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前,记好这三个重要步骤

曾国藩:做任何事前,记好这三个重要步骤

2021-06-01 18:00     360kua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历经三朝,平定了太平军,主办洋务运动,把岌岌可危的大清挽救于水火之中。但是相比于他的政治功绩,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才是最引人称道的。

他虽然并非给自己的子女带来什么优厚的物质财富,但是留下的家书家训,至今仍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而在辩人和识人的问题上,曾国藩对如何成大事的人有过这样的归纳总结,他认为做任何事只要按照这三个步骤去做,人生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一,做事前,先静之

曾国藩初中进士曾拜倭仁为师,倭仁对曾国藩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若一向东驰西骛,有溺焉而不知,知而无如何者矣。"

而曾国藩也把这个静字作为自己毕生的座右铭。做事先静之有两层含义,第一,戒骄戒躁保持冷静的心态,第二,心静如水不生妄念。

郦波教授所说的:静是一门功夫,愈迫而愈静。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做到曾国藩所说的两个静,很多人发现商机觉得需要立即行动抢占先机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忽视了这两个静。首先要心态要静下来认真分析研究这个事情是否有可操作性,不能因为心念一起就开始做,但是事件的本身并没有可操作性。结果精力财力都付出了得不偿失。第二要不生妄念,无论做何事都不能事情还没做就考虑可以获得多少收益,利字当头则阻碍你登高望远的决心,你很难看得更远,事情也无法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外界越嘈杂,我们需要心越静。静下心方能仔细品味更容易发现事物的关键属性。急速奔跑大家都会做,但是在急速奔跑中停下脚步,很难有人会做到。

二,静后,再思之

做事前经过戒骄戒躁的静心思考后,就可以做了吗?当然不是,还需要再思。曾国藩对于再思用了八个字作为总结,"静中细思 当思奋争"。

实际上看历史可以得知,曾国藩并非是完人。也打过败仗,也碰过壁,但是曾国藩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再思之,曾国藩有喜欢写日记的习惯,他会把自己在生活各个方面得与失都记录的相当详尽,每天还有冥想的习惯,这种冥想主要是用来思考白天自己的所做是否有纰漏,也就是所说的再思之。

做大事者不能冲动冒进,需要有沉稳的心态、缜密的思维。在做任何决定性的决策时,一定要再思之,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之前冷静思考的结论复盘一遍,认真地二次梳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少在起点上犯下错误,因为起点的错误,很可能导致自己未来前进方向出现本质性的大问题。所以在起跑前的一刻才是人生最关键的一刻。

很多名人都有复盘思考的习惯,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完全正确的,而再思就是让我们寻找纰漏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

三,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对于很多人做事喜欢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曾国藩是这样说的"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有莽撞之人常常把曾国藩这句话拆开单独来用,认为凡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但是这是有先觉条件的即先做到了静之再思之方可成立

大事不可能有100%成功率,经过我们前期的分析和审时度势以后认为有一半以上的把握即可操作。如果在经过完善的思考以后还在犹豫不决遇事不定,这样的人很难做出一番大事业出来。

诚然一件事不可能有100%的成功率天时地利都具备了。但是剩下的成功与否更多的在于人和,所谓的人和就是不要站在原地蹉跎慨叹更多的是要动起来,这才是能否做成大事的关键之处。

想成大事必然有一颗杀伐果断之心,切勿纠结犹豫不定。只要是经过前期判断确认真确的路无论成功与否都要都要雷厉风行地做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卷尾语

曾国藩认为想做成大事,必然经历上述三个重要步骤,即"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做事前,需要审时度势认真思考复盘,然后决定下来的事情有五六分把握就要做起来。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难易,一定要按照这个步骤进行推进,努力实践,日后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0)

相关推荐