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殿伦 :民俗风情

作者:任殿伦
大年初一
除夕晚上子时(11点到1点)是辞旧迎新的关键时刻,平日里,我们下栅的老社友在寨子上敲定夜钟(晚12点),那是在告诉人们:已经更深夜静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但也要操心贼娃子关照你家。今晚同样是12点敲定夜钟,却另有新意,那是庄严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人们都知道,开始的标志是把神从天上接回来,于是听到钟声后,全村人都轰动了。熬年守岁已精疲力竭睡眼朦胧的男男女女全都忙活起来,睡意一扫而光。小孩儿们一骨碌爬起来,摸出枕头下的压岁钱,顾不得数一数,装在衣兜里,跳下炕穿鞋戴帽,提了响鞭直奔院子里去。成年男子出门先放三声开门炮,“通!通!通!”瓮声瓮气,像大木锥敲牛皮大鼓。三声钝响后,孩子们的响鞭“噼噼啪啪”像暴风雨,像炒豆子,一连串地响,全村都是这样。预先垒好的火炉也点着了,开始是熏熏大火,后来就变成一团烟雾,到炭块全被燃着时,卧式的火炉像一朵怒放的大红花,立式的像一支巨大的火炬,一片暖气融融,如同仙境一般。院子当间摆一支高桌,正当中供奉的是天地爷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或“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主宰”。供桌上的第一行供品是五碟插着供花的供馍。第二行是五碟小菜,最后一行是香炉、蜡台。香炉里插着云子香(也叫鱼儿香),至破五(初五)不灭。在青烟缭绕,香气扑鼻的欢乐气氛中,男人们给神上香、焚表,叩头。从天地爷开始在每个神阁前依样进行。这时,妇女们只能躲在屋子里隔着窗户看,这天她们没有敬神的权利和义务。历朝历代的老人们总是把年俗原原本本传承下来,却都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妇女在这天不能敬神。直到解放后,歌唱家郭兰英唱了一曲《苦伶仃》——“妇女翻身歌”,其中有句歌词这样唱道:“旧社会,好比是,黑格洞洞的枯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听了后才知道了个来龙去脉。强女人们受不了这份气,也曾忿忿不平,大发牢骚道:“难道爷爷们不娶妻生子,他们不是娘生的?”不过大部分女人们习以为常了,落得个无官一身轻,也并不去计较这些。
接神告一段落后,胡乱睡一阵,不觉已到卯时(早六点)拜年的来了。“福星高照,年年有余,XX给您拜年啦!”“嗨!拜什咧,来就有了,快进屋暖和吧!”说着,来拜年的晚辈在天地爷神位前叩过头,然后进屋,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无非说些祝福,喜庆之类的话。给人拜年一般是带一个孩子来,孩子们有两个实惠:一是能赚压岁钱,二是带一个网兜,油花花,酒枣,柿饼等食品能装满网兜。装满就走,再去赶下一家。
接神拜年是过大年的两项主要活动。拜年,年前年后都行,接神则是一年只有一次,而且是限在三十晚交夜时,时间紧,任务重,还要上讲究,要搞好这项活动,实在不是闹着玩的事。好在人们有多年的经验,年前已经准备就绪,这项活动总是搞得庄严活泼,井然有序。在神权时代,迷信越深,趣味性越浓。初一早晨的接神拜年是欢度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当日的其他活动比较轻松自由,这叫做一张一弛,是合情合理的。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为新正的高潮迭起蓄势。过去大年初一的活动各村大同小异,下栅是大村社,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下栅的情况,除玩赌钱以外还有:

装饰柏叶牌楼

下栅分为五个闾,每闾塔一个柏叶牌楼,在热闹的地段还要开辟一个民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如埋设秋千、车轮转等活动器材。五个牌楼都是请赁铺掌柜和他的伙计们尽义务搭架。他们是有扭彩技术和装修工艺专长的。搭架的柏叶牌楼很上讲究,硬是用柏枝把牌楼上的脊兽,挑角、出檐明明显显地突现出来。这些工序大部分年前基本完工了,大年这一天主要是装饰、贴对联、挂红花纸,还要把每户挂花灯的柏枝固定下来,四个桃角分别挂四个走马灯,都要挂起来试一试,以免晚上挂灯时出问题。

