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一手打造的人间天堂里,唯有美食与艺术不可辜负

早在15年,资深藏家简先生(新浪微博@Chienlc )曾与我们分享过自己的收藏心得,收获良多。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生活美学家”:不仅好阅读、烹饪、花艺,平日多收瓷器、雕塑、绘画等艺术品,家中藏品东西兼容,数量庞大,令人赞叹!今天,小鹿有幸再次与先生对话,聆听他对收藏的所感所悟。

简先生常于微博分享日常,如此美妙生活,令人生羡

拼图式收藏

小鹿和简先生的初次采访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不知和四年前相比,简老师有什么新的收藏感悟或收藏目标,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谢谢小鹿,很高兴再次有机会与各位分享收藏所获与心得。

相较于四年前,我的收藏心态更著眼于“拼图的缺角”也就是说,试图将(西洋)陶瓷史上具代表性、而我藏品尚欠缺的部分补齐。这不是容易的事,但也给我挑战的乐趣。之所以欠缺,无外乎此类藏品珍稀难得,或受我原先审美或识见偏向所限。

随着客观底蕴的积淀,主观品味也随之变化,慢慢看出门道,摸索出更多意趣,原先无法领略的,如今已能佳赏赞叹。于是收藏版图初具雏形,每个时代地区,各种流派技法都稍有涉猎,很自然便有了收藏的“拼图愿景”:但求蒐罗的藏品,能例解诸多品类技术,源流发展,哪怕只有单品一例,也有助于我对此类工艺的认知,使私藏也能担负一点教育功能。我想,这四年的最重要变化,便在于这“拼图愿景”的逐渐成形。

在我看来,收藏初始总是非常个人的,主观的偏好,是纯粹的动力——‘喜欢,所以希望拥有’。渐渐地,累积一些经验与知识,学着以不同角度看待各类风格与工艺,才开始有了拓宽与纵深。

这段期间最让我振奋的,便是十七世纪东亚瓷器收藏的拓展。如江户时代柿右卫门持伞人物大型将军罐,1670-1790年制,高达58公分。为日本彩绘瓷器最早期代表作。

先生收藏(左)与枫丹白露宫同款(右/Jessie Wu拍摄)

同款藏品收于德国黑森州立博物馆,卷草缠枝三面开窗,中国式人物执扇撑伞苑中,湖石梅竹,花鸟竞秀,造型尺寸用色布局如出一辙。枫丹白露宫亦藏有一件相近作品,与圆明园珍宝一同陈列于“中国馆”内。

现藏德国黑森州立博物馆的“色绘竹梅鸟人物文大壶”

枫丹白露宫同款柿右卫门持伞人物沉香壶/图源网络

另一件则是韩国李朝白瓷青花瓶,筒颈球身,三面开窗,山水浩淼,高致远趣。此乃李朝青花重品,波士顿美术馆有相似器型藏品。

简先生收藏韩国李朝白瓷青花瓶

先生收藏古伊万里染付凤凰唐狮花草竹文大瓶(左),为圣彼得堡与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收藏同款(右)。

早期欧洲瓷器,尤其是初期梅森,深受柿右卫门影响。补齐十七世纪柿右卫门藏品,对研究瞭解西洋瓷器甚为重要,而日本瓷器原由朝鲜陶工创建,李朝美学深刻浸润日本瓷器,由此又可窥见东洋陶瓷艺术的流变转迁,不仅有助于识见养成,更有将陶瓷史上某版图拼接起来的成就感。

当佳肴遇上美瓷

经常看到简先生在微博上分享美食照,美瓷配佳肴,真令人食指大动!用瓷之人将这份珍藏的心意,通过美食传达给了共同用餐的亲朋爱人。不知老师可否分享一下用瓷趣事呢?所有的瓷器收藏都会拿来使用吗?还是另有用途?

