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聪明劲藏得深,一般人都发现不了!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2卷,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元延四年(壬子,公元前9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中山王兴、定陶王欣皆来朝,中山王独从傅,定陶王尽从傅、相、中尉。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上令诵《诗》,通习,能说。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令?”不能对;令诵《尚书》,又废;及赐食于前,后饱;起下,袜系解。帝由此以为不能,而贤定陶王,数称其材。是时诸侯王唯二人于帝为至亲,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来朝,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及票骑将军王根。后、昭仪、根见上无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久计,皆更称定陶王。劝帝以为嗣。帝亦自美其材,为加元服而遣之,时年十七矣。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都到长安朝见。中山王只由傅陪同,而定陶王则把傅、相、中尉都带来了。成帝奇怪,就询问定陶王,他回答说:“汉朝法令规定:诸侯王朝见天子,可以由王国中官秩在二千石的官员陪同。傅、相、中尉都是国中二千石的官员,因此让他们全都来了。”成帝又命令他背诵《诗经》,他不仅能熟练地背诵,而且还能解释。另一天,成帝问中山王刘兴说:“你只由师傅一人陪同前来,有什么法令根据?”刘兴不能回答。命他背诵《尚书》,又背不下去。成帝赐饮食与他共餐,成帝已用完餐,他还在吃,吃饱才罢休。吃完起身下去,袜带松开了,他还不知道。成帝因此认为刘兴没有能力,而认为刘欣贤能,屡次称赞他的才干。当时诸侯王中,只有他们两人跟皇帝血缘关系最为亲近,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一起来朝见,私下馈赠礼物贿赂赵皇后、赵昭仪以及骠骑将军王根。皇后、昭仪和王根见皇帝无子,也想预先私自结交诸侯王,以为长久之计,因而轮流在成帝面前称赞定陶王,劝说成帝立他为继嗣。成帝自己也很欣赏他的才能,亲自为他主持加冠礼后送他回国。刘欣这年十七岁。

【解析】

帝王对于同样血脉的皇室子弟情感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这些人是维护统治的助力,用来防范权臣、外姓。

另一方面,这些人因为血脉,同样也有一定继承权,又会对皇帝这一支产生权力威胁。

所以,围绕后面一点,历代王朝那些没有得到王位的皇子皇孙,都会选择低调蛰伏,避免皇帝忌惮猜忌。

上面这段材料是关于汉成帝选择继承人。

有两个关键人物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

中山王是汉成帝的兄弟,而定陶王则是汉成帝兄弟刘康的儿子,即汉成帝的侄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两人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天一个地。

看起来定陶王很聪明,最后也获得了太子之位,但是要我说,真正的聪明人是这个中山王。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背后的博弈。

1.关于定陶王刘欣

这个刘欣年轻,他的父亲刘康和汉成帝关系极好,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过。

只不过,刘康之死颇为蹊跷,和王氏外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里,汉成帝选择刘欣作为太子继承,看起来好像是刘欣表现不错,加上其祖母傅太后多方活动。

这里面因素有很多。

一方面,汉成帝和刘康关系极好,爱屋及乌之下,喜欢刘康的儿子刘欣也是必然。

另一方面,当时汉成帝想用刘康来制衡王氏外戚,结果造成刘康死的不明白,汉成帝极有可能心有愧疚,对自己这个侄儿刘欣多少有亏欠心理。

再一方面,现在考虑选择继承人,刘欣对汉成帝是叔侄,过继过来,也能叫一声爹,这一层没什么心理负担。

最后,刘欣的确表现出来也不错。

这些因素再加上傅太后的活动,这才让这位定陶王刘欣被立为皇太子。

但是,在材料中刘欣以及他祖母傅太后的表现却非常没有政治敏感度。

就如同之前说的那样,对于这些皇室宗亲,用和提防并存,甚至提防猜忌更是主要。

如刘欣表现的这么优秀,加上他祖母傅太后如此跳脱搞关系积极运作立刘欣为皇太子一事。

好在汉成帝没有儿子,也有想法立其为皇太子,对此知道甚至默许,否则换了别的皇帝,看会不会动杀心。

想当年,汉武帝的兄弟河间献王刘德,就是因为多修了几本书,加上在儒生中名声不错,汉武帝说了一句:'商汤、周文王的封地都是小地方,你现在封地比他们大,你好好努力。’

结果这个刘德回到封地,心中忧惧,没多久就死了。

最关键,现在汉成帝是没儿子,所以立了你刘欣。

万一,汉成帝突然有儿子了呢?