秧歌班里听唱,庙院里看掏场子。

大年这天,秧歌不出动,仍是排练。民间的歌唱,如民歌、民谣、民间曲艺等,都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秧歌除这些特点外特有的是年味。如汾孝秧歌的垛子板、卖绒花、数来宝、数秃子、馋婆娘吃鸡、绕口令、数刘刘等,垛子板也能唱大戏,唱手们能分出红、黑、生、旦的腔调来,如教子、斩子交印、渭水河等,这些秧歌唱曲即使平时也能唤起人们对年节的联想,何况大年初一这一天呢?
汾孝秧歌掏场子有地方叫武秧歌,磕花棒的要能踢起飞足来,包头的是小脚女人跑台步,打旋子(小锣)花样很多,随着场地位置和舞姿的变换而变。掏场子的名堂很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打鼓子的像只小老虎,拉开架式,踩着鼓点,满场子奔。(侯兆勋先生曾整理出汾孝秧歌专辑,这里不再细说)
下栅村是一村两社,以拐角庙为界,分为南社、北社。秧歌也是两份,街头表演的回回,两社比赛着干,这家扮起八国洋鬼子,那家扮和尚杀秃子;你扮二鬼扳跤,我就扮猪八戒背媳妇……热闹非凡。

欣赏春联

春联的内容有些是固定的,如神阁联:
天地堂:天高悬明月,地厚载河山。
门神阁:昔日忠良将,今时护国神
土地堂: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灶君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财神阁: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还有一种叫喜帖的,如:春回大地、满院生辉、对我生财、出门见喜、老安少怀、六畜兴旺、井台龙王等。
主要欣赏的是各家街门上的门联。吃了早饭,学童们三五成群挨着门看,也有老人们专门领着孩子们看春联的。看内容、看字体,学习人家的长处,也评论一些缺点。那时的春联有的是自编自写的,有的是请人编写,都结合自家的实际。民国初年,我村北头有一家的春联自编自写,几年不变,写道:“年好过,节好过,日月难过;管闲事,落不是,不如不管。”给人们留下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评论的话题。其他也有现成内容的春联,大都是祝福、吉祥此类。
有副现成春联,写道:“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不知出自何人妙笔,是一副脍炙人口的好春联,内中意境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表达手法上说,它结构严谨,用词规范,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表义方面说,上联写人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和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揭示了“年”的本质。下联写“年”给人间带来了春意浓浓的第一个好季节及人们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大背景下的祝福和心愿,也暗示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哲理。此联可称得上是春联中的楷模。对联作为一种高度集中的文学艺术,欣赏一次春联,相当于过去文人们的一次文会。
大年这天的忌讳也很有意思。饺子煮烂了,要说饺子崩了;在街上两人见了面不能像平素打招呼问:“吃饭了?”要相互作揖说:“见面发财。”大人不能打骂孩子,孩子在这天不能哭吼;打水不能滴水滴;生怕扎瞎财神爷的眼,妇女们至初五不握针;讲究的人家早饭吃素饺,上午喝香油茶泡馍,意思是大年一天不吃荤,就等于一年不吃荤,爷爷不会怪罪。所有这些忌讳都是为了图个吉利,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唯有妇女不握针,实在是对妇女们的特赦,是最为实惠的一着。她们终年千针万线,缝新补旧够栖惶的,五天不握针,合理合法,真该谢天谢地。
正月初一~二月初二
下栅——孝义四大古镇之一,是南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过大年的格局基本和城关差不多,初一至初五商店关门息业,这是店员相公们劳累一年获准休息的五天;区政府除外地官员和本村籍的四名区警外,其他下属都回家过年了。各村来办公事的人,走动也少了,和年前的繁华市井相比,确实是冷清了许多,但浓郁的年味散发在各个角落,人们还是沉浸在热烈喜悦的氛围中。正月天我们村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去哪里,做什么好,这要看你喜欢什么。本村的秧歌班初二开始串户演出,可以看秧歌,广场上可以荡秋千,坐车轮转,这是户外的活动。室内的活动,有民间的评书老艺人说评书,老太太们念卷男女老少最爱玩的是丢升神官儿、捻升官、滚夹弹、压宝、丢色子。这五天赌注大的赌场也有。村长对这几天的赌博是一眼睁一眼闭,不禁止也不说公开放行,由他们尽情地玩。他也特意参加一两回,跟大伙红火一阵,输了钱就走。手气兴,赢了,就把钱扔给头家,买些瓜子花生什么的,给大伙吃了就完事。一过初五,除摸纸牌小耍外,大赌一律禁止,这是下栅村多年来的村规。穷人们小赌也不行,偶尔被逮着了,村长会指着他们的鼻子骂道:“天阴下雨不知道,有钱没钱你不知道?”
