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达人秀 | 博弈:话说六博棋
本期达人
“博弈赋诗聊遣意”
唐朝李颀所做的这句诗,是说他在家中实在闲的无聊,只能用下棋赋诗排遣寂寞。看来古代的人实在太可怜了,没有手机和电脑的日子可真难熬阿,下棋和赋诗都是很流行的社会活动了,但也不得不让我们掩面感慨,古代的人们练消遣都是那么文雅,我们可真是文化沙漠啊!
不行,这可不行,我们也要退沙还林,摘掉文化沙漠的帽子,争做文化热带雨林!
所以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社会极为流行的博弈活动吧!
退沙还林第一步:了解词义
博弈,我们现在常常只将它理解的为权谋利益而竞争的一个词语,可真的只是这样吗?no no no,它可一点也不简单,可以说是来头不小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它背后有什么神秘的知识大佬吧!
博弈是中国古代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有:六博、双陆、打马格、围棋、和象棋,是古人展现智慧、运筹争胜的重要方式。我们所熟知的为谋取利益而竞争的意思也由此延伸出来。
而博弈二字本身也体现了这一点,博字是六博棋的博,弈字是围棋的代称。六博棋和围棋可以说的上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棋类之一了。六博棋和围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意志的结晶。而在我们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就出土了两千多年前的六博棋。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来说一说这六博棋。
退沙还林第二步:了解六博棋的产生发展
六博的发明很早,据研究,最迟不会晚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六博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当时称博戏。秦汉时期,博戏更加流行,是中国历史上博戏最盛的时代,从天子到老百姓,都喜爱这种娱乐。考古发现的实物在秦汉墓中常常可见,文献记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如秦始皇还有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喜爱博戏。尤其是汉景帝,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因玩六博一时冲动,把吴王刘濞的儿子用棋盘给打死了,为后来他当皇帝后最严重政治危机“七王之乱”埋下了伏笔。
西汉时朝廷里设有博侍诏官,善博的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的尊敬。汉代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博术的人和著作。
东汉以后,六博棋开始衰落,玩法逐渐失传,现存的有关史料零云散星,语焉不详,如何投掷著、茕,如何行棋,已不能详知。
退沙还林第三步:解锁形制和玩法
六博创制、流传年代久远,棋具和棋局结构复杂,走棋方式变化多样,彩点名目繁复,由于年代久远,具体的玩法早已失传。有时候,我们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古人钩起我们好奇的就是那间或从泥土中出来的东西,让我们想古人是怎样生活的,而当一套几千年前的完整的棋具完好无损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完全不知道它的玩法的时候,那种感受是很遗憾的。
六博,就是这样一种让国人遗憾的游戏,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完整的六博棋具就有这样魅力,让人辗转反侧,想破解它的玩法,想和秦皇汉武对博一局。
△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一套完整的漆盒装六博棋具,盒内有方形博局盘一件,上有12个曲道,大象牙棋子12枚,6白6黑,灰色小象牙棋子20枚,箸分长短两种,长箸12根,短箸30根,象牙削刀一件,象牙割刀一件,木骰一件,为球形+八面体,每面均阴刻篆体文字:一面刻'骄',相对的一面刻'口',其余各面分别刻数字一至十六。
六博棋的产生年代可能还在春秋战国以前。《楚辞·招魂》中有一段话叙述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赛方法:“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第一句,说当时六博棋的棋制是由棋、局、箸三个部分组成。
棋是在局盘上行走的象形棋子,一盘棋中分两方,每方各六枚,一枭五散,故称六博;局就是棋盘,方形并有曲道;箸就像骰子,用竹子做成,长为六分,用于投掷。贵族人家用菎即玉来做装饰,以显其珍贵。棋子在局盘上行走,以投箸决定行棋的步数。
第二句,说的是行棋比赛的方法。由两人对局或两组联赛,方法是“投六箸,行六棋”。先投箸,后行棋,斗智又斗巧。行棋时要讲究技巧,相互攻逼,务使对方死棋。
