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浪淘沙杯”国际华语文学大赛】散文组入围展:李春红《最美好的时光》

中华作家网
中华作家网(www.zhongguohaoshi.com)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登记专门从事国内和国际文化交流的综合性文化机构,是以作家、诗人、书画家和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为主要培养和服务对象,集文学艺术作品发表、文化资讯、名家作品推荐、文艺大赛、图书出版、组织交流和技术开发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文学艺术网站。经过多年发展,网站拥有五万多注册会员,与全国及海外三十多个国家级文化组织、行政机构、各类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已培养近万诗人作家加入各级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部分作者还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很多国家级和省级重要报刊发表作品,甚至荣获各类国家级文学奖。网站现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泰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建立创作基地,目前已成为海内外文艺领域备受欢迎的文化网站。总部电话:010-80699958。
入围作品展
最美好的时光
李春红
与我而言,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健康地工作、生活,与亲人相伴,与友人畅怀,与书籍相拥。
在儿时农村,承欢父母膝下,是最美好的回忆。
依日头起落而劳作生息,黎明时分,随父母下地锄草、拾柴、打草、放牛羊等等,农家活儿永远干不完,种类丰富多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岁岁年年如是。夏秋两季,是全家人最为忙碌之时,老少齐上阵,割麦、扎捆、晾晒、脱麦、扬麦,伴随着各个环节,父亲的绝活儿出场了,在麦场上、草场间,那下回永远分解不完的《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如电视连续剧一般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我惊诧于父亲的大脑——如何储存下这绵长厚重的历史?而且讲得是如此津津有味儿。
春冬之时,母亲忙着穿针引线,春做花布鞋,冬做小花袄儿,一针一线,一线一针,细密的针脚在6个孩子间流转,针针织补着对孩子的希冀。夜晚,姊妹6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在煤油灯下作业,灯芯暗了又明,明了又暗,只待最后一个作业剧终,大家才可睡去。
晚间闲暇时,炒好葵花籽儿,全家人围坐在床边,你一把儿,我一把儿,边聊边嗑,我将半把儿悄悄地装进裤兜儿里,半把儿留在手心儿,盘尽。次日,自个儿兜里还存有“余粮”,这一切都在私下进行,唯他人不见,现在想来为儿时的自以为是而哑然失笑。
友人同行,可解烦忧。一友,于2002年相识于奎屯,只一面之缘,却交得二十余载,不得与人语闺中密事儿,可与此友坦言,概遭遇仿,坚韧同,故相与谋。戏笑:处同一地儿,却识于异地,善缘也!二友,曾共事三载,人不解其意,吾却了其心头儿,雨中骑行,郊外踏青,出入频频,心意可与直言,几年前异地重生,吾心如掏空一般,久久不能释怀;三友,同窗两载,温良谦恭,酷读文学,字迹洒脱,亦如其性,于江苏南通定居,起初书信往来,自有Q后,惰于提笔,不得见已二十有七载,思切切,念如初。另数友,虽相顾无言,却时时牵挂。疏于友们,见与不见,意尚在,惟愿安好!
古凿壁偷光。二十年七前,我曾似饥如渴,伏于石阶之上,借旁校灯光夜书,弥补辍学后几年消瘦时光,萌诗意,笔有痕,粗枝大意,不忍再读。在乡下任代课教师期间,《中国青年报》爱不释手,摘摘抄抄,抄抄摘摘,两厚重卷,稍有文学“滋补”。后转战福海地方渔场从教时,曾迷上余秋雨先生的作品,随着他的思绪,启步《山居笔记》、中东之行,凡有他所去处,我思绪皆往。闲来再读2001年第2版泛黄的《文化苦旅》,于电视沙发茶几间,穿越时空,随着李白的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辞别白帝,随处就解缆问桨。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诗,罕见绝唱,好一个“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简直拍案叫绝!
登之不得的“天一阁”,萦绕心头,余大师在暴雨如注的次日,挽着裤管儿趟水进去,我随其身后,也似大师一般,赤脚进水,通体阵阵寒噤。那个嘉庆年间,酷爱读书的钱绣芸姑娘,一心要登“天一阁”读点儿书,竟要知府作媒嫁与藏书的范家,只想借着婚配多看一点儿书,后终不得读,郁郁而终。余先生在阁内捧书如饥,我在阁外思绪翻飞,这该是什么样儿的藏书阁,竟引得钱姑娘以婚配为媒,周旋于自己心灵的文化渴求之间?
我终究不得进去!
不枉费光阴,不虚度年华,即为美好!
作者:李春红,现居住新疆,先后从事过教师、新闻宣传工作,在从教期间、“访惠聚”驻村期间,与群众共同劳动、生活,写了大量随笔。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中华作家网、华语经典文学微刊、
世纪新诗典微刊、北京金诗网
首届“浪淘沙杯”国际华语文学大奖赛组委会
AUTUM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