初三是祭祖的日子。当地风俗,大型祭祖每年两次,清明节祭祖是上坟扫墓,初三这天是在祠堂祭祖先的神主牌位。祭祀的贡品很讲究质量和花样,都是由种户产地的族人筹办。在封建家族制社会,全村一神祭祖的村子里,族长(也称家长)是全村的最高权威,村长也得听从他的,这天同族的全体男丁早饭后穿戴着整整齐齐的礼服齐刷刷来到祠堂,由族长领着族人向祖先神主叩头,然后族长坐正中,与族长同辈份的人分坐两旁,对后辈进行道德教育,讲解本族兴衰史。来参加祭祖的人一般都带着男孩子,能分得一份祭祀后的油食,算是取得了族人的资格。从外姓操养来的孩子,可以参加但不能享受油食。不能按时到场的人,一进门,族长不会问你青红皂白,而是一声怒喝:“跪下!”迟到者只好恹恹地跪在祖先神主面前。下栅杂姓多,只有从灵石任家庄移来的一任姓家族有祠堂,位于南沟街道北寨堡山崖下,其他没有祠堂的家族或到族长家供神则,给祖先拜年;或在自己家独供祖先牌位。一天的祭祀活动不但是族人一次有意义的聚会,而且使人联想到祖先的许多轶事,或成功或失败,或经验或教训,对后人的为人处事都是有好处的。
初五,俗称“破五”,是送穷的日子。穷,谁也不喜欢,起床后赶早把堆积了五天的垃圾收集起来。点一炷香,拿在手中,念着“穷姑姑走了,富姑姑来”的口诀,把垃圾倒在垃圾场,插上香,放一串响鞭,称是送走了穷,早饭吃红面铡拔子,也是给老穷的待遇。午饭吃翻身火烧,这大概是以为富姑姑来了,对她的欢迎吧。
过了“破五”各村的秧歌班开始出村演出。这是正月闹红火自古以来一直传承的习俗,村与村之间你来我往,现在叫“交流”,过去叫“红火来往”。据老人说们,在他们的记忆中,下栅每年正月来二十多份秧歌,1949年的正月是来秧歌最多的一年,有二十六份。这样下栅村就不可能对每个村作报答性演出。我村秧歌出村演出只能应对特邀的和有特殊关系的村子,但绝不摆大村子的架子,以大欺小。对外来的秧歌,只要是我村秧歌不出村,就要派前场吹打乐到村口迎接。秧歌进村后有专门领秧歌的人,演出点上有专门招待茶水的人,地秧歌主要是晚上演唱,唱得太晚了,杂货铺里取面,火烧铺里打饼子,给秧歌队打尖,这是年前就安排好的。外村的人们都理解下栅的高姿态和难为之处,都愿意来下栅演出,他们自始至终表现出对我村的尊重。秧歌进村后,整整齐齐地在街上行进,最前头的是日罩子伞头,接着是前场吹打乐、唱手、十二角身子(地秧歌),队伍两侧分别是两个牌灯,尾部跟两个丑角。有的还有旱船或推车,每到观众多的地方或十字路口,都恭恭敬敬地打个四六句子,也有白天来演出的,都是高跷、背棍之类。封家峪的竹马很有气派,只有晚上表演才能让人看得更得劲。各村的秧歌班里的演唱艺人都是村里出类拔萃的人物,那时女人不能参加秧歌班,装十二角身子的都是村子里帅气十足的小伙们,引诱的看秧歌的女子们不由得满街跟着串。各村秧歌班的领导人叫“班头”,都是在村子里有威望的人。秧歌进村后,他们随便走在队伍的一边,不时地和看秧歌的人打招呼,这些就是富有年味的,给人们带来年的声音的正月红火——汾孝秧歌。旧日的下栅人闹正月红火的气魄比这还要好。七七事变前,我村的秧歌班的“班头”是刘官荣老先生,他是一位家资比较好的生意人,晚年回村住闲,多年领导秧歌班,全村男女老少尊称他为“刘班主”。
初六以后的日子,散发着年味,伴随着年的声音向前推进。初八是祭星日,这天折叠一个黄表纸牌位,上书“值日值年星宿之神位”供在当院,晚上当空中的星宿出来时,烧香、点灯、焚表纸。供献祭星火烧,叩头祈求保佑一家平安。
十三是杨公百忌日,不走亲访友,我们村的秧歌也停止活动一天。13、14日两天正好用来准备元宵节的大型活动。
到了元宵节,年节活动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初一那是迷信色彩给人带来了快乐,元宵节则是民族风情、地方风味、生活气息的总会师,是亲情、爱情的感情大融合,是充满年味的大狂欢。元宵节又叫灯节,主要在晚上活动。这一天晚上,我们村家家门口挂红灯,五个牌楼上都挂着几十盏各色各样的小灯笼,四角是走马转灯。东门街道北墙壁上有瓷猴灯,这种灯在周围村子里只有河底和我村有,其他村没有。其实也很简单,它是用砖窑上烧火结的大瓷猴砌在一起,大约1.5米见方,上面各个棱角上放几十个小灯,点着后站在百米以外的河口看去,像空中闪闪的星星,此外,还有街头表演的舞龙灯,整个村庄成了灯的海洋。人们在八音会吹打乐和秧歌乐曲声中观灯,像戏剧的场景。这天晚上龙灯、社火、秧歌等,一条街一条街串,路过牌楼,就在那里唱一阵。观灯的人们有的看秧歌,有的烤火炉,走马灯和牌灯上写着谜语,(当地人叫“灯虎儿”)有些人在猜谜语,情侣们是在说着悄悄话看,一旦瞅准人们不注意的空子,立即偷偷地手拉起手来。
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像盏天灯普照大地。良宵盛会,人们毫无倦意。寨子上的定夜钟敲响时,才如梦初醒,已经下半夜了,这才意犹未尽地疏散回家。