第三句“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的是棋走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当投箸投成“五白”,可以任意杀对方重要棋子而取得倍胜(牟),并迸发出胜利的呼声。
退沙还林第四步:了解玩法变化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它长什么样子,由什么组成了,那么对于它到底该怎么玩,到底为什么曾经那么流行呢,就让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吧。
△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3号墓出土的博局盘长方形,盘面也有以方框为中心的12个曲道4个圆点,盘的一侧有一个长凹槽,内置骨棋子6枚竹箸6根,槽外盖有一有圆孔的长木片,骨棋子一大五小,竹箸亦为半边细长竹管制成。
六博行棋方法主要分为“大博”和“小博”,主要差别在大博用六根箸当色子;小博用两棵茕。南北朝的《颜氏家训·杂艺》记载:“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茕,今无晓者。比世所行,一茕十二棋,数术浅短,不足可玩。
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博法为大博,以六根箸当色子,以多吃博筹为胜。每对博双方各在棋盘自己一方的曲道上排好6枚棋子。对博时双方先轮流投掷博箸,然后根据掷得的箸的正反数量行棋,数越大,行棋步数越多。棋子进到规定的位置即可竖起,改称名为「骁」,亦称「枭」。骁在汉代为枭的借用字,《楚辞·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指棋子竖起成为枭。这枚「骁棋」便可入「水」中,吃掉对方的「鱼」,名为「牵鱼」。每牵鱼一次,获得博筹二根,连牵两次鱼,获得博筹三根,谁先获得六根博筹,就算获胜。玩家需尽快自己的散升级成枭,或杀掉对手的枭,方能多得博筹获得胜利。所以《韩非子》中所言“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战国策·魏策》:“夫枭之所能为者,以散棋佐之,夫一枭不敌五散也明矣!”
同时枭在散的配合下,争取时机杀掉对方的枭。
《焦氏易林》:「豫之剥:野鸢山鹊,奕棊六博;三枭四散,主人胜客。」、「否之睽:野鸟山鹊,来集六博;三鸟四散,主人胜客。」描述六博行棋模是拟猫头鹰等鸟类在池塘猎鱼的行为。
东汉以后六博的形制出现了新变化,出现了使用茕(同箸的作用)的小博,同样以多吃博筹为胜。晋人张湛在《列子》的注里,引用了一段《古博经》,具体记载了小博的玩法,是至今能找到最详尽的纪录:“博法:二人相对为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为‘水’,用棋十二枚,古法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二人互掷彩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亦名‘牵鱼’。每牵一盔,获二‘筹’,翻一盔,获三‘筹’……获六‘筹’为大胜也。”
这种博法是两人对局,博局有十二道,两头中间是“水”,12枚棋子,双方各执白黑棋6枚,分别布于局中12曲道上。双方还各有一枚称作“鱼”的圆形棋子,放在“水”中。双方互相掷茕行棋,行棋的步数根据掷的数字决定,棋子进到规定的位置即可竖起,名为“骄棋”,这枚“骄棋”便可入“水”中,吃掉对方的“鱼”,名为“牵鱼”。每牵鱼一次,获得博筹二根,连牵两次鱼,获得博筹三根,谁先获得六根博筹,就算获胜。
退沙还林第五步:思考六博失落原因
六博棋玩法失传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对它的改造有关。因为到了东汉晚期,围棋日渐流行,而六博棋棋道相对简单,具有赌博性质,其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但后来人们仍能见到它的影子,“博弈”一词中的“博”就是指六博棋,“弈”是指围棋。
同时,历史在前进,战争形式也发生着改变,早期六博棋的六个子代表的战斗要素,也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通过其学习兵法和磨练智慧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进一步改造它,增加棋子,规范棋局,逐渐演变成古代象棋的雏形,直至唐代牛僧孺将其改造为现代象棋的雏形。后来经丝绸之路传至西方,被西方文化改造,形成现在的国际象棋。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创造的。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经过了这么多的知识科普,我们是不是成功的在知识的沙漠中植下一片绿洲了呢?希望我们可以坚持下去,多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争做知识绿洲噢!
编辑:霍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