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序幕:弱势的天子、不靠谱的宰相、反水的侍郎

唐文宗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和之前诸多唐帝所不同的是,唐文宗的皇位并不是通过正常程序合法继承过来的,而是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谋害了他的皇兄唐敬宗后,拥立他登上了皇帝宝座。

唐文宗登基后,为了回报王守澄的定策之功,让他在原来的枢密使职务上再兼任神策中尉,不久又拜为骠骑大将军。如此一来,王守澄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军队“一把手”。

王守澄自恃功高,且手握兵权,因此愈发肆无忌惮。他不仅公然贪赃枉法,还肆意干预朝政,俨然没将年轻的唐文宗放在眼里。唐文宗心里对这种局面极度不满,也不止一次地考虑过铲除王守澄。可当时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几乎到了一手遮天的程度,连他强势的祖父唐宪宗和他的疯狂的皇兄唐敬宗都先后死在宦官手里,他这个弱势的当朝天子又哪来与宦官集团对抗的实力呢?所以唐文宗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等待时机。

要铲除宦官势力的第一步就是得物色几个得力帮手。可当时满朝文武都与宦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找出一个背景清白,对皇帝忠心不二的人还真不怎么容易。

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后,唐文宗终于发现翰林学士宋申锡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君臣之间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后,唐文宗确信自己的判断无误。于是他便任命宋申锡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宋申锡的这次擢升有点出人意料。不过,当时的宰相牛僧孺、李宗闵正在忙着打压政敌李德裕;权宦王守澄又认为皇帝只是在刷存在感。因此谁也没往深处去考虑这件突如其来的人事安排。

万事俱备,只差具体的执行人。唐文宗和宋申锡一致认为只要在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岗位上安排自己人,锄奸行动就能大功告成。那么谁来担任京兆尹最合适呢?宋申锡推荐了时任吏部侍郎的王璠。

为了慎重起见,宋申锡亲自前去游说王璠。他将天子的计划和盘托出,并向王璠表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机会近在眼前。王璠当即拍着胸脯承诺要砍下王守澄的狗头,以报君父所托。

宋申锡得到满意的答复后起身离开,然而他却万万没想到,他前脚刚走,王璠后脚就跟着出来。只是两人出门后的方向略有不同,宋申锡是去宫里向皇帝报喜,王璠则是去王守澄府中报信。

我们无从得知宋申锡和王璠之前的关系如何,也不知道宋申锡举荐王璠的理由是什么,可宋申锡在此事上明显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没站在王璠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唐文宗是个弱势天子,宋申锡又是当时四位宰相中最没权势的一个,这样的组合要去对抗大权在握的王守澄集团,风险显然极高。而且即便行动成功,那也是宋申锡成为定策元勋,王璠充其量只能是个跑腿的执行人。所以通过风险收益比来衡量,王璠帮天子诛杀王守澄的风险很高,收益却很低。反之,王璠给王守澄通风报信的风险很低,而回报却可能很高。所以抛开家国情怀等因素的话,应该帮天子还是应该帮权宦,答案不言自明。

得到消息的王守澄立即展开反击,唐文宗一看形势不对就选择弃车保帅,果断抛弃了宋申锡。王守澄本打算将宋申锡置于死地,但在宰相牛僧孺等人的力保下,最终宋申锡被贬为开州司马,后死于贬所。

唐文宗与宦官集团的第一轮较量以完败告终。不过正如一句名言所描述的那样,“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只是开始的结束”。唐朝后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甘露之变”,就在这次失败的行动后悄悄拉开了帷幕。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