有些年份的元宵节,也有遇到纷纷扬扬下大雪的时候,人们除观赏“天地一笼统”,“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外,还有另一种美好的心境,说“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必定好收成”,“瑞雪兆丰年”,并不觉得完全的扫兴。灯火可以补,好年景是老天爷的恩赐,不容易呀!
年节娱乐的结束,乡村比城关迟,一直要延续到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完结。元宵节到“龙抬头”正是“雨水”节令,七九河开,河不开的时候,杨柳还未抽绿,但毕竟春意已经开始萌动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不违时”这是农家最熟悉也是最能理解的两条农谚,他们不敢贻误农时,但也非常珍惜自己的精神生活。我们下栅是在年节狂欢的余波与农时备耕的交替活动中,温柔和谐地度过的。
正月十六是“游百病”的日子。(即游串祛百病)这天最多的活动是游山,登高到魁星楼顶,寨子堡墙上、游览庙宇,到白沟河的活水源头去看“老婆尿床”的景点,女人们大多是集中在“九曲黄河阵”游戏区串黄河。
二十日是添仓节,这一节俗是用软米面捏成各种形象的灯盏,如锅灯、炕灯、口袋灯、门灯等来表达农家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炕头还摆一个照孩儿娃娃灯,意在保佑孩子一年平平安安。第二天把这些面塑蒸过后蘸着红糖吃,照孩儿娃娃灯归媳妇吃,取意是添人进口,早生贵子。这天晚上秧歌班进行一次专题活动——给没有生养过的年轻媳妇送泥塑娃娃。
二十五日是“老添仓”,媳妇们讲究回娘家过节。前一天满街的接送姑娘媳妇回娘家的驴驮、马驮、牛车、轿车,财主们还有用轿子接送的,人欢马叫,也是一景。
我们这里历年的常规是:从“老添仓”起到二月二止,集中会计先生,各闾代表、村监委员等在老爷庙村社办公地方算村长一年的收支账务,二月初三在大街上人多显眼的地方贴出清单,新一年的社事启动。一九四五年前尚德全这位正直的农民是我村多年的老监察委员,他无私无畏,有胆有识,是种山地户的中等农户,为维护我村尊严特别是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人们尊称他为“尚头儿”。
二月二是引龙节,民间俗称“龙抬头”。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认为龙是治水之神。沉睡了一冬的龙,在春回大地的时候,抬头履行职责,无疑是给庄稼人带来了福音。这天的食俗是午饭吃煎饼,煎饼如同龙脱了的皮,意在去掉旧龙皮好让龙轻身腾飞。但是能不能保证五谷丰登是土地爷说了算,对于这位神,老百姓当然是不敢慢待,因此,这天也是祭祀土地爷的日子。
古城中阳楼西街中段路北有一小庙,那是孝义县的土地庙。二月二这天平川各村的秧歌都要进城到土地庙表演一番,以示祭祀。村里的秧歌各有各的套路和特色,来到土地庙应该认真表演才对,可是窄街小巷,人山人海,秧歌队能挤进去打个四六句子就算不错。满城关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光顾了拥挤,哪里还能顾得上看秧歌。真正的红火在下午,城内、四关的广场里、戏台上、店铺门口全都是演唱文娱的,东关的放火也在这天晚上进行。看放火的最远来自平遥,财主们坐着轿车,白天就早早赶到了。春节文娱的高潮达到了最高顶峰。
各村在孝义城都有自己信得过的字号,是常主顾,联络点。祭完土地神后,各自到自己村的联络点吃饭。下午在门口搭一个临时台子,一直唱至深夜。我们下栅村的联络点是南关路西“中和裕”杂货带副食加工坊。
回村后第二天在娘娘庙吃散班饭,服装道具、乐器等入箱由专人保管,秧歌班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农家乐”,最先听到的是河后沟二十三家园地汲水浇地的花车声,“哈啦……哈啦……”此起彼伏。农家自有农家乐,其乐融融。
在封建社会里,下栅不愧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典范。村里除行政领导村社庙或村公所外,各个阶层分别组成了各种群众团体,如养牲畜的组成马王会,爱戏曲的组成自乐班,学界人士组成文章会,还有盆窑的窑户、商界的字号等。这些群众团体在一正月的文娱活动中起着很大的资助作用。解放初期,这些群众组织还很兴盛。有一次自乐班在台上演出,台下的观众纷纷议论说:“这鼓板不行了,没听头,该换新的了!”马王会的头任三元听到了,朝台上喊道:“这鼓板不行了,由马王会负责买新的吧!”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到介休买回了新板。文章会的头儿任克让、任启华听说马王会买下了新板,他们就做了一块大幕布。字号东家,掌柜的资助就更大方了,秧歌班一组建,就把班里活动、招待客人用的白面准备到大瓮里了。那时是真正的群众文娱群众办,演职人员也只有贴钱的,没有赚钱的。

