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后,站在李世民背后的伟大女人
与吕后的狠毒、武后的强霸相比,她可称得上是温良恭俭让的皇后楷模。
和独孤皇后相比,虽然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但独孤皇后靠的是专制的手段;而她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无形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让她的皇夫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国家大事。
她还是个才女,一首《春游曲》道出了人间美景,佳人的踌躇意满的美妙意境。
她就是的站在唐太宗李世民背后的伟大女人,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二月六日,鲜卑族,小字观音婢,那个年代,女人的地位低下,也不起名字,以长孙氏称呼。她的家世非常显赫,母亲高氏出身北齐皇族宗室,高氏的父亲是北齐乐安王、隋扬州刺史高敬德,高敬德的父亲是北齐清河王高岳,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母亲这一支可谓皇亲。父亲长孙晟是北魏拓跋氏宗室之后,祖先为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三哥,因这一支为宗室之长,所以改姓长孙氏。长孙晟在隋朝官至右骁卫将军,著名的一箭双雕就出自这位将军,他在打击突厥的战斗中为北周和隋朝都立下了赫赫战功。长孙氏受贵族家庭熏陶,从小爱好读书,并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拥有知书达理、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时,父亲长孙晟病逝。年仅八岁的长孙氏与母亲和哥哥长孙无忌一起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就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投奔哥哥高士廉。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将高氏与长孙兄妹接回家,对他们十分照顾。长孙氏和长孙无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舅舅家度过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少时好友,因此高士廉见李世民非常方便,他通过观察觉得李世民有帝王之才,今后必成大事,便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便做主将外甥女许配给李世民为妻。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年近十三岁的长孙氏正式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当上唐朝的开国皇帝后,几个儿子之间争斗得十分厉害,政局不太稳定。长孙氏深信丈夫会成就大业,但她不盲目地从正面着手去帮助其出谋划策,而是尽心尽力地侍候好公公,十分得体地处理与众嫔妃和妯娌之间的关系,自己少说话多做事,尽量少为自己谋利益,一贯保持低调作风。李渊很是喜欢这个儿媳妇。
但当史称的“玄武门之变”不可避免的发生后,长孙氏一改柔弱的形象,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生死相依,亲自给丈夫军队的战士们打气。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也前来助阵。将士的士气大涨,一鼓作气地将李元吉和李建成杀死,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完胜。李渊迫于无奈,三天之后就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当年就退位让李世民接任皇位,开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长孙皇后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不想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都沉默不语。但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最终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他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李世民也因此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
有一次,太宗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去郊外狩猎,正待出发却被魏征因时值仲春不宜出猎而拦住太宗的去路,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左右的人见了都替魏征捏一把汗。太宗回宫见了长孙皇后,气愤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缘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皇夫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丈夫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
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见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面阴云随之而消,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见,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为李家父子打天下、为李世民争得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重义气,加之他俩是从小的玩伴,相互知根知底,极其信任,一直把长孙无忌视为“铁哥们”,登临御座后,多次想把长孙无忌提拔为宰相。长孙皇后担心外戚势力过大,将来会象汉代吕氏家族、上官家族和霍氏家族等那样得不到好下场,一再表示不同意。
她还直接给哥哥谈了自己的想法。长孙无忌理解妹妹的良苦用心,向李世民辞去有实权的职务,只当个闲散官儿。不过满朝大臣都知道,遇到啥棘手之事,只有找他才能处理妥当。可以说在长孙皇后在世时她很好的抑制了外戚干政。到了高宗李治时期,作为国舅的长孙无忌逐渐进入到了权利核心层,忘了长孙皇后的忠告,最终被李治赐死,由此看出长孙皇后的高绝智慧,思虑深远。
长孙氏是个才女,也很懂得生活,有《春游曲》传世: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春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此诗描写的是皇后在上林苑中游春时所见到的美丽春景。桃花偷色,暗示她人面桃花;嫩柳学身轻,隐喻她身柔似柳;花中舞蝶,兼示她穿行如蝶;树上啼莺,犹言她欢笑如莺。前两句是景的人化,能看出她开放活泼的性格,后两句则是人的景化,从而将景美、人美、情美合二为一,表现出她骄傲自负的一面。结句以“林下”(之风)、“风流”(多才)自诩,认为自己的出众之名早已远播于世间,勿须借问。反映出一种志得意满、踌躇洒脱及与她皇后身份地位完全吻合的心态。加之正值韶华芳龄,一时忘情,一时收敛,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命运的安排不是以个人的意志或人们的好恶为转移的,贤惠美丽,多才多艺、生活幸福的长孙皇后,仅在人世间35年就匆匆地到了另一个世界。李世民悲痛欲绝,亲自为其写碑文,他还在宫中建立了层观,只要站在上面就可以眺望到长孙皇后的陵墓,而且李世民从此再也没有册立新的皇后。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用自己卓绝的智慧和宽大的胸怀很好地诠释了在封建礼制下如何做一个完美的好妻子,贤皇后。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有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