我厨艺不精,亦无钻研精神,但广于尝新,每遇好味,熟记于心,不惭献丑与客分享。而值此际,便是橱柜抽屉内盘碗杯碟伸展良机。虽然手洗餐碟费时,但我坚持每道专皿侍用,尽可能让藏品都有上场机会。

美食与瓷器,是先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两种存在。

除了少数富文物价值或专供展示的装饰盘,大多数陶瓷器皿都为餐饮使用而设计,若不能拿来酌饮啖食,不能尽得其设计之妙。

把手这般设计,杯缘如此弧度,原都是为了指握姿态,就唇适恰,设计师的用心,领会便在实际演练间。

纷繁多样的塞弗尔与梅森瓷杯把手设计

瓷盘几何之美

由于贵重,也由于脆弱,访客有时惊叹,辞不敢用,但我总说:“即便用过三次后,不小心碰碎了,也好过一次都没使用地深锁柜中。” 这过程,有享受,也有学习,不枉与这些瓷藏的一段因缘。所以,我的原则总是,多用,但珍惜小心地用。

瓷并非娇物?

老师家中收藏了大量的瓷器,瓷本来就是娇贵之物,平时又是呵护她们的呢?

多数人对珍贵瓷器诚惶诚恐,生怕随时出现磕碰的悲剧。其实瓷器并非如此娇脆,毕竟瓷器浴火而生,饱经试炼,只要不失手意外,常保无虞。

清理时,首先必须注意到装饰特性:青花是釉下彩,有了釉质保护,不易磨损,使用清洁剂刷洗,甚至放入洗碗机内都不必担心。五彩釉上彩,尤其是十八世纪早期作品,则最好都能手洗,洗碗精,冷热水都无妨,但建议勿过度刷洗,以免磨损彩绘纹样。而古老描金最易剥落,洗涤时要特别留意。

釉下青花

染锦五彩细节之美

使用时只要注意:一、避免刀叉刮痕。牛排等餐点最好使用盘心空白的器皿;二、避免温度骤变。瓷器以高温烧製,故耐热,但瞬间温差过大,还是容易龟裂甚至破损,建议倒入热油高汤前,瓷器能先适度温热过。

缺而不残

我们知道老师经常自己亲手修瓷,怎么看待有缺损的藏品?

瓷器碰损,虽遗憾却难避免,无论是原先残件,或使用失当,若条件允许,适度修复是很有必要的。修复手法很多,传统的锔钉、金缮(金继),都是很专门的学问,它们不求掩饰残缺,甚至以修复创造新美。

当然也有修至肉眼无法察觉的工艺,黏缝补缺,上色描线,涂釉镶金,在展示上重现原有神貌。但凭个人偏好,与破损情况,决定修复方式即可。

一旦破损,收藏价值自然受到极大影响,要儘量避免,不应心存对伤痕的浪漫情怀。然而,我愿接受不妨碍原貌气韵的残件,在预算有限条件下,宁捨完美品相的普品,择选精品残件,原因在于残品虽残,其独特性与艺术性仍在,对我们眼力与格局的养成,远比完美普品更加有益。

修复后的花瓶

必须一提的是,有些珍贵藏品,其文物价值更重于展示价值。因此最好保持残缺,不加修复,个别情况,必须个别审视,不可一概而论。

去年八月,造访德累斯顿,拜会西洋瓷器收藏重镇:茨温格宫瓷器收藏馆,其中一件从我这里归返的花瓶,便陈列其间。这件作品原为萨克森王国奥古斯都大帝旧藏,历代为皇室馆院珍藏。二战末期成为战争失物,辗转各地,一度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所藏,后又流入日本,于拍卖会与我结缘。

这件瓷瓶曾为“瓷器狂人”萨克森王国奥古斯都大帝收藏

这件花瓶经简先生归返馆藏。

此瓶失盖,瓶口破损,修复草率,然由于是极重要的早期画师Stadler亲绘原作,即便缺盖修残,依然无可取代,为馆方极力争取,协调归返。可见得,残件未必不值得收,而对此类文物的修复,有时适得其反,损及价值,故必须徵询专家,衡量审度。

如今位于茨温格宫瓷器收藏馆的瓷器花瓶

我们前面聊及瓷器的娇贵,确实,也正因为这样,许多成套古董瓷器在经历岁月的动荡之后,流散各处,无法团圆,叫人遗憾。不知老师是否曾遇到过非成套却也欣然收藏的瓷器呢?

