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母亲程氏 2024-06-14 02:49:58 一道茶文化传播平台 1 程氏出生于四川眉山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父亲、几位兄弟均在朝为官,是当地权势显赫、家贫臣富的豪门望族。这位父母最疼爱的千金姐,自幼不喜奢华。珠宝首饰不戴,绫罗绸缎她不穿,整日与诗书文章、笔墨琴棋为友。父亲说:“家资万贯,你却如此节俭,真是辜负了自己的富贵命。”她说:“作个豪门贫小姐,岂不更有乐趣?”18岁时,她嫁给了家境远不如娘家却文名颇盛的苏洵。到苏家后,侍候公婆、照料家务,样样事她都拿得起,放得下,全然没有富家女子的娇奢习气。苏洵的祖母年过七旬,脾气乖戾,家中老小均敬而远之。程氏每日端茶送水,洒扫捶背,老太太乐得整日笑逐颜开。刚至苏家时,苏洵父母生怕这大家小姐在这清贫之家感到不适,没想到“娇小女”却如此朴实勤劳,有这么一位好媳妇,真让苏家惊喜万分。一天,一位友人来访,看见程氏身着粗衣,里外忙乎着干活,便说:“夫人,以你娘家之富,何必这么节俭劳苦呢?”程氏回答说:“娘家富不是自家富,我虽清贫,但合家欢洽,这是什么钱也买不来的,依赖人家的恩赐,这不是我愿意做的事。” 2 程氏共生了六个小孩,三男三女,但长子和三个女儿均不幸夭殇,保留下苏轼与苏辙。她万般疼爱这两个儿子,但愈是爱,她愈是不给孩子们以任何娇惯。她认为,骄奢助蠢,清寒却大才。为此,她与丈夫一起,以严格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力图早日把他们引上成才之路。苏家有一片小园林,园内种满各种花卉草木,景致优雅,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场所。一天,5岁的苏轼带着弟弟来到花园。矮树丛上,一对美丽的黄鹂在歌唱,你一句,我一句,抑扬顿挫,起伏有致,两个小家伙听得呆立了半响。小苏轼眼珠一转,轻轻地拍拍弟弟,蹲下身,找来一根竹杆。苏辙一见,也拿了块石子抓在手中。“太好看了,把它们抓回去!”他们屏住气,蹑手蹑脚,弯着腰,慢慢向鸟儿靠拢。眼看够得着那两只美丽的小精灵,苏轼举起竹竿,对弟弟说了声:“打!”挥起竿子就向树丛扫去。“别打!”一声轻喝,使举起的竹杆与扬起的手停在半空中。兄弟俩惊惊愕地回头一看,家中保姆杨氏,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孩子们,你妈妈说了多少次,不许伤害园里的花草与动物,今天怎么又忘了?”“唔……”,兄弟俩看看杨氏,又看看惊飞而去的鸟儿,竹杆与石子,都掉在地上。程氏认为,人性应以善为本。要善,须得有一份慈爱之心,孩子的爱心,从启蒙时就要培养。只有从小爱长辈、爱兄弟、爱家庭,爱伙伴,长大才会爱民族、爱国家。这样的爱,不仅对于人,而且也应及于物,及于大自然。因此,她立下严格的规矩,不许伤害有益的花草与虫鸟。违者,数日不许入园游玩。这一规定,使得苏家的庭园,成为这一带小鸟、蝴蝶们最安全、最热闹的栖息嬉戏场所。每天,花园里彩蠂飞舞,莺啭燕唱,分外迷人。 美的心灵,从人之初始,程氏自孩子们稍识人事起,即把爱的种子播入孩子们的心田。这种爱,逐渐成为支撑事业与人生的精神支柱。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 ★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 3 孩子们要成材,光有爱心还不够,高尚的气节与远大的志向,是推进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动力。程氏深深懂得这一点,并把它灌输于每日对孩子的养育之中。从苏氏兄弟两三岁起,程氏便开始每日设立功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孩子尚小,已有的启蒙读物尚深奥,她就自己从历代诗书典藉中找出许多著名仁人志士的史传故事作为教材,给孩子们授课讲学。她对孩子们说:“读书识字,不是为求官,不是为谋食,也不是专为求取名利,而是为了知事明理,学会做人。你们长大后,要正直、刚毅。能做到这一点,我死而无憾了。”一次,她给孩子们讲《后汉书·范滂传》。范滂自幼刚直,在汝南为官期间,除强抑霸,为民伸冤,深得百姓爱戴。为反对奸佞专权,他上书弹劾奸党却却反遭诬陷,被处死刑。临刑前,他劝母亲不要悲伤,范母说:“人以气节为本,气节在,寿命长短又何足惜?性命与气节不可兼得,二者取一,理应舍命取义。你今天为义而死,母亲为你高兴!”讲到这里,程氏热泪盈眶,概叹不止。小苏轼望着母亲,认真地说:“娘,我长大以后,也做范滂这样的人。”程氏抱着儿子,说:“好!真是好孩子!”从此,苏轼兄亲两人,处处以“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为榜样,把节操作为处世立身之本,更加奋发学习,以求长大成为一个为大家所尊重、敬仰的人。 4 苏轼兄弟成人以后,均成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剧烈的政治纷争中,不论是身居显赫还是被贬,不论是安是险,他们都以坦荡无邪、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貌直面人生,以坚韧的对正义的追求与赤子般的诚心,赢得人们广泛的尊敬。