领读者杨青

中阳楼干火烧的四代传承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

  • 商都的秧歌

    丁酉2017鸡年,全县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在吉祥喜气的雄鸡高歌声中拉开大幕.秧歌舞彻了春.彩灯辉映着梦.歌声宣泄着情.旺火升腾着愿.焰火捧亮了月.笑脸洋溢着喜--古老的七台镇成了歌舞的海洋.喜庆的乐园 ...

  • 白鹿原:田小娥孤身惨死,谁该负责?

    一个夜晚,白嘉轩家的长工鹿三,也就是黑娃的父亲,田小娥的公公,来到他此前从未登过门的小娥所住的窑洞,用他新磨得锐利无比的祖传的梭镖钢刃,杀死了田小娥.书中用这样一句话写了小娥的死: 白鹿村乃至整个白鹿 ...

  • 沇江往事:秀市厦涧铁门槛

    出秀市镇向东,约五六里,看到一排矗立在丰崇公路旁的新楼房,房前的柚树吐出洁白的花蕾,树下一地淡绿的花瓣,仿佛在时间的河流中寂寂飘落,香气馥郁迷人,这里就是厦涧.要不转进老村,你是根本发现不了麻石巷纵横 ...

  • 贺岁佳作丨应敏明:灯火可亲

    灯 火 可 亲 应明敏 小时候我们家每年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母亲就会请小镇上有名的书法家给家里写上幅大红春联,内容无非是辞旧迎新.祈祷祥和,父亲就会忙碌地找来梯子,给自家门口挂上红灯笼.也就是从那个时 ...