如前所言,即便皇家珍藏,几经战乱,也难免流散破损。欧陆世纪以来的动荡,对瓷器而言不啻浩劫。尤其特定限量珍稀古件,完整成套近乎奢想。

皇家哥本哈根的唐草系列

收藏到一定阶段,逐渐发现,越是珍贵的,越难成套;成套出现的,往往是大量制作的经典款,如梅森的蓝洋葱、德国花卉、皇家哥本哈根的唐草等。经典款当然好,成为经典自有其道理,优点是辨识度高,容易取得或补缺;缺点则是太过普遍,收藏性略低。以此入手,建立基本收藏规模,成套系列展示,最是合宜。

柿右卫门系列

而比较珍贵的系列,如塞弗尔18世纪黑漆金彩中国风宫廷特制餐盘组,传奇瓷画家Dodin的彩绘人物,Aloncle的珍禽图等;

塞弗尔18世纪黑漆金彩中国风宫廷特制餐盘组

梅森精细瓷画盘,绘面为梅森以德国画家CL Vogel原作为蓝本,古典之中不失原作的童真趣味。

瓷盘(左)绘面与原画作(右)对比,逼真生动

还有梅森早期的海洛特中国风、柿右卫门风、海港图、FF花卉、昆德勒瓷雕、罗文芬克奇兽图等,以及皇家哥本哈根原版丹麦之花系列。

Aloncle的珍禽图杯碟组

梅森早期的海洛特中国风系列

皇家哥本哈根原版丹麦之花系列

昆德勒瓷雕

甚至名顿与设计师Christopher Dresser合作的珐琅彩釉瓷,都是瓷器史上重要作品,全套出现机率甚低,单价高昂,也难一次下手。这属于进阶收藏,需要眼力、学养、预算,以及耐心。在已成规模的成套经典款外,慢慢收罗零散的珍稀单件,既是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收藏乐趣的极致。

名顿与设计师Dresser合作的珐琅彩釉瓷

塞弗尔、芬宁堡与梅森三座瓷窑的Pate Sur Pate工艺瓷器作品。这种独特的工艺需要工匠多次烧制描绘,工序繁复,因具有浮雕的艺术美感而成为瓷器工艺极致的体现。

有釉如虹

谈到成套瓷器,想起我们此前聊及的那套塞弗尔玛瑙青瓷器套件,老师也有分享自己的玛瑙青收藏。是否可以分享一下自己收藏的最为独特的塞弗尔呢?

我特别得意的是几件非常珍贵的十八世纪直筒杯碟,有Aloncle的珍禽,Lécot或Dieu的中国风人物。

先生收藏的十八世纪直筒杯碟

Aloncle的珍禽图瓷器

还有与法国洛可可时代雕塑大师法孔内特合作的各式素坯瓷像。

先生收藏法孔内特素胎瓷雕

塞弗尔素胎瓷制作过程,图中为著名的塞弗尔《飘带舞者》素胎瓷雕系列/图源塞弗尔

双层镂空杯碟壶罐组也渐成规模,除了我个人喜爱的玛瑙粉青盘系列,还有一件罕见紫丁香色镶边花卉盘,与洛克菲勒家族收藏同款。

先生收藏塞弗尔双层镂雕瓷杯碟

塞弗尔独特的双层镂雕工艺/图源塞弗尔

罕见塞弗尔玛瑙青瓷碟

洛克菲勒家族同款紫丁香色瓷碟

洛克菲勒家族收藏/图源佳士得

最后特别一提的是,我对塞弗尔颜色釉情有独钟。从传奇性的蓬巴杜玫瑰、牛血釉,到碧绿柠黄鸭青胭脂紫金,从哑光釉、开片釉、石纹釉、渐变釉,到纷繁的窑变釉…

几乎只要有机会遇到的,我都尽可能收,如今也是我颇为看重的彩虹大军。

塞弗尔的每一种釉色都美得让人如痴如醉

令人惊叹的塞弗尔釉色收藏

东方之美

对东方外销瓷器的见解?

