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让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养
生活中的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时候感觉时运不济,看别人顺风顺水,自己却要百般努力,甚至出差错、有损失。有时候发现遇人不淑,本分善良遭人欺负,积极上进遇到小人使坏,不仅要辛苦打拼,还得忍辱负重。
一位朋友曾半夜打来电话,说被气得不行。原来,他作为公司中层骨干提出的文案,被一个级别低很多、不懂专业的内勤挑出很多毛病,还用邮件群发给了公司老总和各部门主管。朋友说,这感觉就像走在大街上突然被扫地大妈指着鼻子骂了半天,摆明了故意找茬。
人非草木枯石,遇到不如意的事难免情绪激奋,被欺负冒犯更是容易产生愤怒。
等朋友的气愤劲头过去后,朋友让我参谋,究竟该怎么办才能出这口气?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我只送了他一个字:忍。
忍一时风平浪静
遇到挑衅,忍让往往比发火困难,忍耐克制往往比发泄情绪费劲。但是,通过忍让,又可以省去许多外界的波澜。
就拿这位朋友的事来说,如果只图一时痛快,与批评他的人陷于意气之争,势必在公司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风波过后,谁会受益呢?公司不会受益,内部争执空耗能量,不利于发展,管理层不会支持他,反而会认为他接受不了批评,没有容人之量。这样一来,这位朋友也不会受益,费神劳力不说,闹起来拉低了自己的层次,声誉更加受损。
事情闹大了,只有一个可能受益的人,就是那个批评者。他有备而来,提出的批评真假参半,争起来只会给自己敢于挑战的美名,明眼人即使看出其居心叵测也不好公开指责。所以,对朋友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以合理的方式尽快平息事端。
忍一时风平浪静,就是在事端乍起时,不被情绪主导,冷静下来分析趋势、利弊,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一忍可以制百辱
忍,是一种自我坚持,是以内敛对待外乱,是遭遇无理取闹时一种沉着的选择。
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不管外人如何故意找茬、欺负羞辱,如果能做到一个“忍”,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在兵法上,有一句说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掌握战场主动权,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只是对对方的动作作应激反应,而要跳出对方设计的套路,按自己的路线行进。
放到别人故意找茬羞辱这件事上来说,就是千万不要以骂街吵架的姿态回应批评者。这样的话,自己就和对方陷入混乱,没有实质区别了。
正确的做法是坚持自己的专业态度,从工作上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角度,做出客观的回应。吸收可以改进工作的意见,拿出更好的作品。用自己的专业态度回应和衬托对方的找茬挑衅,以自己的工作进步让恶意者望尘莫及、徒叹奈何。
人生起起伏伏,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要继续努力争气,更要学会克制忍让,抛开意气之争,让自己越来越来强。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是一种超脱,是高级对待低级时的选择。能忍的人,都是有更大目标的人。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因为他的志向不是在街上称霸、横行乡里,而是匡扶天下。如果当年韩信一剑杀了挑衅者,固然痛快一时,却也无失去了远大前程。
诸葛亮对孟获七纵七擒,就是一忍再忍,以忍让制服了叛军、收服了人心,为北伐中原奠定了稳定的后方。如果诸葛亮抓住孟获后一刀杀掉,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当地族人仇恨,从此就后方不宁了。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历史上、现实中,常有人因为一些无关原则和大局的小事不能忍,不必要地激化了矛盾,甚至让自己犯了更大的错误和罪行,铸成终身悔恨。
仁者无敌。做人更高的境界,是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和老师。批评的人尽管只说了部分的事实,也有大量的捏造,但是毕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追求精进的专业人员来说,是难得的改进机会。
遇到批评、挑衅,要能想到这恰恰可以用来修炼心性、提高自己。这种忍,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养,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更少地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