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论》阴阳升降论
人身象天地。
要理解人身象天地,就要理解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天地万物,都是同构的,一层层的嵌套起来。每一个更低层面的小系统,都由更高层面的大系统所主导。所以,才有天人相应的思想,才有天人同构的理论。天地分阴阳,人体也要分阴阳,天地有升降,身体也要有升降。天地有日夜,人也有作息。
人顺从天地这个大系统,就会搭便车,特别省力。而一旦违逆了天地这个更高层面的系统,就如同逆水行舟,必须得用更大的力气才可以。这样就会导致过用,而生病起于过用。
内经中一直强调,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顺从阴阳四时,就是让你搭顺风车,让你省力,这样才能少生病。
如果不顺从天地阴阳这个大系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则会半百而衰,苛疾丛生。
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谓之元阳。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长发育,故肾阳又称真阳,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
阳中藏有真阴,阴中藏有真阳。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也。人之水火,即阴阳也,即气血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对整个人类来讲,男为阳,女为阴。而具体到每个人个体而言,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而针对到单独的脏器,则构成脏器的物质(或者说形)为阴,而脏器的功能则为阳。由此可知,万事万物,都可以分为阴阳,阴阳只是一体的两面。
气为阳,血为阴。没有气的推动,血就无法流转全身,进行新陈代谢。不能新陈代谢,能量不能摄入,废物不能排除,那么构成脏器的物质便无法形成,阴血也无法生成,这是无阳则阴无以生。
如果没有阴血,则阳气无以推,无以化,就像锅底下光有火,但锅里没水,这锅肯定要烧坏,这是无阴则阳无以化。
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浮阳则与时升降。
温煦全身,使身体不受邪气侵害的,叫做浮阳,又称卫气。卫气的开合与日升日落同步。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人体的阳气,整个白天都在体表循行,清晨阳气开始活跃(平旦,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中午阳气隆盛,日暮体表阳气减少,汗孔闭合以防外邪侵袭。
阴气储藏人体精微,并在元阳的作用下,不断化生阳气,阳气在外护卫使阴精不外泄。人体阴阳调和的关键是,阳气在外护卫,阴精才能固守于内。浮阳之气并非越旺越好,过盛则散,过衰则无法护内。
若人之阳气则藏于肾中而四布于周身,惟元阳则固守于中,而不离其位。故太极图中心白圈,即元阳也,始终不动,其分阴分阳,皆在白圈之外。
元阳藏于肾中,始终不动,就像太极图中心代表元阳的白圈。浮阳则循行全身,温煦身体。
元阳,就像锅下面的火始终不动,浮阳,则是水化为气,四布于周身。
故发汗之药,皆鼓动其浮阳,出于营卫之中,以泄其气耳。
人受寒感冒后,通过发汗,使血液循环加快,出汗的同时把感冒受到的寒气一起带了出来,寒气排出,感冒就会好起来。这些发汗之药,原理都是鼓动浮阳,使营血卫气加快循环速度,通过出汗把寒气排出。
若元阳一动,则元气漓矣。是以发汗太甚,动其元阳,即有亡阳之患。
但是发汗太过,伤到了元阳,火就会有熄灭的风险。我们知道,适当的风可以使火更旺,但风太大又会使火熄灭。漓(lí),通醨,薄酒也。醇为厚酒,醨为薄酒。伤了元阳,则元阳不醇也。
病深之人,发喘呃逆,即有阳越之虞,其危皆在顷刻,必用参附及重镇之药,以坠安之。
病情严重的人,长期发喘,呃逆,这就有阴竭阳越的风险,已经危在旦夕,必须用人参附子以及一些补阴生津的重镇安神之药,才能降火安神。
长期的发喘,呃逆,这些都是阴精不足,锅里没水,火在下面干烧的症状。水不足,火干烧,这就叫阴竭阳越,阴津衰竭,不能固守阳气,阳气外越于表,导致阳气耗散衰弱。
正常的情况应该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精充足,阳有以化,不致于阳越,这是阴为阳之守。阳化阴,阳气推动阴血而布于周身,这是阳为阴之使。
所以治元气虚弱之人,用升提发散之药,最防阳虚散越,此第一关也。
所以对于元气虚弱的病人,如果需要用升阳发汗之药,一定要防止出现阳气散越而使阳气衰弱的情况,这是很关键的第一步。
至于阴气则不患其升,而患其竭,竭则精液不布,干枯燥烈,廉泉玉英,毫无滋润,舌燥唇焦,皮肤粗槁。所谓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孤阳无附,害不旋踵。
《灵枢-玉版》: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
人所禀受的精气,来源于水谷。水谷注入的器官是胃。胃好比是受纳水谷、化生气血的大海。海洋里的水,要上升到天空,化为云气,才能布散运行天下。胃中精微化生的气血,要运行周身,需要有经脉隧道,经隧,就是联络五脏六腑的大络。
由此可见,人体之升降,与天地之升降,完全是一个道理。所以阴精不害怕它升腾,因为只有阳气化阴精,阴精上升到天空,才能布散运行全身。阴精最害怕的是枯竭,如果枯竭了,则津液不能布行天下,廉泉玉英这些重要穴位都失去了滋润,整个身体干枯燥烈,口干舌燥,皮肤也变得粗槁。这都是因为阴津不能上升到天空,化为云气而雨降天下所致。锅里没水,下面火在干烧,这就是孤阳无附,导致苛疾丛生根本来不及治疗。
《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玉堂,别名玉英。廉泉穴,玉英穴,属任脉,津窍之一,为分泌津液的孔道。
《内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故阴气有余则上溉,阳气有余则下固,其人无病,病亦易愈。反此则危。故医人者,慎毋越其阳而竭其阴也。
内经中说:阴精所奉其人寿。
,奉,从手,从収( 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在这里指阴精要向上升。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气有余,阳气化之,上天化为云。云积攒的足了,便会雨降天下,润泽大地,固守元阳。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互为因果,相生相克的关系。只要这个循环系统正常运行,那么人就不会生病,就算生病,也很容易治愈。如果升降系统被破坏,不能正常运转,那就很危险了。所以医生治病救人,一定要小心不要使病人阴竭而阳越。
阴竭而阳越在《伤寒论》里,那就是厥阴证了,非常严重的上热下寒,阳气上越欲脱,下面一片阴寒,阴阳不能互济互生,阳越来越往上,阴越来越往下,等到阴阳离绝,人也就不行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治疗厥阴证的乌梅丸,就可以看到他的用药思路。针对上热,会用到黄芩黄连黄柏这些,要让上面的火往下走。针对下寒,则会用到生附子干姜炙甘草,要让下面的寒化开,把火升起来。这是治疗厥阴证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