悉的王平将军,杨仪就派王平去迎战魏延。王平在蜀国那还是很有威望的,他来到两军阵前,先没有管魏延,而是冲着魏延手下的将士大骂,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叛变吗?魏延手下的人心里也清楚,自己人打自己人,这本来就是魏延的不对,于是大家是一哄而散。手下没有了人了,这仗也没法打了,魏延只好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往汉中方向逃去,可杨仪并没有打算放过他,派出了马岱将军前往追赶,就在半路之上,马岱追上了魏延,把他斩于马下,并将魏延的人头献给杨仪。

蜀军回到成都以后,蒋琬被封为尚书令外加益州刺史,基本接替了诸葛亮的工作,费祎则做了军师,出人意料的是,杨仪只是做了中军师,基本没有太多的实权在手中。

这样一来,杨仪的心里就不平衡了。本来啊,最早杨仪在刘备手下做尚书的时候,蒋琬只是他手下的尚书郎,后来二人都做了诸葛亮的丞相长史,可那会都是杨仪跟随诸葛亮在前方,做军中很繁重的工作,所以杨仪觉得自己不管是论资历,还是才干,都要胜过蒋琬的,可现在诸葛亮不在了,自己没有上位,反而让蒋琬做了接班人,心里十分的不痛快。

人这心里要是不痛快了,情绪就会反常,何况杨仪一直就是个情绪不太稳定的人,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跟他交往,只有军师费祎不同,他经常去慰劳看望杨仪。杨仪就把费祎当成了倾诉对象,把他对蒋琬的不满是一一道来,还说了很多曾经过往的事情。

本来啊,杨仪说的这些话,倒是也不算过分,自己是老资格,现在没有大事干,唠叨唠叨也算正常,可说着说着他就有点忘形了,一下子把心底里的秘密给倒出来了。杨仪对费祎说,哎,当初丞相刚去世的时候,我如果带兵投降魏国的话,怎么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啊!

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啊,费祎从杨仪家出来以后,就把他的这番话上奏给了皇帝刘禅。于是,在公元235年,杨仪被罢去一切官职,流放到了汉嘉郡,到了流放地以后,杨仪这心里更不平衡了,他给刘禅上书,言语措辞十分激烈。这回可好,朝廷再次派人去当地捉拿他,杨仪只好自杀了。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八部,从曹丕、刘备称帝到司马懿掌控魏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