母亲给他们植下的正义之树,一直在兄弟二人的心中生着、生长着。 从孩子们6岁起,程氏就把他们送去上学。与别的孩子不同,放学回来后,一温习完功课,程氏就要苏轼兄弟找扛上锄头,带上树苗,去祖茔种松树。春天,细雨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夏日,灼阳晒黑了他们细嫩的皮肤;秋风,把他们的脸庞染上铜色;冬雪,留下他们一串串清晰的脚印。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荒芜的山岭,伴随孩子们的身影,一点点变绿。十几年过去,黄土坡不见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遮天蔽日,变成了绿色海洋。从第一次植树到为官离家,植松,一直是苏轼兄弟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有空,程氏还和孩子们一起植松、培土与浇水。松林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树荫下,妈妈给围坐身旁的孩子讲着一个一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是孩子们锤炼意志的课堂;这里,是铸就钢筋脉铁骨体格的健身房。劳动,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劳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劳动,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程氏的这一作法,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开家后,苏轼兄弟无论走到哪里,都与普通百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官做多大,每到一处,都挖土开渠、植树造林,改造环境。苏轼一生几遭贬抑,四处流落,但所到之处,荒山变绿野,废土成良田,远近几十里,都知道这里有一位“种松大王”,他创造的“东坡居士种松法”,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学。他任杭州太守,西子湖成了万紫千红、浓荫遮盖、湖水碧绿的胜地。他谪居黄州,自己种稻莳、栽桑养鱼,维系全家的生活。劳动中,她吟出一行又一行的名句,写出一首又一首的名篇。成年后,他曾有“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棵”的诗句。 5 程氏在孩子们心田种下了苗,孩子们在山野种下了树,心中的苗与山野的树都已茁壮成长,向人们诉说着这一平凡而深刻的真理。10岁起,苏轼与弟弟一起来到城西寿昌学院就读。兄弟两人勤奋苦读、聪明颖异,为全院百余名师所赞叹。学校离家较远,孩子们中午不回家,自带饭食在学校用膳。吃饭时,是孩子们最高兴、最热闹的时候,这个拿出饼,那个端出馍,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但是,唯有苏轼兄弟,只有一碗一碟。碗里盛的是白米饭,碟里装的是几块白萝卜与一撮雪白的盐。兄弟两人,萝卜蘸盐,吃得有滋有味。一日、二日,天天如此,先生有些不忍,说:“苏轼,到我这来吃些菜吧。”“谢谢先生”,苏轼:“菜够了。”“读书很辛苦,带些好吃的来吧。”“不用。我娘说,粗食布衣为养性之本,经得住磨砺,方成得了人。”于是,白米饭、白萝卜,白盐粒的“三白之宴”,便成为师生们称呼苏轼兄弟午餐的雅称。吃的是“三白”,可学习起来,兄弟二人却是文品、书品、人品倶佳的“三佳”。苏轼十岁,便写出“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釡;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的警句,让世人惊叹。寿昌学院的刘先生作诗有句为“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苏轼读后,提议改为“雪片落兼葭”。先生长吟一阵,深深敬佩这位学生的才学。“万棵松”与“三白宴“,是程氏刻意谋划的育子之道。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正当她沉疴在身,生命垂危之际,喜讯传来,苏轼与苏辙,同榜高中进士,并以文名震动京城,为时人注目。她笑了。出身豪门,却自甘清寒,程氏的辛劳没有白费,她的孩子以巨大的文学成就与彪炳世界文化史册的英名,给了她以最大的回报与安慰。 赞 (0) 相关推荐 春风化雨及苏母教子 春风不语千山绿, 桃李无言自成蹊. 东坡居士,其才其品,千古一人.究其成因,其母功不可没.人们把苏母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还有曾子母亲,欧阳修母亲,岳飞母亲). 其母程氏出生于四川眉山一豪门望族. ... 东坡故事4:听妈妈的话,做一个善良而有气节的人 闲不住的苏洵再次远游后,苏轼和苏辙的教育依然还得他们的母亲程氏操心.程氏是大户出身,从小喜读书,深明大义,对两兄弟的成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她反复告诫两个儿子,不发宿藏,不残鸟雀.