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文腻与素心
文腻与素心
□□杨林
进入不惑之年,思绪和梦境总是常常回到那个不愿回去的年代。就像吃腻了大鱼大肉,有时总是突发奇想:要是有机会尝尝草根和树皮的味道,一定很好。
我无奈地赶上了那个贯穿六七十年代让人终日惶惶的10年。但凡生在那个时代的人,约莫都经历过大脑与肠胃的双重饥渴。白天,拖着饥肠辘辘的身子干活,晚上还得在没有书、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甚至连煤油灯也不敢多点一盏的夜里等待又一个黎明。
那时候,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日子过得太过清淡,清淡到寡然无味的程度。吃的素,穿的素,用的素,包括思想也是“素”的。那时的人们不仇官、不仇富,也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动辄就集体上访和为难政府。整日里,脑子除了随时想着何时吃饱饭、不受冻,基本没有太多的奢望和杂念,可谓真正的民风纯朴。
现在的情况已大不相同。生活的富足和物资的应有尽有自不必说,作为现代家庭的象征性物什,电视、电脑、平板以及不断升级的智能化手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残害着我们的眼睛、挑拨着我们的情绪、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打发着我们看似无聊的光景。洪水一样五花八门的信息,随时让繁忙的大脑处于“爆棚”之态,甚至连开卷有益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似乎也正在被现代传媒反转着、挟持着、颠覆着。完全是一种进入“文腻时代”的节奏。这种变化,与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紧密相关。我国的网民已直逼7亿!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和纸媒受众却在日渐锐减。有时,政府喊破喉咙的教育引导,顶不上某些“意见领袖”在网上一条不经意的帖子。别说“感恩党、感恩政府”这么高大上的道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也并不在少数。
可以肯定,“文腻时代”的来临,让那些不怀好意的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上所散布的“黄段子”以及蓄意攻击党和政府的“歪文”“恶帖”有了乘虚而入的空间,同时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时间不会倒流,时代更不可逆转!无论是“腻”还是“素”,都自有它相生相克的东西,这是社会生态必定会维持的动态平衡。
素菜止腻,素心治躁。人们在吃坏了胃口之后再回到素食主义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毕竟是肠胃的本能需求。僧人能做到,常人也未尝不可,这不用怀疑。可是,浮躁之人,处于一个相对浮躁的群体中间是极难保持素心的,这需要相当的定力。我们常常听到某某名星或者某某名人出家去做了“俗家弟子”的爆料。事实上,那些业已在“染缸”里边遭受过严重污染的心灵,即使去到峨嵋,或者普陀,也不见得就能真正回头是岸,成全其般若之身。毕竟,佛心,不是装模作样学来的。佛心的形成,靠的是长久而专注的修炼。有的人,别看他假巴意思地黄袍加身、终日吃斋念佛,但即使倾其一生,也不一定就能修成正果。因为心不“素”,他念出的“阿弥托福”多少便含有了油星子。
一直以为,一个爱书爱文字爱阅读的人,一如嗜酒如命的汉子,必定会对文字永远保持那颗如饥似渴的定力与初心。实则不然,现代人生活太过殷实,对食物的口味变得高了,对精神食粮的需要也相应变得日渐苛求,甚至一度发展到逆反和复古的状态。不少人认为,近年来,国家投巨资打造的“春晚”越来越让人看着反胃。反而认为,1983年央视搬上荧屏的第一个春节联欢晚会,那才叫真正的精彩。其实,我并不认为有这样想法的人就都是“怪胎”,当然,也并不是说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准就真正比过去高了许多。我倒是觉得,在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新媒体时代,他们在快速奔跑的文化列车上产生了眩晕之感,造成了严重的不适应,这完全是可能的。因为这并不是个案,这是网络时代必然会带来的社会现象。
新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和美国,对待休闲时间的人群差异巨大,中国人利用休闲时间玩手机、上网的人占到了52.9%;而美国人只占8.3%。在俄罗斯、德国、法国甚至几乎所有的北欧国家,不管是地铁、公园还是医院的候诊室,你绝对很少看到他们的国民在埋头玩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反而处处都能看到手捧书本埋头阅读的人群。其实,按说,在这个地球上,只有我们中国人是最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民族。而如今我们却被国民的低阅读现状所深深困扰。有数据显示,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而我国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每年读书量连1本都不到。也难怪,一个叫孟莎美的印度人曾经撰文《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这不是诋毁,这确实已是令人忧心的现实。这样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这个民族进行一场整体而深刻的反思。否则,文化的倒退甚至因遭受各种伪文化冲击而导致道德的滑坡便已是无法阻止的了。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很可怕的情况,就是由于快餐文化的泛滥,导致的并不是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真正意义上的“重口味”,而是因为快餐化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给人们带来的“意识眩晕”。这样的意象,长此以往,极易让人真假难辨,迷失阅读和明辨是非的方向,从而最终导致意识的无知和行为的紊乱。
显然,现代人已经普遍地患上“文腻”之疾了。像患上肥胖症一样,胖起来容易,瘦下去却是如此之难。新媒体时代的“文腻病”也是这样,漫无目标的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像撒了过量鸡精的高汤,已严重地败掉了人们的胃口,要想恢复到原来清新可人的状态,谈何容易?你看看,现在在机场、在车站甚至在神圣的大学校园,哪儿不是“嘻哈帮”,哪儿不是“埋头族”,你还能看到多少握卷在读或者抵足交流的身影?满天飞的网络作品,有几篇是读了能砥砺思想、催人奋进的?少,真的是太少了。
或许,政府已经敏感地觉察到了目前中国社会这根浮躁的神经,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并广泛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便是明证。历史已雄辩地告诉我们,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真正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它一定首先是一个惜时如金并让阅读蔚然成风的民族!我们这个民族已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我们实在不该再这样不知进取了。
话又说回来,虽然文腻容易,素心难持,但“文腻病”毕竟还算不上不治之症,医治它也并非束手无策。清新的空气与清新的水源一样,它需要大自然自身不间断的过滤与沉淀。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棚”和全民阅读的时代,只要我们保持素心,让大脑安静,让内心沉净,坚持价值阅读和选择性阅读,走出“泛阅读”“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泥淖,我们就一定会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有所为。(2016年10月8日夜 于南充)
作者简介:
杨林,笔名开心爷们。曾在部队摸爬滚打20年,练就一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丰钙骨骼!也因此让其仕途颇为艰辛和不顺。早年尝试写作,多有文字被媒体陆续刊播。若未见过其人,读其文既知哉,文如其人是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