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奥秘】风池穴:提神醒脑护颈椎

风池穴,别称热府穴,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其穴义是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线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取穴定位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

头痛、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眩晕、颈项强痛、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

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穴,治中风;

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

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临床应用

01

颈椎病

针刺风池穴治疗颈椎病可以条畅颈项部经气,和解少阳,升清降浊。此外,少阳经主骨,针刺风池穴在此亦可以引动阳气温养筋骨。

02

头痛、头晕

《胜玉歌》有“头风头痛灸风池”的记载。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肝经、胆经互为表里,因此风池穴有清肝泻火,平肝熄风之效,常被用于治疗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所导致的头痛、头晕等症。

03

外感疾病

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的作用,凡外感风寒、风热感冒、外感头痛都可以应用。如风寒感冒可以取穴配伍风门、合谷、列缺等穴针灸并用,以奏疏风解表、温经散寒之效;

风热感冒可配伍大椎、合谷、外关、针刺泻法,可达清热解表,通络止痛之功;外感头痛、邪犯经络所致的头痛,可以配伍百会、外关等穴,则尤疏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保健养生

01

缓解落枕症状

落枕后脖子不能灵活转动、疼痛。揉风池穴数分钟后,落枕的疼痛即会减轻,如配伍悬钟穴治疗效果更好。此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自我保健方法。

02

预防感冒

以双手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上下推压,自感酸胀为宜。勤于按摩,可以提升正气,预防感冒。当出现感冒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的时候,按摩风池穴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症。

03

降血压

风池穴为足厥阴肝经穴,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日常按摩双侧风池穴,以局部酸胀为度,长期坚持,可以明显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人群的自我保健养生。

04

缓解颈部酸痛

长期伏案工作者容易出现颈部酸胀,长期下去容易导致颈部劳损,甚至诱发颈椎病等。坚持按揉风池穴不仅可以明显缓解颈部不适,还可以调和颈部气血、疏通经络,减少颈部疾病发生的几率,并且还可以有提神醒脑的奇效。

针灸二科米勇主任说:
风池穴因其为风气出入集散之所而命名,归属足少阳胆经,是手足少阳经、阳维脉之交会穴。既祛外风,又平内风,为临床最常用穴位之一。但风池位于人体后项部,其深部邻近枕骨大孔、椎动脉、脊髓后动脉、颈髓、延髓下段等重要组织,针刺方向错误或针刺过深,可能刺伤椎动脉或脊髓后动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在应用风池时,首先是应取准穴位,一定要按国家颁布的标准化方案定位取穴,不应各行其是,如果偏离穴位, 既难产生满意的针感,也不利于针刺技术的传承、研究和发展,更难保障针刺安全。针灸操作时,讲究的是气至和有效,应以得气为度,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反复寻找所应有的针感,严格掌控针刺方向和深度,切忌冒险深刺。
(针灸科 张慧霞 )

姓名:米勇

科室:针灸二科

职务: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擅长:运用各类针刺及灸法,治疗面瘫,中风病,颈椎病,腰椎类疾病,耳鸣耳聋,焦虑症,抑郁症等内科病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