古人喜欢用坛坛罐 ... 6.苏洵:本是同根生,千里共婵娟|苏洵|苏轼|曹植|苏八娘|李世民|曹操|苏澈|程之才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挺不喜欢曹植的这首<七步诗>的,倒不完全是说曹植在这首诗中将古代帝王之家 ...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苏轼家族的10个教育锦囊!(中) 苏轼8岁时,苏洵就送他到 眉山一所乡塾就读. 3年后,又送轼.辙二人到 当地名士刘微之门下从学. 他不仅适时引导两个儿子从学于当时名人学士, 为孩子提供成才的土壤, 同时还亲自给两个儿子任教. 苏洵藏 ... 她让“三苏”扬名立万,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母亲 理论上来说,有多少成功的人才,就有多少成功的母亲.如果一家兄弟都很有作为,他们的母亲更是荣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之中.然而,论及培养孩子最成功的女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程夫人应该榜上有 ... 中国历史上最牛才的一对亲兄弟 中国历史上最牛才的一对亲兄弟 识苏05 兄弟姐妹 大苏非大 (牛才=牛逼+有才) 苏轼同时代的其它诗作提到苏轼时,出现了"大苏"的称谓,比如他的弟弟苏辙在出使辽国时,感慨哥哥在外国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三章 第三章 主要讲苏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一章的阅读要点: 一.超凡的家教. 父亲对他的严格管束. 说两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背书!可以说今天一般的学生比起苏轼的用功程度不及其十分之一,他不仅要背下来经史子 ... 宋朝大臣苏轼,偶然写下一首诗,千年后成为男人怕老婆铁证 提到苏东坡这个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一些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识庐山真面目"."淡妆浓抹总相宜"都是大家熟悉的句子 ... 一位母亲的教子金句,价值万金!(父母必读) 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快乐幸福,健康长寿! 妈妈说: 我要你做的,是一个贵族,而不是暴发户. 贵族和暴发户的区别在于是否懂得道理. 所以无论你多么富有,无论你在什么地方, 都要悟道习德, 只有这样,你才能 ... 母亲节献给母亲——李亮 多年前的清晨,妈妈 你弯腰采茶如同三月的孟母 粘满露水的双手 馨香而鲜亮 多年前的山中,妈妈 你弯腰砍柴如同一幅油画 杜鹃花樱桃花瓜蓬子花 不及你担柴而归的笑靥 一个冬天的温暖 来自红肿磨茧的双肩 多 ... 感恩父母(4)/ 母亲节说母亲 万万没想到,合肥的大发展,竟然牵连到了我的老家. 我的老家离合肥百里之遥,在庐江县郭河镇郭河村,村庄毗邻街镇,交通方便,屋前方塘百亩,柳树环绕,风景秀丽. 这块风水宝地,我们王家在此繁衍生息百多年 ... 思念母亲/写在母亲节(格律诗一组) 前言: 和风轻拂,阳光明媚.当满目姹紫嫣红百花艳,杨柳轻摆绿丝绦时,迎着初夏的绚丽朝霞,伴着鸟语花香,母亲节,又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遥看天际边那火红的朝阳,成为为母亲节点燃的耀眼烛光,兰天下又回旋起祝 ... 明日母亲节,一首《女人花》献给天下母亲,祝所有母亲永远如花! 明日母亲节,一首《女人花》献给天下母亲,祝所有母亲永远如花! 郑板桥(1693~1765)节录古文苏轼《答秦太虚书》 郑板桥(1693-1765) 节录古文 节录古文苏轼<答秦太虚书> 图录号: 955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RMB: 747,500(含佣金) 郑板桥(169 ... 张翠梅佳作《母亲节 话母亲》外一首 母亲节 话母亲 文 墨梅 伤口痛到难忍时 一层层 包裹起来 遇到委屈时 一把把泪水吞肚里 脏活繁事 不声不响去做 这个人是谁 你的母亲 你走到哪儿 心就牵到哪儿 在她眼中 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留在她身边 ... 母亲节将至,如何用英语表达对母亲的爱? 01 妈妈:比女王更高的头衔. 02 我爱你,就像去到月球又回来那么多. 03 妈妈可以成为任何人,但没有人能取代妈妈. 04 妈妈为孩子无私奉献. 05 世界上万万千千个妈妈,真 ... 【长相思】思念母亲 文/车云侠 (一) 冬一天.夏一天. 慈母安眠已两年. 时时总念牵. 梦难圆.情难圆. 从小妈妈怀里缠, 至今犹眼前. (二) 眠一更.醒一更. 慈母音容总梦萦, 孤床掩泣鸣. 咽声声.愿声声. 逝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