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年后的遭遇,是不是有“基因地图”预言?
你是否感到自己的人格特点和做事风格与父母有着惊人相似?
你是否正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困扰,而你的某些亲人也曾有相同遭遇?
你是否因为与兄弟姐妹性格迥异而深深怀疑自己?
心理特质的遗传性早已被心理学家证实。父母一方的典型性格特征可以通过遗传,决定孩子性格的底色。
在我们出生时,心理相关的遗传基因点亮了我们基本的内在属性,构成了人格结构的骨架。
并且,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你会发现个性中受到遗传的部分,几十年很难被改变:
比如,生性胆小内向的人,很难在长大后变得外向;天生胆大活泼的人,鲜少变得沉默寡言;天生忧郁的人多愁善感,不会轻易脱离郁郁寡欢。
但是,人的性格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遗传和后天的关系,可以比喻成一幅画,基因决定轮廓,而环境决定色彩。
一对美国夫妇收养了来自中国福利院的女孩Rosie,她先天患有唐氏综合症,短短一年时间,她从最初的神情呆滞变得活泼可爱,成了一家人见证下的奇迹。
△从怯生生的宝宝变成了元气少女
唐氏儿Rosie的改变让人惊喜
天生无双臂的中国小女孩Sophi,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但很幸运地被好心人收养。
△Sophi小时候
她虽然没有双手,但可以坚强地用双脚生活。在养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爱与包容之下,她变得越来越乐观,还喜欢上了舞蹈。
△没有双臂的乐观女孩Sophi
西尔维娅.布洛迪有关儿童早期的研究中,有个孩子从小没有得到情绪化的母亲太多照顾和关爱,她的妹妹比她小几岁,因神经衰弱接受治疗,被医生诊断为躁郁症。
母亲的教养方式存在很大问题,而她之所以幸免于难,是因为姑姑。
与她同住的数年中,姑姑一直安抚她的坏情绪,帮助她缓解了一定的童年创伤,因此,她成长为比较平和乐观的人。
当父母在原生家庭失去滋养功能时,其他有温暖的照顾者给予支持,孩子依然可以健康长大,成长的力量很顽强。即使是帮子女带娃的老人,也可以给孩子最初的生命里带来温暖和光亮。
这些例子充分表明,后天的养育者可以用爱来补偿父母遗传的缺失,减少先天缺陷在后天成长中对孩子性格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也意味着,即使是在成年后,如果对自己固有的性格不满意,还可以后天调整并改变它的“着色”。
比如:
同样是“急脾气”的基因,有的人纵容自己而变得“暴躁”,有的人扬长避短变得“干练”;
如果有“慢条斯理”的基因,有的人因此自卑变得越来越“呆滞”,有的人发扬优势变得“条理”。
1.“基因地图”所昭示的生物学特征
一些严重性格缺陷,可能意味着自己与他人在神经组织结构、中枢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等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很可能会在长大后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例如:
有些人天生具备5-HTT的转运体基因,从而导致糖皮质激素受体比常人更活跃,因此更具攻击性,天生抗压能力更强。
皮质醇和心率较高的人,更倾向于自我压抑,易焦虑,易烦躁。
先天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分泌功能不足,很大提升了抑郁症的易感性。
虽然,一个人的心理学特质还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影响,但是人格基本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后天环境的影响作用无法彻底改变,受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影响也不甚显著。
2.“基因地图”受后天家庭环境的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受到父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调查:父母有焦虑障碍会极大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强化”孩子的焦虑行为,增加孩子患焦虑症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父母的养育方式也在雕刻孩子的后天性格。
父母亲在婴儿期是否对其需求给予及时的回应,能否包容、理解和无条件地爱孩子,抱持孩子给到足够的安全感。
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成年后的很多心理问题,都会在此时找到对应的根源。
当然,不同特质的人还会潜意识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在潜移默化地协同影响着心理发展趋势。
3.创伤性应激事件篡改着“基因地图”
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被抢劫、失恋、失业、离异等等,都是容易造成短期强大压力的创伤性事件,打破心理状态的内在平衡。
很多情绪性心理问题的患者,多在早年生活的较长时间段里承受着重大压力。
如果长期暴露在压力下,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们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思维方式,甚至抑制神经递质的分泌,久而久之改变大脑结构。
然而,“基因地图”的遗传因子并不能决定我们的宿命,在此基础上,原生家庭后天塑造了我们的内在心理世界,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可塑性仍然很强。
任何时候,只要找到内在成长的动力,强化积极正能量的思考方式,都可以修复早年的创伤。
探索心灵的“基因地图”,并不是让我们为怨怼父母寻找证据。
而是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问题的根源,明确自己对于某些心理疾病的易感性。
重新设定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少一些抱怨和忧虑,少走一些人生的弯路。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与你走散
请按照以下步骤“星标”一下我们
获得妈妈群体一手心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