东方外销瓷是欧洲瓷器的直系教师,对西洋瓷器美学的影响力远高于中国官窑精品。从青花外销瓷、德化白瓷、淡雅粉彩、浓丽广彩,到日本古伊万里、顶级柿右卫门窑,无论在器型式样上,还是图案设计上,都主导了早期欧洲瓷器风尚。

这类作品颇富历史意义,也有收藏与观览价值。然而数量巨大,精粗良莠天差地别,高低等级价差数百千倍,入手时必须做好功课,仔细甄别。

不过整体而言,外销瓷整体价位仍偏低,应该还有上升空间,值得择优投资。另外,专为外国家族特制的纹章瓷,其特殊文化交流特质,也使其成为收藏热点,值得留意。

清初康熙外销青花瓷杯碟,底部标识为奥古斯都二世日本宫藏录编号,证明原藏于德累斯顿。

谈到东方收藏,老师也收藏不少日本屏风,不知老师钟爱收藏哪类日本屏风呢?

我个人收藏四幅日本屏风,是我居家布置重要的一环,其中一幅陈列于客厅,一幅在客房,一幅在和室。

由于规模,也由于色彩风格,无论是豪迈的狩野派、矜贵的光琳派,还是纤秀的土佐派,装饰效果皆堂皇无可取代。因为尺寸颇大,储藏不易,否则实在很想多购置几幅。

众多日本屏风中,尤爱”大和绘”题材金箔绘,流金溢彩,气象万千,透过浮云观览尘世繁华,贵裔风雅,不仅人物众多,且姿态各异,划舟植木展卷弹琴,可说是贵族版的迷你民俗图卷。

另外,我也喜爱花鸟屏风、山水屏风、南蛮屏风、唐人屏风,淡彩水墨屏风亦颇雅致,未来也是我考虑的目标——如果我还能找到空白墙壁或储藏空隙的话。

屏风本是实用的装饰艺术品,想问老师在屏风摆设上有何见解呢?

屏风原本设计放置地面上,当作半隔间,或屏障冷风,如今一般居家不太容易找到类似合适空间。所以不妨找片空白的墙,当作厅室背景,效果可能会比立在地面上更好。如客厅沙发上,卧室床板上,都颇理想。

一般大尺寸的屏风有六折,高约175公分,宽近四公尺,若是难以找到这么大片墙,也可考虑中小屏风,甚至两折屏风。不过,中小屏风不仅较为少见,而且在效果呈现上、艺术发挥上,都很难与大尺寸的六折屏风相提并论。

给新手藏家的一些小建议?

不敢说建议,因为收藏是很个人的事,收藏最好从真心喜爱开始,而非单从投资升值着眼。让学习拓展你,别让风格定见局限你。因为当我们认定“什么才是我喜欢的风格时”,可能会错过许多精彩可能性。多学多看,做好功课,保持开明好奇与包容的心吧!

先生家中一角

采访结束后,小鹿感到从先生的一言一语都透露着对收藏的真诚与敬仰之心,这份持久不变的纯粹热爱让人心生感动!

收藏这件事,何尝不是通过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做到的呢?就像先生每日所坚持的那样,我们在此生的时光里,去体会前人打造珍物的高超技艺,去阅读背后的动人故事。

如此一来,藏家的珍爱之心,或许也会变成一种独特的智慧,为家中的珍物们添一份岁月的温柔印记吧!

采访、编辑 | 小鹿

图片除非特别注明,

均为简先生独家提供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