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两首绝句《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其一、其二),朴实平易,却是发自肺腑,人到了中年才能读懂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作品的高下,首先取决于作家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只有感受深刻、思考广泛,才有可能在诗行中反映得非常精彩。

但是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经历了少年的懵懂、年轻时的冲动,以及中年的稳重和晚年的看空,才终于体味了一生的酸甜苦辣,其笔端流淌出的文字,才会质朴又富有深意,更令人百读不厌。下面介绍刘禹锡的两首绝句,朴实平易,却发自肺腑,人到中年才能读懂。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其一)

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刘禹锡因为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被贬谪到南方的僻远州郡,多年以后才得到升迁。但他回到长安后又作诗讽刺朝堂,于是再度被贬。经历了23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后来有一次他去长安办事,偶然遇见了老友韩泰,诗人想起他们曾经一起在王叔文那里肩并肩地工作过,如今一晃就是几十年,真令人感慨万分。此时韩泰正要到吴兴(今湖州)去当刺史,于是老刘便赋诗为之送别。

这首诗重点写盛衰对比,开篇就回忆过往,“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作者先写从前相聚,一群志同道合、意气风发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为革新朝政而努力。他们还排成一字,走出朝堂,心情非常舒畅。

大家平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气氛融洽,而且取长补短。当时他们是那么年轻,又富有朝气,为了革除弊端,造福百姓,不怕吃苦耐劳,更没有怨言和牢骚。

后两句则展现了当时情景,“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作者感慨多年以后,重逢时只剩他们两人,大多数朋友都已在各地去世了,意绪悲凉,表现了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

“零落尽”三字,发自肺腑,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命运多舛的无限感伤。海北江南,即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谪的荒远州郡。作者采用赋体,通过老朋友的离合,来表现历史的盛衰、以及人世的无常。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其二)

自从云散各东西,每日欢娱却惨凄。

离别苦多相见少,一生心事在书题。

人生总是聚散匆匆,年轻时意气风发,觉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没有什么经过努力办不到的。可是经过一番打拼之后,才觉得世事变幻,难以把握,总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经过这么多年的贬谪生涯,虽然从不退缩和气馁,但岁月不饶人,有时候真感到力不从心。诗人惆怅地说,“云散各西东”,他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曾经的好友可以再次携手,共同实现儿时的梦想。

人生暮年,即使看淡得失、悠闲自得,但又觉得非常失落。因为毕竟之前有过一次机会,可能触及事业的巅峰,但因为无法理解的原因,让这次良机与自己擦肩而过。

“惨凄”二字,以及“离别苦多相见少”等,都表现了作者非常失意之情。本来诗人已将其深藏在心底,甚至一辈子再也不愿提及。但是这次与老友的重逢,让这些陈年往事又从心海中浮现,也让这位快要古稀之年的老人唏嘘不已。

最后一句更让人感怀,“一生心事在书题”。离别的日子里,总有不尽的痛苦和烦恼,在一起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满腹的心事,只有在往来的书信中诉说。作者以此表达久别重逢的友人相见时,既悲且喜的心情。

刘禹锡的这两首绝句语言平易,情感深沉,作者要表现的情景,都是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其感慨也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读完全文,也令人想起每个人自己的人生经历,虽然不尽相同,却又那么相似!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这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 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 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 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 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