  • 回味那些“年”(下)

    本文作者:马少东 往期: 回味那些"年"(上) 回味那些"年"(中) 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的头一天,宏盘村的所有记忆几乎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温暖如春.其实,有些 ...

  • 王汉利||水磨闹元宵

    过罢大年盼元宵,元宵节"咚咚嚓"闹红火的锣鼓声,不时在耳畔回荡...... 故乡应县水磨村,在朔州称得上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大村庄.每年正月里闹红火,锣鼓声从来没有中断过,当街,老爷庙 ...

  • 左云县三屯乡段家村 二月二秧歌挠搁船灯闹红火

    二 月 二 左云县三屯乡段家村 二月二挠搁秧歌船灯闹红火 左云县段家村 秧歌挠搁艺术之乡 龙 抬 头 段村是左云县秧歌高跷挠搁之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每年正月都要闹红火.秧歌. ...

  • 朝阳喀左秧歌

    2016年2月20日.21日,应曲利明.卢英的邀请,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秧歌汇演期间于老爷庙镇平房子村.东哨镇大马架子村拍下部分照片.在我看来这些照片显属稚嫩,权当是成长的记录.现予分享,敬 ...

  • 100年前的風土人情【26P】

          照片来自<亚东印刷>,那时候的日本派出好多人,来中国拍照片,当初可能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今天看来,都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有些景物已经不再,有限生活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 ...

  • 任殿伦 :年味浓浓

    作者:任殿伦 最是难忘过大年 我国的大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大年的习俗表现了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在诸多节日中过大年最牵动人心. <白毛女>剧中的杨白劳.喜儿,父女俩相依为命,在阶级 ...

  • 任殿伦 :梧桐的山药

    作者:任殿伦 梧桐的山药表皮呈乳白色,附着在果实上的须根与其他产地的比相对较少,最长的有二尺余,有的成扁平状,称扁山药.梧桐山药营养价值极高,敢与全国著名的河北怀庆府山药媲美. 梧桐人在这块适宜种植山 ...

  • 任殿伦 :尉屯的蒜

    作者:任殿伦 尉屯的蒜红装素裹分外好看,俗称红皮蒜. 其特点:籽白.蒜头大,蒜瓣齐刷刷围拢在一起,像个小灯笼,瓣儿之间绝不草生出碎小瓣来.孝义年长的人能识别出真假尉屯蒜来,即使每挂比外地的贵一块钱,也 ...

  • 任殿伦 :我的童年不幸福

    作者:任殿伦 我生于1936年7月,正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抗战胜利后接着是三年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年我13岁,我的童年是在兵荒马乱担惊受怕的岁月中度过的.晚上最怕捣街门狗咬,这时不是 ...

  • 任殿伦 | 我被调离家乡的前前后后

    每晚10:10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这里等你 我被调离家乡的前前后后 作者:任殿伦 01 大难临头防不胜防 1966年夏秋之交,阶级斗争由抓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转向批判"三家村".&q ...

  • 黄金时代:敦伦伟大友谊

    黄金时代电子书今天分享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王小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推崇他的人眼里可以说是天纵奇才!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等,正是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开中国一代黑 ...

  • 郭敬明《晴雅集》王子文美艳赤眉蝶唇妆,赵又廷邓伦饰演阴阳师

    自从<晴雅集>定档之后,这部电影就屡上热搜,从"晴雅集预告""晴雅集剧照"到"晴雅集制作特辑",这部电影终于成功吸引我的注意力. ...

  • 罗大伦:瘀血的识别与调理方法

    瘀血的症状 大家自己可以看,跟这个舌相对照一下,其实有的没有瘀血的人,你会发现舌下静脉很淡,淡淡蓝色,有的人经常看不到,那么严重的人一看下面又黑又粗,很明显 我刚才一说完有瘀血,看到很多人脸色一沉,不 ...

  • 从锦衣之下到暮白首等,任嘉伦饰演的这6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一个?

    年初,由任嘉伦,谭松韵主演的<锦衣之下>,一直火到了现在.上个月,任嘉伦和李曼等主演的<秋蝉>才刚播完,这两天,又传来,他和张慧雯主演的<暮白首>定档,将于6月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