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控制欲强的母亲加缺席的父亲,等于坏小孩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控制欲强的母亲加缺席的父亲,等于坏小孩

文/杨树军
    长期以来,中国父亲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集体缺席似乎已经具备了某种天然合理性。即便在单位只是一个小角色,他也不觉得需要额外浪费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在面对孩子教育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小角色。
    在父亲主动退出的情况下,能够真正放手的母亲又属于凤毛麟角,因此,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有一个无聊的童年。
    家庭教育中真的存在“放养”与“圈养”两个流派吗?事实的丧偶式家庭就是中国孩子的原生家庭教育大背景。母亲的超级控制欲与父亲的缺席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个面向——让父亲归位几乎跟解除母亲的控制欲一样困难。简单来说,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对孩子控制太多、太严的问题。
    让父亲全面接管孩子的教育肯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但大部分人都同意,更可行的方案是说服母亲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尽可能让自己去做一个孩子的同龄人与陪伴者。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当你摘下教育者的脸谱时,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每个成年人都来自小孩,但只有少数人记得。
 
    儿童分明属于另一个物种。从吃饭、睡觉开始,我们一点一滴把成年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父母的怒气大都来自对物种间巨大差异的强烈不接受。他们始终不相信,孩子所有的进步仅仅来自你对他们的了解以及理解。
    成年人看见的都是孩子的“缺点”,但我们从来不去想那些缺点从何而来。孩子早上不起床,作业拖拉,不吃青菜专吃垃圾食品,打游戏……这些问题在他身边的成人身上都能找到原型。
    我们管理孩子可以用拳头,可以用嘴巴,也可以用行为。如果你家客厅最多的东西是书,家里大人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读书,几乎可以肯定你家宝宝最终会爱上阅读——这就是放养真实涵义。
    总有人把“放养”等同于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等同于不负责任。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肯定是对孩子控制太多的问题。
    控制来自我们的本能,控制意味着下一次更严格的控制。我们当然可以用“狠话”强力矫正孩子的言行,而且总会有效果,问题是有效期不长,副作用很大——下次必须上更高剂量的狠话。
    如果是一株小草,无论你怎样“放养”,它都不可能长成一棵大树;但是,如果选择“圈养”的话,一棵大树是有可能变成一株小草的。本质上,错误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控制——因为所有的成长都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假如有一个调皮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过剩的精力正常消耗掉。可以让他去运动——他在排汗的同时,也在排出情绪毒素。当我们把孩子牢牢控制在教室里时,他的心一定处于狂野状态,这时候他就是一个捣蛋的孩子。
    我们的寿命有限,有些“坏”习惯事实上是可以接受的。假如我们的预期寿命是100万年,烟就别抽了,因为你肯定会死于肺癌——说到底这就是一种权衡。
    放养的孩子显然更容易拥有幸福感,大部分严格控制下的孩子在他长大之前可能已经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信奉“圈养”的人跟热衷于应试教育的是同一批人吧?在家里他们是严母,在学校他们就是“名师”。
    通常情况下,那些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忠实拥趸。应试教育篡改了人的成长历程,在他们的专属领地里,他们希望一切都井井有条,每个人的言行都符合某种特有的趣味。
    但真正的伤害永远发生在家庭内部。“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你原本的样子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就像是一张120分的试卷,100分是由父母或家庭决定的。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苦哈哈的父母最终要接受一个苦兮兮的孩子;而一个幸福的家庭几乎等同于一个成功的孩子。
    作为妈妈,你真的无需牺牲自己的身体、容颜,甚至是自己的工作。你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幌子,仅仅是在增加他们的压力——而你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有可能你做了所有该做的事情,但依然无法改变某些事实。上海民办学校招生时面试的可能是家长,有学校会考察孩子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工作单位、职务及他们的第一学历,他们甚至会对父母的身材、星座提出具体要求。
    这更加证明,今天中国父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让自己放松下来。
    我们都是站在斜坡上的人——站在斜坡上的人,他最重要事情就是努力保持平衡。钱不够多,房子不够宽,名气不够大,孩子不够优秀……其实你只需要移步到平地问题就解决了。开悟不是天空中突然划过的一道闪电,仅仅是你站在了平地上,无需用力你已经平衡了。
    当你站在平地上时,孩子才有了成长的基础。
    梭罗说,我幽居在森林中,是因为我希望生活得从容淡定,只面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是否能够学到生活教给我的一切,而不是等到弥留之际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生活过。
    自称为孩子牺牲了一切的母亲并没有真正生活过,她们在焦虑与抱怨中熬日子。孩子不可能因此而受益,你的生命也不可能因此而增加什么意义。
    家长应该放松自己的另一个理由是,有些情况下,我们定义的成功可能跟努力没有直接关联。清华大学格非教授说:中国孩子人格单一,成功成了唯一标准,平凡成了笑话。因为如果他最终没有成功,所有人的付出便没有了意义。
    孩子身体健康不算成功吗?他大胆自信、拥有跟同伴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他能说会道、心地善良呢?
    孩子们的长大都是一瞬间的事情,你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决定了你的孩子能走多远。他年幼无知时,你很容易便成了他的偶像。通常在他十二三岁时,你的形象因为自己放弃思考而开始贬值——专家们将这个阶段命名为孩子的叛逆期。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如果你没有继续进步,你们剩下的就只有亲情了——他基于礼貌对你保持最基本的尊重。
    更严重的“叛逆”就是放弃。每年大约15万学生的自杀,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学生自杀第一大国……你明明没有教育他的能力,又习惯把孩子抓在手里,只会让孩子时刻想着逃离。
 
    《隐秘的角落》完美演绎了一个中国孩子是如何在原生家庭里被教育失败的——父亲的缺席,母亲极强的控制欲……朱朝阳最终变成了一个坏小孩。
    长期的不安全感使得我们近乎本能地去控制孩子。在今天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最应该做的恰恰是解放孩子。肯定有些孩子被“放”坏了,但这不是放养本身的错。那些刻意诋毁放养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敌人正在潮水般涌来,你却说我们的火力太猛了。
    在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升学设定的。有能力把班级管得像铁桶的恐怖教师,也是最有机会出成绩的老师,至于孩子一生真正需要的素养,并不在考虑之列。为了学生考个好成绩,老师在拼命工作,也就是拼命给学生增加负担。放学回到家里,孩子的主要时间用来完成家庭作业,以及没完没了的课外培训班。
    “毁灭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忙到没有时间成长。”孩子们深陷家庭作业与课外兴趣班,他可能学会了很多技能,掌握了很多知识,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成长。我们看见身边有许多长着大人模样的成年人,他们心智还停留在幼儿园。
    调查表明,中国子女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的家庭超过九成。我们通常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的教育权在他10岁之前还没有移交给父亲的话,他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做父亲原本就是一个男人最显赫的事业——《小王子》说:因为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花费的时间,才使得你的花变得如此重要。
    相对而言,父亲是有可能带给孩子安全感的人。孩子是上帝赋予的礼物——这个礼物本身就是完美的,他们无需通过后天的雕琢变得更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