你刘欣作为前太子,加上表现如此优秀、如此跳脱、如此热衷帝位,还能留?

所以啊,刘欣以及他祖母傅太后如此表现,看似聪明其实一点都不聪明。

2.关于中山王刘兴

刘兴的情况则相对简单一些。

他的是汉成帝的兄弟,其母冯太后之父是元帝重臣冯奉世(这里很重要)。

之前,因为王章用刘兴的舅舅冯野王顶替王凤,结果被王氏外戚反击,搞得冯野王丢官,自己也被调整封地。

严格来说,汉成帝和刘兴的关系及其一般,这次觐见,也更多是常规性的而已。

加上两人年纪差不多,如果让刘兴做皇太子,将来汉成帝在宗庙里面的处境就非常尴尬。

兄弟能叫自己叫爹?

上面的材料中里面,有两段是关于刘兴的,字面意思都不好。

一段是说他没什么见识,一段时间说他表现有些不堪。

要我说,刘兴才是大智若愚!

刘兴的母亲冯太后,这个人当年可是有勇气以肉身挡熊救驾的。

加上他父亲冯奉世、兄长冯野王、冯逡都是极有才具之人,这个冯太后也不会差,有见识、有水平不会差。

她这样的,怎么会教出一个如材料中写的如此不堪的中山王刘兴呢?

刘兴是故意装的!

其实,换位思考就能明白为什么刘兴要如此?

首先,关系上,刘兴与汉成帝,绝对没有汉成帝与刘康、刘欣那么好,这一点刘兴、冯太后也是知道的。

其次,从材料中看,有可能是刘欣早一些面见了汉成帝。

那么,相关傅太后的活动,汉成帝的反应,刘兴在得知之后就知道,太子之位大概率是刘欣的。甚至这个东西都算是早就定好的。

刘兴也可以去运作,也可以去争,但是结果会怎么样?

赢了则什么事都没了。

但是输,则输在两方面。

一方面,刘欣成为太子甚至继位之后,面对这个以前如此热心皇位的叔叔,他能安心?更何况他的祖母傅太后和这位冯太后以前还颇多矛盾,势必要清算(哀帝时期的确也发生了对冯太后的陷害)

另一方面,还是基于假如汉成帝突然有了儿子,就算刘兴不是皇太子,之前也如此热心皇位,同样还是要被猜忌。搞不好要和刘欣一同被清算。

这个时候刘兴表现出这种不堪,反而是在看明白局势之后的自保。

实际情况是,看似刘欣成了皇太子,几年后也登基成为皇帝,但是最后刘欣的帝号却是“汉哀帝”,完全是贬义。

甚至他的外戚家族傅氏、丁氏也都被全部清算。

所以胜败这个东西,不能单纯看你现在获得什么,更要看最后的结局谁还站着。

不是有句话这么说的,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

看似刘欣聪明获得了太子之位,其实他是钢丝上跳舞,步步惊心。

而刘兴表现的如此不堪,啥玩意没得到,他反而是真正的聪明人,妥妥的面带猪像内心嘹亮。

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会表现出自己是聪明人,他们懂得蛰伏、低调,把实力用到关键地方,悄悄的捞好处,最后惊艳所有人。

而那些看起来聪明人的,恨不得时刻都在秀,则暴露在众人面前,反而让他人忌惮,深怕被其算计,于是被提防、被提前针对集火。

问题来了:

你想不想做一个,大家都知道你聪明的聪明人呢?

反正我不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