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式教育 v.s 放养式教育 哪个胜?

有一天,Push妈在微博热搜榜上刷到一个恒久不变的教养难题:#怎么看待父母安排式的教育。

这篇上了热搜话题的贴文来自于一位情感微博主。他收到了一个粉丝的讯息,向博主分享她现在所碰到的困扰。

而这条微博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有很多人甚至在留言区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故事。

Push妈仔细的阅读了网友的回复,发现每个人对于安排式的教育的感受相差甚远,看起来好像不像是在讨论同一件事情。

而回复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类:

1.听家里人的安排,现在过得平平稳稳

2.被家里人安排,但是很不喜欢现况

3.一直很迷茫,父母无法法给予支援及意见,羡慕被安排的孩子

4.一直很独立,遇到事情可以都可以自己做决定

从这些留言可以发现,有的人被父母“安排的”很好,有些人被“放养”的很糟。

无论是安排还是放养,都有现在过得很幸福的,也有现在过得不开心的。

现在,市面上看到的育儿专家所提倡的是:让孩子发挥他们的天赋,不要去压抑、强迫,也就是不要用“安排式的教养方式”。

崇尚放养式的教育,让孩子自由地发展,适时地给予引导就好。

但是看看上面这些回复,那么多的网友被家里安排的开开心心,而被放养的孩子反倒是回头来羡慕那些我们所谓被“困在父母打造的牢笼中”的孩子。

难道我们也应该要走回老路,来想办法安排好孩子的一生吗?

让我们回归到教养的原点,再次地思考这个问题吧!心理咨商师 Dr. Nathan Perron认为教养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提供这四C:

01

Choices(选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习人生必须要做出许多的选择。

虽然在做选择的时候,可能也会有很多人提出意见,但是最后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仍是自己做出的决定。

因为,我们是可以选择自己是否要听对方的话,无论我们是否听信其他人的建议,都应该为自己所作出的选择负责。

就算是不做选择,也都是一种选择。没有一个人能够逃离“选择”这个课题。

但是有很多的家长从小就习惯告诉孩子要做什么,每一件事情都想得好好的,这些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的同时,也是在训练孩子等待家长的指示,而不会自己主动采取行动。

在小的时候听家长的,到学校听老师的,到工作以后光听领导的,足够吗?

在如此竞争的现代社会,一个不主动,总是等待指挥的人,处境会非常的危险。但是很多家长就正是这样在教孩子。

我们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提供一些选项给孩子,并且给他时间考虑,在这样一次次的经验中,孩子就可以慢慢学习到选择的价值以及力量。

02

Consequences(因果关系)

而每一次的选择,都会带来一个结果。

有些父母会不管孩子做什么选择,都极力地让孩子不要受到伤害,帮孩子擦屁股,但这反而导致的是孩子不晓得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一个结果,必须要审慎地做出决定。

而当然我们不需要特别地在他们遭遇到恶果的时候,还要继续落井下石,把他们推入更深的深渊。

而是告诉孩子,这样的后果是因为他们做的什么样的选择而需要承受的后果,让孩子理解选择以及结果之间的关系。

03

Consistency(一致性)

说到的,就要做到。这样的准则会让孩子在和人互动的时候,有一个清楚的准则。

虽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情绪或是行为上面不一致的人,但是孩子需要从父母的一致性得到稳定且正面地标准。

言行一致,也能够帮助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认为我们都“说话不算话”,会因为一次次地重复实行,并且认知到父母真的是认真地,不是在开玩笑,如此一来,才会更愿意听信我们的话。

04

Care(关注)

教养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也要记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才只有短短几年,不要拿我们的标准来套用到孩子的身上,他们还在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我们是孩子的领路人。

在我们教导孩子的每一课,也要记得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并且把他们所做的“行为”以及他们这个“人”分开,让他们知道作为家长我们是很爱他的,但是他们做了不好的选择。

孩子很在乎父母是否爱他们,而他们也会很害怕自己做错事情会导致父母就不爱他们,而这样害怕失败的焦虑感,也会让他们不敢向前走。

所以无论孩子做对事情,或是做错事情,都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他们也会更敢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勇敢地向这个世界学习。

如果拿这四点,回去对应上面网友的回复,我们会发现,也许放养以及安排教育,只是一个假议题

被安排好的人生,也有可能因为没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就在一个巨变之下,突然变得不幸;

挣脱牢笼的人,也有可能在迷茫的路上最终找到自己的路,一步步把一片泥泞走出一条路;

而羡慕有“爸妈靠”的人,他们真正想要的或许也只是爸妈能够提供他们情感上面的支持。

我们是否成功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让他们学会做出选择面对结果了解规则有稳定的爱,才是让孩子在面对未来不知有几多凶险的人生越走越顺的关键。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编辑| Push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